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为什么要写蛮子歌,以及蛮子歌描写什么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插田歌】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本为匈奴族后裔,北魏孝文帝时改汉姓,占籍洛阳(今河南洛阳),安史乱起,举家避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德宗贞元年间中进士第,又中博学宏词科,任监察御史。顺宗时,任用王叔文改革政治,刘禹锡是其政治集团中的核心人物,史称“二王刘柳”。改革失败后,被贬官外地,二十多年后才被召回京城。刘禹锡是政治改革家,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思想家,不少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诗歌创作气势雄豪,风调清峻,又善于吸收民歌营养,写出许多民歌体作品,流畅清新,对后世影响亦大。
这是一首新题乐府诗,作于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期间。诗以民歌形式记叙农民插秧场面及农夫与计吏的对话,从诗前小序“以俟采诗者”看,显有讽谕朝政之目的。前十二句描写村野春景及农民插田情形,既唱怨响之歌,又时时大笑,透现出农民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及豪爽洒脱的性格,为下文隐下伏笔。中四句以水田苗平及村落晚照暗示插秧已毕,农民返村,直接逗出下文。末十六句即写计吏登场及其与返村的农民的对话,通过计吏的自述,活画出一幅鄙俗虚荣嘴脸,并录下其以“筒竹布”行贿而得以“补卫士”的事实。上计吏,指地方派到中央办事的书吏。筒竹布,是当时一种名贵的细布。这首诗将农夫与计吏作对比并实录其对话,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对卖官鬻爵的腐败现象的深刻批判。
【昏镜词】
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
此诗前有引言,记叙镜工制镜,昏镜十倍于明镜,以投合人们好恶心理。诗中即着重写昏镜材质低劣,但却适合“陋容”者“自欺”之用,因其不见瑕疵,自觉美貌,所以视为宝物。末二句揭出主旨,明镜与昏镜之价值,根本在于“适”与“不适”。秦宫,传说秦宫有宝镜,这里代指明镜。以镜寓讽,自具深意,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刘禹锡以“秦宫”喻明镜,而太宗曾为秦王,显然取意太宗,以讥讽作为宦官、藩镇代理人的宪宗逼顺宗“内禅”之不肖行为以及其喜昏弃明的昏庸政治。
【聚蚊谣】
沉沉夏夜闲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欻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露华滴沥月上天,利嘴迎人看不得。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此诗作于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期间。永贞革新失败后,朝中政敌对参与王叔文政治集团者大加造谣中伤,不断排挤打击,刘禹锡有感于现实之严酷而作此诗。诗以群蚊喻众多政敌,揭露其阴险狠毒,并预言终将被消灭,表达出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念。前八句集中描写蚊子“伺暗”、“喜黑”之特性,中四句写对待众多飞蚊只有采取暂时躲避之态度,后二句预言飞蚊随秋风吹来必然灭亡。匡闲,指方正的床。丹鸟,即萤火虫。全诗句句写蚊,句句寓意,语言质朴,声情跳荡,风骨刚健,讥刺有力。
【百舌吟】
晓星寥落春云低,初闻百舌间关啼。花柳满空迷处所,摇动繁英坠红雨。笙簧百啭音韵多,黄鹂吞声燕无语。东方朝日迟迟升,迎风弄景如自矜。数声不尽又飞去,何许相逢绿杨路。绵蛮宛转似娱人,一心百舌何纷纷。酡颜侠少停歌听,坠珥妖姬和睡闻。可怜光景何时尽,谁能低回避鹰隼。廷尉张罗自不关,潘郎挟弹无情损。天生羽族尔何微,舌端万变乘春辉。南方朱鸟一朝见,索寞无言蒿下飞。
此诗借百舌鸟啼声善变,能效百鸟之鸣,以讽刺当时政治生活中那些巧言善变的势利之徒。百舌,是鸟名,即乌鸫,能仿效百鸟之鸣。前十句着重写百舌鸟活动的季节、环境,生动地描摹出那种故意卖弄而得意啼鸣的声音与神态。后八句着重揭示百舌鸟处境中的危机及其前景的黯淡。一方面,有鹰隼的突袭,侠少的弹射,另一方面,一旦秋风吹来,百舌鸟即凄凉瑟索,仓皇躲入蒿下乱飞,再也叫不出声来。朱鸟,即朱雀,天文四象之一,含南方七宿,这里代指秋天。诗的结尾的“索寞无言”、“蒿下飞”与前面的“笙簧百啭”、“迎风弄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结构既严,寄讽尤深。
【平蔡州三首(其二)】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老人收泪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元和十二年,唐军破蔡州活捉割据抗命的淮西藩镇吴元济,刘禹锡此诗即为歌颂这一胜利而作。诗写战胜奏凯,却仅以开篇二句写晨鸡啼鸣、角声和平,暗示夜袭蔡州成功。汝南,即指蔡州,天宝时蔡州为汝南郡,这里同时化用古乐府《鸡鸣歌》“汝南晨鸡登坛唤”句意。以下六句皆着力刻画一老人形象,通过老人的言行衬托蔡州之役的重大意义。老人所忆“旧事”,是“天宝承平”盛世情形,“感激涕零”的是“元和十二载”的平叛成功,将此两者作比较,足见老百姓对此役胜利的欣喜与高度评价。诗以独特的角度写重大时事题材,正如翁方纲所说“以竹枝歌谣之调而造老杜诗史之地位”(《石洲诗话》)。
【蜀先主庙】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此诗当是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所作,“蜀先主庙”指夔州的刘备庙。诗人凭吊先主庙,怀想先主开国之业绩,慨叹蜀国灭亡之凄凉。首联概说先主英雄气概,面对先主塑像,千秋之后尚觉其凛然逼人,则当日尤可想而知。颔联承英雄气,写刘备开他蜀国成鼎立三足之势与恢复汉室之功。五铢钱,是汉武帝铸行的钱币,这里喻指汉室。颈联转折,先说得诸葛贤相而得以开创基业,后说生刘禅而事业无继。尾联即写出刘禅降魏后不惜先业、麻木不仁情景,透露出对刘备身后业绩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
【金陵怀古】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此诗作于宝历三年初春,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之时。诗写金陵山川,由六朝遗事兴发兴亡之慨与怀古幽思。前四句写景,“潮满”、“日斜”、“新草”、“旧烟”,写尽同一地域早晚景致之变化及古今山川之依旧,其中“冶城”、“征虏亭”、“蔡洲”、“幕府”四个具体地点皆为六朝盛事之遗址,四景四地,融合无间,而由山川今古暗逗下文。后四句怀古,写兴亡之感,山川险要,不足为凭,兴废之由,在于人事,见解高卓,显含鉴时之意,而以后庭亡国之音结束全篇,尤造成一种感慨幽远、警醒深刻之意味。
【始闻秋风】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这是一首感秋之作,一反历来悲秋传统,表现出豪壮奋发的情思。衰暮之年岁逢衰飒之时节,按照常理,境况之凄凉可知,但诗人对此却有独特感受,秋高气爽之时节,不仅可以极目远眺、四望无阻,而且正便于骐骥奔腾、鸷鸟奋飞,因而诗人虽抱病仍勉力登台,以表达对秋风之厚爱,其“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般积极进取心态跃然纸上。拳毛,拳曲之毛,这里指马的鬃毛。眄,斜视意。开篇昔日与“君”相别,结尾今日为“君”登台,以拟人手法,使“秋”成为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运意奇妙,情韵浓郁。
【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长庆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途经西塞山而作此诗。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长江边,是三国东吴著名军事要塞,刘禹锡因此而咏吴、晋之替兴,意在慨叹山川险要之不足恃,历史进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前四句写王浚伐吴,吴主孙皓以铁链横江抵御晋军,终不免求降亡国事。王浚,晋益州刺史,太康元年(280)奉晋武帝之命东下讨吴。颈联以人世变迁与山形依旧对举,发人深思。尾联突现“今逢”,一方面表现出对当时藩镇割据局面日趋严重的忧虑,寓含诗人要求统一的政治主张,另一方面又大大延展了吴、晋兴替的历史时空,从而促发一种规律性的思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洛阳时,正值白居易由苏州归洛,二人在扬州相遇,白居易先赠一诗,有“命压人头不奈何”、“二十三年折太多”云云,大抵慨叹刘禹锡的不幸遭遇。刘禹锡这首酬答诗即接过白诗话头,着重抒写自身在这种处境中的感受与心态。首联以“巴山楚水”的地域与“二十三年”的时间概述屡遭贬谪的经历。颔联承“二十三年”,自言此番回乡老友亡故、恍如隔世,极言时间之久。闻笛赋,指向秀怀念亡友嵇康的《思旧赋》。烂柯人,指传说中因观看仙童下棋而烂掉斧柄的王质。颈联纯以象喻,既以“沉舟”、“病树”自喻蹉跎将老,又以“千帆过”、“万木春”展示时代不断进步的前景与规律,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尾联点明酬答之题,并以“长精神”作结,显见重新振作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惆怅中见达观,沉郁中见豪放,是其难能可贵处。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刘禹锡再贬连州之时,柳宗元也再贬为柳州刺史,二人同路至衡阳分手,柳赠刘一诗,此即刘酬答柳之作。前四句写事,十年前同贬,本年正月同被召回,时隔一月,又同被贬,渡湘之后再分路远行,概尽二人如出一辙之贬谪命运。黄丞相,指汉代贤相黄霸,黄霸曾二度任颍川太守。想到自己重到连州与黄霸重到颍川而清名满天下殊异,只能暗自伤怀。柳士师,指春秋时柳下惠,柳下惠为“士师”(狱官),因“直道事人”三遭贬黜,这里喻指柳宗元,足见对友人品格的敬重,且化典无迹。后四句抒怀,“归目”、“愁肠”是临别心绪,“桂江”、“连山”是别后二人所在,而以“相望长吟”预将联结,使离愁化入山水,意韵溢于言外。
【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是巴渝民歌中的一种,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写有十多首,此题原共二首,本篇原列第一首,是摹拟民间情歌之作。诗以初恋少女口吻,写出其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首句写景,春江泛溢,柳丝千缕,内蕴着撩人情思的气息氛围。二句即在此环境中引出心中情人,从闻歌声看,足见未见其人,全为心理活动。三、四句承此刻画心理,巧妙地运用半雨半晴天气以感发,以“晴”与“情”的谐声义转生动地表达出初恋时那种既眷恋又迷惘的朦胧情思。
【竹枝词九首】(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本组《竹枝词》共九首,本篇原列第七首。此诗作意与前首《竹枝词》拟民间情歌截然不同,而是借眼前景抒发内心的感慨。诗从瞿塘峡的险恶地理形势起兴,引出对世态人情之险恶的深刻揭露与尖利嘲讽。前二句写瞿塘峡地势,“十二滩”极言其险滩之多,“古来难”可见历来为人所畏惧之途。后二句写世上人心,“水”起波澜,固因礁多滩险,而“人心”却于“平地”故作波澜,可见险恶更甚瞿塘,由“长恨”二字领之,尤见诗人愤世嫉俗心态。诗由自然引向政治,使抽象议论具象化,予人感受极深。
【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本组《杨柳枝词》共九首,本篇原列第一首。《折杨柳》本为乐府旧曲,歌辞多为五言,刘禹锡此诗将之衍为七言,鲜明地表达出在文学上的创新精神。首句写歌咏梅花的汉乐府《梅花落》曲调流传后世,次句指淮南小山所作屡屡咏及桂树的《招隐士》,二者都以树木为歌咏对象,因以之与咏柳的《杨柳枝词》相比。后二句明确表示自己的看法,以“前朝曲”与“新翻”对比,并由自身的实践表明推陈出新的创作原则、理想及自信。
【浪淘沙九首】(选三首)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青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是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据《词谱》记载,用《浪淘沙》曲名写词,创自刘禹锡和白居易。刘禹锡这组《浪淘沙》共九首,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的第二首、第六首和第七首。
前一篇写洛水桥边的春天景象。首先展现出春日和煦的阳光,一个“斜”字渲染出悠然闲逸的氛围,为全诗构定基调。第二句转笔桥下,青碧色的河水在悠悠地流淌,河底的细沙历历可见,突出河水的澄澈透明,“碧”、“琼”映照,澄澈中又透出洁净之感。这两句是静景描写,三、四句转笔写出动景。“无端”二字,突然荡出一笔,于静景中掀起波澜,春日天气瞬息万变,河边路上忽起狂风,将平静的河水激起浪花,一对鸳鸯从水中惊起,扑打着河水,水花飞舞似珠玉四溅。翻出另一种境界,也透现出春天的生命活力。全诗四句,第一句和第三句写“桥边”、“陌上”,第二句和第四句写“碧流”、“浪花”,陆上水中,静景动态,交错构合,精密巧妙。
中一篇通过淘金场面的描写,热情歌颂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并由劳动力的价值及其归宿,引发深刻的思考。前二句描写淘金场面,日照澄洲,晨雾初开,景色澄明鲜丽,使满江隈淘金女伴的劳动场面如诗如画,表现了诗人由衷的赞美与讴歌。后二句突然转折,择取标志贵族权势的首饰与金印立意,指出其来源,在揭示这种不公平社会现象的同时,寓含深邃的理性思考。刘禹锡于此类乐府诗中寓讽谕之旨,固与元稹、白居易等人创作近似,但又显然不同于元、白那样直表理念的方法,而是在生动的形象创造中充以哲学家的睿智,于流畅的民歌形式中深涵清峻之美。
后一篇写秋天海潮涨落的壮观景象。诗的前二句描写涨潮情形。“八月”点出大潮时节,正因时在八月,所以一旦涨潮,一面是“涛声吼地来”,一面是“头高数丈”,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山石,又被撞击回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这两句通过涨潮的形态和声响,把涨潮之势描绘得惊心动魄。后二句描写退潮情形。潮水应时而来,应时而退,来时凶猛,退去迅疾,似乎“须臾”之间,潮水便退向“海门”回归大海,但它所卷起的沙堆却留了下来,在阳光照耀下像雪堆一样堆积在江岸,由此可见潮水的巨大威力和能量。四句诗,分别写涨潮和退潮,写涨潮固然写出其势,写退潮实亦写出其力,两种景境不同,角度各异,但却相辅相成,使描写对象更为生动、丰满、多姿。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元和十年被召回京。此诗即作于是年春。通过对人们竞相去玄都观赏桃花的盛况的描绘,寓含对当时权贵的讥刺与嘲讽。首句写草木葱茏,红尘拂面,可见人马喧阗之景象。二句点明看花,但不写去只写“回”,并以“无人不道”描状人们看花后的满足心情,则桃花本身之繁盛艳丽,已在不言之中。后二句由自身经历关合桃花,引发感慨,一方面,眼前“桃千树”皆为自己“去国十年”之后所栽,寓岁月蹉跎之慨,另一方面,以众桃喻趋炎附势之新贵,讥其不过是在“刘郎”被排挤出朝后才得以掌权,轻蔑之意显然。玄都观,是长安城中的一座道观。刘郎,刘禹锡自称。刘禹锡因作了这首诗,更得罪权贵,因而再次被远贬出京,从这一事实看,这首诗寓含的讽刺力度之强烈自是不言而喻。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此诗作于大和二年春末,是《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的续篇,两诗之间竟相隔十四年。刘禹锡因前诗再度遭贬,经十四年才被召回长安任职,其间人事变迁甚大,当年永贞革新的反对派多已亡故或失势,此诗即针对时事,有意重提旧事,讥嘲当年权贵,表明坚定的立场与信心。前二句写观中景物变迁,十四年过去,满观桃花竟然“荡然无复一树”,仅有满观野菜之花,而由“半是苔”可见几无人迹,与前诗中那种赏花盛况形成鲜明对比。后二句写意,“桃花”喻趋炎附势之新贵,“种桃道士”则指打击革新运动的当权派,如今桃既不存,种桃者亦复不见,而被排挤的“刘郎”却又回来了,不啻为向反对派挑战的宣言。这两首诗全系政治内容,又皆为咏桃之作,并构成桃花盛衰的完整意象,显示出刘禹锡政治讽谕诗独具的特点与成功之处。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此诗是《金陵五题》组诗中的一首。《金陵五题》五诗分咏五处六朝遗迹,此诗原列第一首。通过对石头城荒凉寂寞景象的描写,表达对六代豪华归于没落的感伤,但就全诗而言,并未提及具体史事,而是着眼江山依旧,人事全非,显然具有普遍的历史涵盖性,正是因此,白居易赞叹“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辞矣”。同时,石头城乃三国孙权所筑,所谓“石城虎踞”,本为恃险固防之构,然已城空国故,显寓社稷兴亡在德不在险之鉴诫意,所以南宋遗民谢枋得深有感慨地说:“山无异东晋之山,潮无异东晋之潮,月无异东晋之月,求东晋之宗庙、宫室、英雄、豪杰俱不可见矣,意在言外,寄有于无。”(高棅《唐诗品汇》引)这种具有特定含义的“意在言外,寄有于无”,实际上正是对超越一朝一代之兴亡而升华为亘古如斯的历史规律的深沉思索与感悟。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诗原列《金陵五题》组诗中的第二首。诗写乌衣巷之现状,遥想当年之豪华,抒发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此诗手法与前诗相同,虽然点出一个具体的贵族宅邸遗址,但以燕子寻巢这一独特角度,由小见大,表明旧时豪门贵宅已为普通百姓之家所取代。朱雀桥,是六朝都城正南朱雀门外之桥。乌衣巷,是东晋贵族聚居地,在今南京夫子庙一带。王谢,东晋名臣王导、谢安,这里代指六朝豪门大族。今昔巨变,沧桑之感,实际上透现出历史变迁的逻辑进程与深刻内涵。在这类作品中,诗人的感慨总是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藏而不露,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具含蕴之美与警醒之思。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描写洞庭湖优美景象。向来描写洞庭湖者,大多着眼其阔大境界和壮伟气势,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刘禹锡此诗却显然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另一面,即柔和秀美的景境。
诗写洞庭夜景,先以“秋月”与“湖光”相映照,澄静之水与皎洁之月交相辉映,可见天地间一片澄澈,一片和谐,从大的范围上为全诗构定柔和秀美的基调。从景面上看,纤尘不染的夜空高悬着一轮明月,浩无际涯的湖面则风平浪静,在月光照耀下,湖面犹如一面巨大的铜镜铺展在大地上,“镜未磨”形容绝妙,似镜却又未磨,因为毕竟是浩阔的湖面,无风亦有细浪,涟漪轻起,波光粼粼,同时月光下的景物本来就不像白天那样清晰,所以湖面又呈现出迷蒙之色,表现出一种朦胧之美。诗人再放眼远望,只见湖水清澄,君山青翠,水白山青,相依相伴,那景面恰如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如同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使人爱不忍释。这样的描写,不仅构想新奇,而且化大为小,表现出诗人驾驭浩阔景境的高超艺术技巧。
【九华山歌】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气势不死如腾仚。云含幽兮月添冷,月凝辉兮江漾影。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常在无人境。轩皇封禅登云亭,大禹会计临东溟。乘樏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君不见敬亭之山黄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九华山,九华山,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
九华山,旧名九子山,在今安徽青阳西南。因有九座山峰依次排列而得名。李白把九座山峰比作莲花,因而改名九华(花)山。这首诗描写九华山秀绝景象,诗人采用歌行体式,句式长短不齐,形成波荡起伏的节奏感,同时,也是为了表达对九华山极度赞美的感情抒发的需要。
诗人一见九华山,面对那挺拔奇绝的峰峦不禁惊心动魄,于是立即想象它在天地之初是如何生成的。诗人想象它是九条矫健腾跃的神龙正准备飞升上天时,忽然一声惊雷使它们变化为石头而成,因为至今这山势仍然活生生地像要腾飞起来。腾仚,腾飞飘举貌。这样写山,纯以神话想象取胜,一方面使奇山笼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同时也使山势自然腾飞起来,取得直接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接下来,诗人先慨叹九华山的不为人知,黄帝封禅天地,大禹治水跑遍九州,都未曾来过九华之地,乘樏,樏是上山用的乘载工具,乘樏指大禹;广乐,钧天之乐,这里指黄帝。“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常在无人境”的感叹,显然充满以山喻人的象征意味。然后又以其它山作比,如距九华山不远的敬亭山,只因有南朝谢朓的一首诗而声名大震,其实山势极为平凡,“黄索漠”、“无棱角”,根本不能与九华山相提并论。因此,结尾处慨叹这样一座造化之尤物如何才能在人间声名大震呢?隐然表露出以谢宣城再世自居的情怀。
【巫山神女庙】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巫山,在今重庆巫山县东。神女庙,巫山上有神女峰,峰下有神女庙。诗人游览巫山神女庙,有感于巫山神女的传说,借此加以想象,于是写下了这首描写神女峰的佳章。
仰望巫山,十二座峰都挺拔秀美,郁郁葱葱,其中偏偏就那么一片石头被人称为神女,可见其自有不同寻常的灵异之处。以下便就此“片石”展开想象。早晨雾霭消散,好象神女在闺中拉开了透明的罗帐,春暮时将要凋谢的山花,则似乎是神女卸下的残妆。夜静时,星河灿烂,月光皎洁,清楚地听见神女出行时环佩之响,风雨后,分明闻见神女归来时通体发出的扑鼻异香。诗人沈浸在此想象中,无疑已为神女而心醉神迷,于是结尾发出感慨,这神女为什么要从九天之上下到人间来与楚襄王约会呢?据宋玉《高唐赋》说,楚襄王游高唐时,梦见巫山神女,相与欢会,神女自谓“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巫山之下”。以这样的疑问式感慨作结,既有戏谑意味,又留下无穷余韵。
这首诗写神女峰,以想象取胜,而想象本身则呈渐次升级态势,颇具特色。开头极为清醒,号女郎者“片石”也,指明是石而非女郎,三、四句开始将雾、花想象成“卷幔”、“残妆”,但仍着“疑”、“似”二字,五、六句更进一层,佩玉之声和奇异香味已分明闻听,结二句更对其加以诘问,神女峰已完全人化了。正是在这样的想象渐次升级中,诗人逐渐融入神仙境界,诗作也由此透溢出神奇的韵味。
其实当时的河南人跟现在的河南人是不是同一批人啊- -而且就算是同一批...说的话也会变音啊.你自己也说是跟广东话相似而已吧.相似就是不完全一样吧.听不懂也挺正常的.广东这边是因为战乱少才保留得好一点,这麼说来河南那边是战乱多,所以保存不好.这样解释可以不0.0
1、《陋室铭》
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释义: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秋风引》
唐代: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释义: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清早秋风来到庭中的树木上,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秋风的声音。
3、《乌衣巷》
唐代: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释义: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4、《赏牡丹》
唐代: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释义: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长安城。
5、《石头城》
唐代: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释义: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秋词 浪淘沙 秋风引 乌衣巷
春词 秋词 浪淘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浪淘沙 竹枝词 始闻秋风 忆江南
咏史 忆江南 竹枝 杨柳枝
浪淘沙 竹枝 玄都观桃花 杨柳枝
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师戏赠 石头城 竹枝 竹枝
竹枝 望洞庭 竹枝 杨柳枝
再游玄都观 杨柳枝 竹枝 杨柳枝
杨柳枝 潇湘神 西塞山怀古 杨柳枝
竹枝 浪淘沙 浪淘沙 杨柳枝
杨柳枝 竹枝 竹枝 九华山歌
浪淘沙 视刀环歌 杂曲歌辞·浪淘沙 杨柳枝
杂曲歌辞·忆江南 浪淘沙 浪淘沙 杨柳枝
竹枝 杨柳枝 蜀先主庙 相和歌辞·采菱行
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 洞庭秋月行 金陵怀古 昼居池上亭独吟
纥那曲 踏歌词 学阮公体 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因令属和
游桃源一百韵 有僧言罗浮事,因为诗以写之 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 淮阴行
杂曲歌辞·潇湘神二曲 潇湘神 踏歌词 浪淘沙
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听小童吹觱篥歌,依 踏歌词 抛球乐 墙阴歌
送张盥赴举诗 金陵五题·台城 秋萤引 百舌吟
武陵观火诗 纥那曲 抛球乐 杂曲歌辞·纥那曲
步虚词 杂歌谣辞·步虚词 杂曲歌辞·抛球乐 西塞山怀古
杂曲歌辞·壮士行 和董庶中古散调词赠尹果毅 送华阴尉张苕赴邕府使幕 初夏曲三首
平齐行二首 和牛相公南溪醉歌见寄 历阳书事七十韵 晚岁登武陵城顾望水陆怅然有作
赏牡丹 唐侍御寄游道林岳麓二寺诗,并沈中丞姚员外 忆春草 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
送李策秀才还湖南,因寄幕中亲故兼简衡州吕 马嵬行 踏潮歌 泰娘歌
萋兮吟 和郴州杨侍郎玩郡斋紫薇花十四韵 和乐天宴李周美中丞宅池上赏樱桃花 酬乐天咏老见示
琴曲歌辞·飞鸢操 相和歌辞·贾客词 相和歌辞·团扇郎 相和歌辞·三阁词四首
相和歌辞·阿娇怨 杂曲歌辞·荆州乐二首 杂曲歌辞·踏歌行 踏歌词
杂曲歌辞·纪南歌 杂曲歌辞·宜城歌 桃源行 白鹭儿
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 读张曲江集作 葡萄歌 西山兰若试茶歌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武陵书怀五十韵 牛相公见示新什,谨依本韵次用以抒下情 尝茶
和令狐相公九日对黄白二菊花见怀 浙西李大夫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 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 寄赠小樊
吐绶鸟词 平蔡州三首 两如何诗谢裴令公赠别二首 观八阵图
元日感怀 和乐天题真娘墓 莫瑶歌 养鸷词
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 早夏郡中书事 步虚词 和令狐相公晚泛汉江书怀,寄洋州崔侍郎阆州
调瑟词 望衡山 裴祭酒尚书见示春归城南青松坞别墅寄王左丞 偶作二首
昏镜词 咏古二首有所寄 酬乐天闻新蝉见赠 送春曲三首
观云篇 捣衣曲 苦雨行 华山歌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 寄和东川杨尚书慕巢,兼寄西川继之二公,近 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和宣武令狐相公郡斋对新竹
楚州开元寺北院枸杞临井繁茂可观,群贤赋诗 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送唐舍人出镇闽中 寄杨虢州与之旧姻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白舍人自杭州寄新诗,有柳色春藏苏小家之句 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 送裴处士应制举诗
伤我马词 七夕二首 送李友路秀才赴举 和浙西尚书闻常州杨给事制新楼因寄之作
韩信庙 台城怀古 路傍曲 送寥参谋东游二首
望夫山 柳絮 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十韵 酬郑州权舍人见寄二十韵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 元和癸巳岁仲秋,诏发江陵偏师问罪蛮,徼后 奉和吏部杨尚书太常李卿二相公策免后即事述 寄毗陵杨给事三首
曹刚 秋夜安国观闻笙 思黯南墅赏牡丹 赴和州于武昌县再遇毛仙翁十八兄因成一绝
酬柳柳州家鸡之赠 赠元九侍御文石枕以诗奖之 寄湖州韩中丞 田顺郎歌
楼上 梦扬州乐妓和诗 省试风光草际浮 浑侍中宅牡丹
唐郎中宅与诸公同饮酒看牡丹 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 酬乐天晚夏闲居欲相访先以诗见贻 和窦中丞晚入容江作
怀妓 奉和裴侍中将赴汉南留别座上诸公 早秋集贤院即事 寄唐州杨八归厚
巫山神女庙 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 和乐天闲园独赏八韵,前以蜂鹤拙句寄呈,今 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
三月三日与乐天及河南李尹奉陪裴令公泛洛禊 秋扇词 别苏州二首 出鄂州界怀表臣二首
敬酬微公见寄二首 鄂渚留别李二十一表臣大夫 答表臣赠别二首 夜燕福建卢侍郎宅因送之镇
重送鸿举师赴江陵谒马逢侍御 柳花词三首 金陵五题·江令宅 监祠夕月坛书事
与歌者米嘉荣 望夫石 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 李贾二大谏拜命后寄杨八寿州
征还京师见旧番官冯叔达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 赠李司空妓 和乐天春词
分司东都蒙襄阳李司徒相公书问因以奉寄 闻董评事疾因以书赠 咏庭梅寄人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二首
泽宫诗 酬杨侍郎凭见寄 武昌老人说笛歌 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和重题 发苏州后登武丘寺望海楼 和乐天诮失婢榜者 微之镇武昌,中路见寄蓝桥怀旧之作,凄然继
和令狐相公郡斋对紫薇花 乐天池馆夏景方妍,白莲初开彩舟空泊,唯邀 和裴相公寄白侍郎求双鹤 终南秋雪
陕州河亭陪韦五大夫,雪后眺望因以留别,与 城东闲游 赠乐天 酬令狐相公庭前白菊花谢偶书所怀见寄
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 送元简上人适越 西塞山怀古 和李相公平泉潭上喜见初月
和李相公初归平泉过龙门南岭遥望山居即事 同留守王仆射各赋春中一物,从一韵至七 秘书崔少监见示坠马长句,因而和之 哭庞京兆
奉和郑相公以考功十弟山姜花俯赐篇咏 题淳于髡墓 送王司马之陕州 汉寿城春望
松滋渡望峡中 寄杨八寿州 和白侍郎送令狐相公镇太原 酬令狐相公寄贺迁拜之什
酬窦员外郡斋宴客,偶命柘枝因见寄,兼呈张 和仆射牛相公见示长句 令狐相公见示河中杨少尹赠答,兼命继之 乐天以愚相访沽酒致欢,因成七言聊以奉答
和乐天斋戒月满夜对道场偶怀咏 百花行 插田歌 畲田行
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 和乐天秋凉闲卧 酬湖州崔郎中见寄 更衣曲
酬牛相公独饮偶醉寓言见示 海阳十咏·蒙池 武夫词 崔元受少府自贬所还,遗山姜花,以诗答之
途中早发 翠微寺有感 和河南裴尹侍郎宿斋天平寺诣九龙祠祈雨二十 秋江早发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 有獭吟 酬乐天七月一日夜即事见寄 句
句 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 和乐天洛城春齐梁体八韵 洛中早春赠乐天
白太守行 乐天寄洛下新诗,兼喜微之欲到,因以抒怀也 冬夜宴河中李相公中堂命筝歌送酒 重至衡阳伤柳仪曹
谪居悼往二首 观柘枝舞二首 寄陕州姚中丞 奉酬湖州崔郎中见寄五韵
秋晚题湖城驿池上亭 磨镜篇 登司马错古城 谒柱山会禅师
卧病闻常山旋师,策勋宥过,王泽大洽,因寄 善卷坛下作 缺题 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
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喜径松成阴,怅然 始至云安,寄兵部韩侍郎中书白舍人二公,近 海阳十咏·棼丝瀑 海阳十咏·双溪
海阳十咏·月窟 龙阳县歌 秋日书怀寄河南王尹 酬留守牛相公宫城早秋寓言见寄
海阳十咏·吏隐亭 海阳十咏·切云亭 海阳十咏·云英潭 海阳十咏·玄览亭
海阳十咏·裴溪 海阳十咏·飞练瀑 岁夜咏怀 春日寄杨八唐州二首
酬冯十七舍人宿卫赠别五韵 送惟良上人 和州送钱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于华州觐省 鶗鴂吟
别友人后得书因以诗赠 度桂岭歌 顺阳歌 蛮子歌
抛球乐词 华清词 吴方之见示独酌小醉首篇,乐天续有酬答,皆 酬乐天斋满日裴令公置宴席上戏赠
酬乐天偶题酒瓮见寄 酬乐天请裴令公开春加宴 乐天示过敦诗旧宅有感一篇,吟之泫然,追想 和乐天柘枝
客有话汴州新政书事寄令狐相公 和思黯忆南庄见示 酬思黯见示小饮四韵 和仆射牛相公春日闲坐见怀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 寄杨八拾遗 和令狐相公送赵常盈炼师与中贵人同拜岳及天 酬令狐相公赠别
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 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 和牛相公雨后寓怀见示 和陈许王尚书酬白少傅侍郎长句,因通简汝洛
和仆射牛相公寓言二首 酬太原狄尚书见寄 酬宣州崔大夫见寄 酬皇甫十少尹暮秋久雨喜晴有怀见示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谢窦员外旬休早凉见示诗 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辄著微诚再 和南海马大夫闻杨侍郎出守郴州因有寄上之作
马大夫见示浙西王侍御赠答诗因命同作 酬杨司业巨源见寄 酬国子崔博士立之见寄 张郎中籍远寄长句,开缄之日已及新秋,因举
浙东元相公书叹梅雨郁蒸之候,因寄七言 酬严给事贺加五品兼简同制水部李郎中 裴相公大学士见示答张秘书谢马诗,并群公属 夏日寄宣武令狐相公
酬令狐留守巡内至集贤院见寄 和令狐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 令狐相公自天平移镇太原以诗申贺 重酬前寄
令狐相公自太原累示新诗,因以酬寄 酬令狐相公使宅别斋初栽桂树见怀之作 酬令狐相公见寄 郡内书情献裴侍中留守
酬乐天衫酒见寄 自左冯归洛下酬乐天兼呈裴令公 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 酬乐天见寄
乐天寄重和晚达冬青一篇,因成再答 河南白尹有喜崔宾客归洛兼见怀长句,因而继 和杨师皋给事伤小姬英英 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
郡斋书怀寄江南白尹,兼简分司崔宾客 题于家公主旧宅 酬乐天见贻贺金紫之什 赴苏州酬别乐天
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 和乐天耳顺吟兼寄敦诗 和乐天鹦鹉 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狐相公
河南王少尹宅燕张常侍白舍人,兼呈卢郎中李 和乐天送鹤上裴相公别鹤之作 阙下待传点呈诸同舍 和乐天以镜换酒
同乐天送河南冯尹学士 同白二十二赠王山人 题集贤阁 和令狐相公初归京国赋诗言怀
和乐天南园试小乐 答乐天戏赠 同乐天送令狐相公赴东都留守 刑部白侍郎谢病长告,改宾客分司,以诗赠别
和留守令狐相公答白宾客 酬郓州令狐相公官舍言怀见寄兼呈乐天 吟白乐天哭崔儿二篇,怆然寄赠 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
闻韩宾擢第归觐,以诗美之,兼贺韩十五曹长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 赠东岳张炼师 衢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
唐秀才赠端州紫石砚,以诗答之 览董评事思归之什因以诗赠 谢寺双桧 荆门道怀古
朗州窦员外见示与澧州元郎中郡斋赠答长句二 早春对雪奉寄澧州元郎中 窦朗州见示与澧州元郎中早秋赠答命同作 洛中送杨处厚入关便游蜀
送周使君罢渝州归郢州别墅 奉送浙西李仆射相公赴镇 重送浙西李相公顷廉问江南已经七载,后历滑 送前进士蔡京赴学究科
送春词 送李尚书镇滑州 送浑大夫赴丰州 送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
谢宣州崔相公赐马 南中书来 题招隐寺 思归寄山中友人
有感 途次敷水驿,伏睹华州舅氏昔日行县题诗处, 送李中丞赴楚州 奉送李户部侍郎自河南尹再除本官归阙
送蕲州李郎中赴任 送国子令狐博士赴兴元觐省 送李二十九兄员外赴邠宁使幕 送分司陈郎中只召直史馆重修三圣实录
送慧则法师归上都因呈广宣上人 送义舟师却还黔南 送景玄师东归 送李庚先辈赴选
阳山庙观赛神 送僧元暠东游 赠日本僧智藏 和李相公以平泉新墅获方外之名,因为诗以报
广宣上人寄在蜀与韦令公唱和诗卷,因以令公 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 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 罢郡归洛途次山阳,留辞郭中丞使君
白舍人见酬拙诗,因以寄谢 蒙恩转仪曹郎,依前充集贤学士,举韩潮州自 途次华州,陪钱大夫登城北楼春望,因睹李崔 洛中初冬拜表有怀上京故人
尉迟郎中见示自南迁牵复却至洛城东旧居之作 洛中酬福建陈判官见赠 和苏十郎中谢病闲居时,严常侍萧给事同过访 酬淮南廖参谋秋夕见过之作
题王郎中宣义里新居 酬朗州崔员外与任十四兄侍御,同过鄙人旧居 刘驸马水亭避暑 述旧贺迁寄陕虢孙常侍
江陵严司空见示与成都武相公唱和,因命同作 庙庭偃松诗 赠致仕滕庶子先辈 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
夔州窦员外使君见示悼妓诗,顾余尝识之,因 窦夔州见寄寒食日忆故姬小红吹笙,因和之 酬令狐相公季冬南郊宿斋见寄 贞元中,侍郎舅氏牧华州,时余再忝科第,前
酬令狐相公杏园花下饮有怀见寄 令狐相公见示,题洋州崔侍郎宅双木瓜花顷接 和令狐相公春早朝回盐铁使院中作 和令狐仆射相公题龙回寺
令狐相公频示新什,早春南望遐想汉中,因抒 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 酬令狐相公新蝉见寄 酬乐天闲卧见寄
酬乐天小亭寒夜有怀 将之官留辞裴令公留守 酬喜相遇同州与乐天替代 闲坐忆乐天以诗问酒熟未
秋中暑退赠乐天 到郡未浃日,登西楼见乐天题诗,因即事以寄 秋夕不寐寄乐天 冬日晨兴寄乐天
答乐天见忆 罢郡归洛阳闲居 晚泊牛渚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二首
赠澧州高大夫司马霞寓 和乐天早寒 曲江春望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
赠眼医婆罗门僧 海门潮别浩初师 始闻蝉,有怀白宾客,去岁白有闻蝉见寄诗, 酬乐天感秋凉见寄
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 新秋对月寄乐天 酬乐天小台晚坐见忆 早秋雨后寄乐天
秋晚病中乐天以诗见问力疾奉酬 和乐天烧药不成命酒独醉 元日乐天见过因举酒为贺 酬马大夫以愚献通草茇葜酒,感通拔二字,因
奉和司空裴相公中书即事通简旧僚之作 令狐相公俯赠篇章斐然仰谢 酬令狐相公早秋见寄 和令狐相公入潼关
和令狐相公寻白阁老见留小饮因赠 酬令狐相公雪中游玄都见忆 和令狐相公以司空裴相见招南亭看雪四韵 和郓州令狐相公春晚对花
酬令狐相公春日言怀见寄 途次大梁,雪中奉天平令狐相公书问,兼示新 酬令狐相公秋怀见寄 酬太原令狐相公见寄
酬令狐相公岁暮远怀见寄 酬令狐相公亲仁郭家花下即事见寄 酬令狐相公首夏闲居书怀见寄 将赴苏州,途出洛阳,留守李相公累申宴饯,
牛相公留守见示,城外新墅有溪竹秋月,亲情 牛相公林亭雨后偶成 酬滑州李尚书秋日见寄 八月十五日夜半云开然后玩月,因书一时之景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 酬乐天初冬早寒见寄 松江送处州奚使君 题报恩寺
罢郡姑苏北归渡扬子津 寻汪道士不遇 谢柳子厚寄叠石砚 酬李相公喜归乡国自巩县夜泛洛水见寄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太和戊申岁大有年,诏赐百僚出城观秋稼,谨 聚蚊谣 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
城西行 伤秦姝行 竞渡曲 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
春有情篇 叹水别白二十二 酬令狐相公六言见寄 答乐天临都驿见赠
再赠乐天 送僧仲剬东游兼寄呈灵澈上人 观棋歌送儇师西游 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
送鸿举游江西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挽歌三首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挽歌三首 故相国燕国公于司空挽歌二首
伤丘中丞 哭王仆射相公 伤韦宾客 再经故元九相公宅池上作
请告东归发灞桥却寄诸僚友 初至长安 岁杪将发楚州呈乐天 鹤叹二首
答白刑部闻新蝉 门下相公荣加册命,天下同欢忝沐眷私,辄感 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 秋江晚泊
步出武陵东亭临江寓望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湖州崔郎中曹长寄三癖诗,自言癖在诗与琴酒 为郎分司寄上都同舍
登陕州北楼却忆京师亲友 途中早发 送从弟郎中赴浙西 送元上人归稽亭
赠别君素上人诗 送深法师游南岳 赠别约师 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
春日退朝 经东都安国观九仙公主旧院作 边风行 送工部萧郎中刑部李郎中并以本官兼中丞分命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 送河南皇甫少尹赴绛州 发华州留别张侍御 奉送家兄归王屋山隐居二首
送赵中丞自司金郎转官参山南令狐仆射幕府 送卢处士归嵩山别业 洛中送崔司业使君扶侍赴唐州 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花下有游仙二绝
忆乐天 醉答乐天 虎丘寺见元相公二年前题名怆然有咏 和西川李尚书伤孔雀及薛涛之什
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有所嗟二首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 杏园花下酬乐天见赠
吟乐天自问怆然有作 和令狐相公别牡丹 和令狐相公闻思帝乡有感 酬令狐相公见寄
令狐相公春思见寄 城内花园颇曾游玩,令公居守亦有素期,适春 奉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 答裴令公雪中讶白二十二与诸公不相访之什
吴方之见示听江西故吏朱幼恭歌三篇,颇有怀 裴令公见示诮乐天寄奴买马绝句斐言仰和且戏 酬思黯代书见戏 答张侍御贾喜再登科后,自洛赴上都赠别
赴连州途经洛阳,诸公置酒相送,张员外贾以 碧涧寺见元九侍御和展上人诗,有三生之句因 后梁宣明二帝碑堂下作 题欹器图
伤桃源薛道士 王思道碑堂下作 伤愚溪三首 伤循州浑尚书
与歌者何戡 与歌童田顺郎 燕尔馆破,屏风所画至精,人多叹赏题之 美温尚书镇定兴元以诗寄贺
酬瑞州吴大夫夜泊湘川见寄一绝 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 金陵五题·生公讲堂 赠长沙赞头陀
送霄韵上人游天台 戏赠崔千牛 扬州春夜,李端公益张侍御登段侍御平路密县 逢王十二学士入翰林,因以诗赠
阙下口号呈柳仪曹 始发鄂渚寄表臣二首 和游房公旧竹亭闻琴绝句 西州李尚书知愚与元武昌有旧,远示二篇吟之
君山怀古 庭竹 罢和州游建康 九日登高
答柳子厚 馆娃宫在旧郡西南砚石山前,瞰姑苏台傍有采 魏宫词二首 堤上行三首
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 洛中春末送杜录事赴蕲州 乐天少傅五月长斋,广延缁徒谢绝文友,坐成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令狐相公见示新栽蕙兰二草之什,兼命同作 和令狐相公南斋小宴听阮咸 遥贺白宾客分司初到洛中,戏呈冯尹 白侍郎大尹自河南寄示池北新葺水斋即事招宾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 经伏波神祠 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 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
酬淮南牛相公述旧见贻 和仆射牛相公追感韦裴六相登庸,皆四十余未 和仆射牛相公以离阙庭七年班行亲故亡殁,十 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
麻姑山 自江陵沿流道中 别夔州官吏 鱼复江中
赠同年陈长史员外 送周鲁儒赴举诗 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白鹰
送工部张侍郎入蕃吊祭 早秋送台院杨侍御归朝 送陆侍御归淮南使府五韵 送令狐相公自仆射出镇南梁
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 海阳湖别浩初师 许给事见示哭工部刘尚书诗因命同作 南海马大夫见惠著述三通勒成四帙,上自邃古
和杨侍郎初至郴州纪事书情题郡斋八韵 和东川王相公新涨驿池八韵 酬杨八庶子喜韩吴兴与余同迁见赠 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
和浙西李大夫伊川卜居 酬乐天醉后狂吟十韵 令狐仆射与余投分素深,纵山川阻修然音问相 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庙释奠作
题寿安甘棠馆二首 古词二首 寓兴二首 经檀道济故垒
伤段右丞 伤独孤舍人 再伤庞尹 咏红柿子
吕八见寄郡内书怀因而戏和 和武中丞秋日寄怀简诸僚故 和令狐相公春日寻花有怀白侍郎阁老 淮阴行五首
洛滨病卧,户部李侍郎见惠药物,谑以文星之 故洛城古墙 梁国祠 杨柳枝
夜闻商人船中筝 闻道士弹思归引 喜康将军见访 赠刘景擢第
赴连山途次德宗山陵寄张员外 杨柳枝 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 酬元九院长自江陵见寄
酬杨侍郎凭见寄 酬马大夫登洭口戍见寄 答杨八敬之绝句 重寄表臣二首
重寄绝句 酬杨八副使将赴湖南途中见寄一绝 遥和韩睦州元相公二君子 吴兴敬郎中见惠斑竹杖兼示一绝聊以谢之
奉和裴令公夜宴 答前篇 答后篇 重答柳柳州
登清晖楼 酬仆射牛相公,晋国池上别后至甘棠馆,忽梦 和滑州李尚书上巳忆江南禊事 乐天是月长斋鄙夫此时愁卧里闾非远云雾难披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
秋词二首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比柳宗元大一岁的刘禹锡,虽然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同样遭受打击,但心理承受能力却大的多。刘禹锡贬到朗州,今天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偿词二首》)
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同时,他的自我表现欲也比较强,爱显示自己。晚年与白居易登上一座高塔时,还得意洋洋地唱着:“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站在塔顶上大声说笑,他居然以此为乐。
刘禹锡也研究哲学,也笃信禅宗,但效果与柳宗元不一样,在怎样用于立身处世这一点上,他也得到了踏踏实实的好处,他能通过哲学的深思,把生活中的愁恨化解为一种具有历史深度的感悟。这样,他就能从有限的时空跳出来,在更高的层面上求得心理平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唱一曲,暂凭樽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