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为什么写瑶池的简单介绍

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李商隐为什么写瑶池,以及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商隐的《瑶池》所要表达的是什么?

瑶池

作者: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1,黄竹歌声动地哀2。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3?

全部注释

1.瑶池阿母:《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2.黄竹歌声:《穆天子传》卷五:"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曰:'我徂黄竹,□员閟寒'云云。"

3.八骏: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可日行三万里。《列子》、《穆天子传》等记载不一。

此诗讽刺求仙之虚妄。首句写西王母倚窗伫望,候穆王而不至。次句借黄竹歌声暗示穆王已死。三四句则写西王母因穆王不来而心生疑问。斥神仙而以神仙(王母)的口气写出,句句对比,以见长生之虚妄,求仙之荒诞。《李义山诗集笺注》引程梦星曰:"此追叹武宗之崩也。武宗好仙,又好游猎,又宠王才人。此诗熔铸其事而出之,只用穆王一事,足概武宗三端。用思最深,措辞最巧。"

诗词赏析||《瑶池》李商隐

【注解】:

1)八骏:据说穆王有赤骥、华骝、绿耳等八匹骏马。

2)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满,传说他曾周游天下。

【韵译】:

西王母在瑶池上把绮窗打开;

只听得黄竹歌声音动地悲哀。

八骏神马的车子日行三万里;

周穆王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评析】:

这是一首情诗。全诗虚构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来,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节,显示了求仙妄想与死亡不可避免的对立。在诗人的想象中,神仙也是渴望爱情的。

一二两句“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诗人依故事中西王母的希望和穆王的许诺,虚构了一个西王母在美妙的仙境,推开“绮窗”,盼望穆王重来的场面。凭立“绮窗”,翘首而望,然而视野空茫,不见穆王的影子,反而却听到悲哀的“黄竹歌声”惊天动地

首句的凭窗盼望,写眼望。次句写哀歌动地,写耳听,前者有意,后者无意,两者的对比和矛盾是十分强烈的。一方面说明盼望之人无影无踪,空余哀歌,人的寿命还不如歌的寿命长久,暗含着诗人对迷信神仙的讽刺;另一方面用哀声动地的“黄竹歌声”,透露出国运艰难,万民受苦受冻的痛楚,曲折地表达了对现,实统治者贪图享乐、追求长生的批判态度。

三四句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是诗人悬想西王母不见穆王重来的内心活动。穆王有八匹骏马驰骋神速,“足不践土”,“乘云而奔”,要想重游瑶池,可以说弹指之间即至。

可是无论西王母怎样久久地凭窗而望,她的眼界里仍是空空茫茫,不见穆王如约重来。大自然是无情的,即使是西王母的神力也改变不了人固有一死的规律。西王母的疑问更加揭示了求神成仙、长生不老的虚妄。

古典诗歌借事喻情是常用的一种手法,用事贵在精妙与贴切。这首诗的用事不仅精妙与贴切,而且又有合理的艺术发挥。西王母的凭窗盼望和不见穆王如约重来的焦急心态,都是诗人虚构出来的,这虚构既合情又合理,与原来的故事结合得自然融洽,了无痕迹,充分地寄寓了诗人对现实统治者迷信神仙的辛辣的讽刺与挖苦。

全诗不用一字议论,而议论尽在用事与虚构之中,笔法巧当婉转,余味无穷

—————//end

品鉴经典,在诗情画意中品味人生。如果你也对诗词有感觉,请点亮下面的小红心,鼓励我继续带你品诗。

李商隐瑶池所要表达的是什么 瑶池主要表达了什么

1、表达的是唐朝崇奉道教,主要与维护其统治的神圣性。且有不少帝王因迷信长生而乱服丹药致死。本诗借用《穆天子传》的故事,讲的相思哀恨之情。

2、原文: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3、译文:瑶池上西王母的雕花窗户向东敞开,只听见《黄竹歌》声震动大地人心悲哀。周穆王有八匹能日行三万里的骏马,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为何说“”瑶池“”是李商隐“用思最深,措辞最巧”的讽刺诗?

纵观唐朝古诗,鲜有将讽刺二字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之诗篇。于是,“讽刺”这一核心便成为我们值得探究的问题。 首先来看这首诗:

        瑶池  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四言古诗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文体之一,这首瑶池也不例外,它看上去似乎只是讲了几个毫不相干的故事。只是,李商隐所要表达的仅仅如此吗?

瑶池之上,西王母的窗户向东敞开。听到《黄竹歌》的歌声感天动地。周穆王有八匹日行三万里的骏马,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这首诗运用了典故,即周穆王会面西王母。而且全诗基本是由这一典故所构成。周穆王曾经游览昆仑山,在那里遇到西王母,后者大宴穆王,并约定有缘再会。而在那之后,周穆王继续游历人间,见百姓疾苦而作《黄竹歌》。李商隐并未提及穆王后续的行动,但我们可以从诗中知晓。

李商隐用一个传说构建了整个诗篇。西王母与周穆王二人达成约定,因此才有西王母翘首以待的场景,却未能等来周穆王,唯有《黄竹歌》在耳边回荡。这里是在暗喻,周穆王已经逝去,唯有歌声在人间传唱,显得无比凄凉。实则以周穆王这一颇具戏剧性的结局来隐喻当时的皇帝一味求仙的不智之举。

《黄竹歌》本就脱胎于受苦的百姓群体,在这里的运用更反映出了民间疾苦,与谋求长生的帝王形成鲜明对比,这是对皇家的讽刺。

再看后两句。西王母明明盼望已久却不见周穆王前来,周穆王本人也完全可以凭着万里宝马前来赴会。奈何天不遂人愿,即便是西王母这种真正意义上的“神仙”亦无法动摇凡人既定的命运,无法更改那看似简洁的轨迹。这本就是在讽刺那些追求虚妄的人,他们固执己见,却收获无数骂名。

至于对此诗加以“用思最深,措辞最巧”之评语,是完全合理的。相较于司空见惯的讽喻诗,李商隐此作并未用直接、间接的言辞道出其精神内核,而是站在对传说、故事加以评论的角度,看上去似乎仅仅是一首评论诗。

妙就妙在这个地方,也正是周穆王的身份,让人容易与现实中统治者这一层次的人产生联系,再用分析古诗常用的方法加以拆解,这首四言诗的精神要义也便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纪昀对此诗有如下评价:“尽言尽意矣,而以诘问之词吞吐出之,故尽而未尽。”李商隐这种手法可谓是虚实难辨,所以便铸就了《瑶池》独特的地位,让人读之回味无穷

李商隐的“瑶池”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

住在昆仑山瑶池的西王母打开她美丽的窗子,

这里是她当年宴请穆王的地,当她在窗边等待,

希望穆王能够再来,却只听到人间传来穆王眼见天寒地冻

北风雨雪,路有冻人,心中悲悯,写下的哀民诗-〈黄竹歌〉,

哀怨的歌声传到昆仑山,西王母心想,

穆王的八匹骏马能够日行三万里,但是为什么穆王不再到昆仑山来呢?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县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政治咏史诗

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色。《富平少侯》、《北齐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