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的诗词怎么样(明清时期诗词)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明清的诗词怎么样,以及明清时期诗词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明朝和清朝诗歌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就是“明诗”“清诗”

你说的“诗歌”的范围比较广,包括诗、词、曲等韵文,“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宋代的诗也被称作“宋诗”,同理也有“元诗”,之所以常说“宋词”“元曲”是因为词、曲分别是这两个朝代最突出、成就最高的文学形式。至于明清,诗词比之前代已经衰落,反倒是小说大大发展起来,所以一般是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明朝诗词为什么明显不如清朝

可能是由于年代远近的关系,今人对于清朝的了解比对于明朝的了解要多一些,况且《明史》是清朝人编写的,在论述上也难免对于明朝有些贬低。今人提到清朝,首先想到的是康乾盛世,想到康熙雄才大略,然而说到明朝,则首先想到皇帝昏庸,太监专权,朝政腐败,似乎就以此判定了明清两朝的熟优熟劣。事实上,这其中却存在着许多对明朝的偏见与误解。明朝后期无疑是一个黑暗的年代,但是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明朝自1368年开国,1644年灭亡,存在了二百七十八年。清朝1644年立国,1912年灭亡,存在了二百六十八年,单从朝代的寿命上,清朝就已不及明朝,而结合两个时代的整个发展里程,我们可以发现,明朝同样存在着众多闪光的亮点,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武功,明朝都建立了赫赫的功业。...

今人说清朝胜于明朝,一个直观的论据就是国家疆域。甚至电视剧《康熙王朝》里,康熙也因为收复台湾而对朱元璋墓得意的说了句“大清远胜于大明”。若明太祖在天有灵,岂不哑然失笑。台湾并非清朝时才成中国领土,明朝时就已在台湾建立了有效的统治,17世纪初还曾为保卫台湾与日本发生战争,只因后期调动福建驻军北上抗清,才给了荷兰人占领台湾的机会。当然,今天人说清朝胜于明朝,是因为清朝在东北,蒙古,西北以及西藏都建立了有效的统治,奠定了今天中华的版图,但事实上,明朝鼎盛时期,其控制区域并不亚于清朝。...

中国历史看,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朝代,这个朝代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高水平的生产力,并基本奠定了几天新疆,西藏,云南的版图,其一批自然科学成就和人文科学成就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忽视明朝,就意味着忽视了中国封建社会一段最为重要的历史,那就更谈不上以史为鉴了。

本文摘自360图书馆,作者:对酒对花的文章,供参考。

明清时期诗词为什么流传不多

明清以小说见长

到了明朝,朱元璋重新开科纳士,汉族知识分子又可以重新入朝做官,并且恢复了自后晋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故土,汉族百姓知识分子不再遭受歧视性的统治。明朝尽管重新重视了知识分子的巨大作用,但终明一朝几乎没有谈的上的诗词大家,只有偶尔几篇诗词能够流传下来,那么为什么在汉族知识分子蓬勃发展的明朝,还是没有比较有名气的诗人或者词人呢?

原因有二,其一是朱元璋虽然重新开科举,但是却规定了八股文章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致使广大知识分子一头埋进八股文章中,能够考中进士的人十有八九思维都被禁锢了,而诗词又是充满飘逸,豪迈,悲壮的,极其具有发散思维的文学格式,所以几乎八股文的进士写不出好的诗词,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其实就是明朝对知识分子过于苛刻,初唐四杰以及后来的唐宋八大家,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这些人为什么会写出这么多风格不一而又脍炙人口的诗词呢?而且,这些流传下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诗词几乎都在他们人生最为落寞的时候有感而发,所以才能亘古流传,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朝为官的时候由于政务繁忙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写诗词,偶尔写的诗词缺乏足够的生命力,也都没有流传下来。

清朝,承袭明制,对知识分子的压迫已经登峰造极文字狱的兴起导致文人士大夫噤若寒蝉,乖乖的做主子的奴才,在一个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会被诛九族的时代,能够指望被贬的知识分子写诗词去借古讽今吗?同样的,清朝的小说一般也都是落魄的文人儒士的谋生之道,令人可笑的是清朝乾隆皇帝不仅号称文武鉴赏家,这个号称十全老人的皇帝一生竟然写了一万多首诗词,不过,恐怕大家很少在课本里读过哪怕一篇!

明清诗歌的地位

明清诗歌的特点就是多,至于地位,确实真的没有什么地位,反而唐诗是处于最高地位的,在之后的朝代的诗歌比不上了。

参考在郭万金的《关于明诗》中谈到了明清诗歌:

有明一代,煌煌三百年,清初朱彝尊的《明诗综》收录诗家三千四百余人,清末民初陈田的《明诗纪事》所录诗家已近四千,远逾《全唐诗》的二千三百余家,工程浩大的《全明诗》至今仍未告罄,明诗的数量恐怕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华夏素有诗国之称,诗歌是传统文学中无可争议的正宗领袖,逐夷复夏的明王朝,理应在诗歌的天地中显示出它的力量,最起码也应该在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事实却非如此。鲁迅先生言:“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钱钟书先生亦称:“有唐诗做榜样是宋人的不幸。” 其实,唐诗何止是宋人的不幸,更是元、明、清诗的不幸,而不幸的宋诗又成为元、明、清诗的不幸。

闻一多先生说:“诗的发展到北宋实际也就完了,南宋的诗已经是强弩之末……我们只觉得明清两代关于诗的那许多运动和争论,无非重新证实一遍挣扎的徒劳与无益而已。”中国古典诗歌成于唐,备于宋,结于清,元、明两代身处完备与总结间的过渡阶段,欲创新而不能,思集成而不足,实是尴尬。

故而,在中国诗史中,元明两代之诗是最缺乏独立品格的,经常扮演着各代诗歌的陪衬和比较角色。钱钟书先生在给宋诗定位时,便曾将它们拿来作陪,“整个说来,宋诗的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也超过了清诗。我们可以夸奖这个成就,但是无须夸张、夸大它。” 在“夸奖”而不“夸张、夸大”的冷静中,通过一个举重若轻的“也”字,钱先生厘定了宋,清,元,明的诗史座次,而这一公允的慧眼识度亦裁定了明诗(包括元诗)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明清的诗词怎么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明清时期诗词、明清的诗词怎么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