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石鱼湖上醉歌原文及赏析1
石鱼湖上醉歌原文 :
序: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注释
[1]休暇:休假。王勃《滕王阁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2]巴丘:山名,在湖南岳阳县洞庭湖边。君山:山名,在洞庭湖中。洞庭:湖名,古代时是我国淡水湖中最大的一个。泛泛:也作凡凡或汜汜,漂荡的样子。《诗经·邶风》:“二子乘舟,凡凡其逝。”《楚辞·卜居》:“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汜汜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这三句写作者对石鱼湖饮酒的感受,意思是,这时我简直以为我身倚巴丘而举杯饮酒却在君山上边;又好像我的客人们都围绕洞庭湖坐着,载酒的船漂漂荡荡地冲开波涛,一来一往。[3]长:放声歌唱。《礼记·乐记》:“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注:“长言之,引其声也。”这里是放声高歌的意思。[4]沼:水池。[5]历历:分明可数。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6]长瓢:饮酒器。
赏析:
序文主要叙述作者与其友属在石鱼湖上饮酒的`事及作者对此事的感受。该诗反映了封建士大夫以酒为戏,借饮取乐的生活情趣。诗的末句说:“酌饮四坐以散愁。”实际上,作者并没有在诗中表现哪一句是在写愁,以及字里行间有什么愁,所以“散愁”一句是无病呻吟。该诗以酒为戏,借饮取乐,抒写了作者的情趣是真的,说作者及其四坐有愁而举杯消愁却是假的。从内容看,该诗无可取之处。
该诗为七言诗,但它的句型与语气,实取之于民歌,既显得顺口,又使人易记。
石鱼湖上醉歌原文及赏析2
1 古诗石鱼湖上醉歌并序带拼音版
shí yú hú shàng zuì gē bìng xù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yuán jié
元结
shí yú hú , sì dòng tíng , xià shuǐ yù mǎn jūn shān chūn 。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春。
shān wéi zūn , shuǐ wéi zhǎo , jiǔ tú lì lì zuò zhōu dǎo 。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cháng fēng lián rì zuò dà làng , bù néng fèi rén yùn sǎ fǎng 。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洒舫。
wǒ chí cháng piáo zuò bā qiū , zhuó yǐn sì zuò yǐ sàn chóu 。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2 古诗石鱼湖上醉歌并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诗乃歌咏石鱼湖风景,抒发诗人淡于仕途进取,意欲归隐的胸怀。诗起首以洞庭湖作比石鱼湖,以君山作比石鱼;接着叙述在石鱼的寻欢作乐;最后说明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阻止饮酒作乐,借以忘忧。诗的格调清新自然,乘兴而发,毫无拘束,足见诗人胸襟之开阔,和及时行乐的思绪。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作者:元结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
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
时取一醉。
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
使舫载之,遍饮坐者。
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
诸子环洞庭而坐,
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
乃作歌以长之。??
石渔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注释:
1、漫叟:元结的别号。
2、疑:似。
3、长:犹助兴。
译文:
我用公田的米酿酒,常借休假之闲,
载酒到石鱼湖上,暂且博取一醉。
在酒酣欢快之中,靠着湖岸,
伸臂向石鱼取酒,叫船载着,
使所有在座的人都痛饮。
好象靠着巴陵山,
而伸手向君山上舀酒一般,
同游的人,也象绕洞庭湖而坐。
酒舫漫漫地触动波涛,
来来往往添酒。
于是作了这首醉歌,歌咏此事。??
湖南道州的石鱼湖,
真象洞庭,夏天水涨满了,
君山翠绿苍苍。
且把山谷作酒杯,湖水作酒池,
酒徒济济,围坐在洲岛的中央。
管他连日狂风大作,掀起大浪,
也阻遏不了,我们运酒的小舫。
我手持酒葫芦瓢,稳坐巴丘山,
为四卒斟酒,借以消散那愁肠!
元结在代宗时,曾任道州刺史,其时他写了好几首吟石鱼湖的诗。他的《石鱼湖上作序》云:?泉南上有独石在水中,状如游鱼。鱼凹处,修之可以贮酒。水涯四匝,多欹石相连,石上堪人坐,水能浮小舫载酒,又能绕石鱼洄流,及命湖曰石鱼湖,镌铭於湖上,显示来者,又作诗以歌之。有诗云:吾爱石鱼湖,石鱼在湖里,鱼背有酒樽,绕鱼是湖水。??
此诗乃歌咏石鱼湖风景,抒发诗人淡于仕途进取,意欲归隐的胸怀。诗起首以洞庭湖作比石鱼湖,以君山作比石鱼;接着叙述在石鱼的寻欢作乐;最后说明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阻止饮酒作乐,借以忘忧。诗的格调清新自然,乘兴而发,毫无拘束,足见诗人胸襟之开阔,和及时行乐的思绪。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清衫湿。
【译文及注释】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管弦。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循身轻轻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羞答答地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羞涩的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示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抚拢慢慢捻滑抹了又加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象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清脆如黄莺在花丛下婉转鸣唱;幽咽就象清泉在沙滩底下流淌。
好象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象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象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象铁甲骑兵撕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象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歌女负有盛名;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渡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啼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象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象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1、左迁:贬官。
2、凡:共。
3、间关:鸟鸣声。
4、虾蟆陵:下马陵,其附近乃歌女聚居地。
5、秋娘:歌妓们的通称。
6、争缠头:竞相赠送财物。
7、钿头银篦:妇女头上饰物。
8、浮梁:江西景德镇。
9、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嘶哑杂乱刺耳。
10、向前:刚才。
11、青衫:唐官员以等级穿着不同颜色衣裳。青衫是最低一级的服色。
【赏析】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白居易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放言五首 并序
白居易 放言五首 并序
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有云:济水至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真玉烧三日不热。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谁家第宅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贫贱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赏析】
白居易七律《放言五首》,是一组政治抒情诗。诗前有序: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七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据序文可知,这是宪宗元和十年(815)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当年六月,诗人因上疏急请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遭当权者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诗题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己见,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此诗为第一首,放言政治上的辨伪──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两面派的问题。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伪的事。首联单刀直入地发问:早晨还装得俨乎其然,到晚上却揭穿了是假的,古往今来,什么样的怪事没出现过?可有谁预先识破呢?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臧生,即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人称他为圣人,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宁子,即宁武子,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臧生奸而诈圣,宁子智而佯愚,性质不同,作为则一。然而可悲的是,世人只爱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哪晓得世间还有宁武子那样的高贤?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颈联两句都是比喻。草丛间的萤虫,虽有光亮,可它终究不是火;荷叶上的露水,虽呈球状,难道那就是珍珠吗?然而它们偏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人们又往往为假象所蒙蔽。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尾联紧承颈联萤火露珠之喻,明示辨伪之法。燔柴,语出《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这里用作名词,意为大火。照乘,明珠。两句是说:倘不取燔柴大火照乘明珠来作比较,又何从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呢?谚云: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诗人提出对比是辨伪的重要方法。当然,如果昏暗到连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识,比照也就失掉了依据。所以,最后诗人乃有不取、可怜的感叹。
这首诗,通篇议论说理,却不使人感到乏味。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阐明哲理,把抽象的议论,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了。而且八句四联之中,五次出现反问句,似疑实断,以问为答,不仅具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且充满咄咄怪事的感叹。从头至尾,何人、底事、但爱、可知、终非、岂是、不取、何殊,连珠式的运用疑问、反诘、限制、否定等字眼,起伏跌宕,能篇跳荡着不可遏制的激情,给人以骨鲠在喉、一吐为快的感觉。联系诗人直言取祸的冤案,读者自会领悟到辨伪之说并非泛泛而发的宏论,而是对当时黑暗政治的针砭,是为抒发内心忧愤而做的《离骚》式的呐喊。
诗的第三、四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这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代汉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本传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是一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纡徐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人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骆宾王 在狱咏蝉·并序
《在狱咏蝉并序》
作者: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
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
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
发声幽息,有切尝闻,
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
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
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
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
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
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
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
1、虽生意两句:东晋殷仲文,见大司马桓温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借此自叹其不得志。这里即用其事。
2、而听讼两句:传说周代召伯巡行,听民间之讼而不烦劳百姓,就在甘棠(即棠梨)下断案,后人因相戒不要损伤这树。召伯,即召公。周代燕国始祖,名,因封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而得名。
3、曩时:前时。
4、将:抑或。
5、徽: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6、缀诗:成诗。
7、西陆:指秋天。
8、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
9、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10、白头吟:乐府曲名,《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
译文:
囚禁我的牢房的西墙外,
是受案听讼的公堂,
那里有数株古槐树。
虽然能看出它们的勃勃生机,
与东晋殷仲文所见到的槐树一样;
但听讼公堂在此,
象周代召伯巡行在棠树下断案一般。
每到傍晚太阳光倾斜,
秋蝉鸣唱,
发出轻幽的声息,
凄切悲凉超过先前所闻。
难道是心情不同往昔?
抑或是虫响比以前听到的更悲?
唉呀,蝉声足以感动人,
蝉的德行足以象征贤能。
所以,它的清廉俭信,
可说是禀承君子达人的崇高品德,
它蜕皮之后,
有羽化登上仙境的美妙身姿。
等待时令而来,
遵循自然规律;
适应季节变化,
洞察隐居和活动的时机。
有眼就瞪得大大的,
不因道路昏暗而不明其视;
有翼能高飞却自甘澹泊,
不因世俗浑浊而改变自己本质。
在高树上临风吟唱,
那姿态声韵真是天赐之美,
饮用深秋天宇下的露水,
洁身自好深怕为人所知。
我的处境困忧,
遭难被囚,
即使不哀伤,也时时自怨,
象树叶未曾凋零已经衰败。
听到蝉鸣的声音,
想到昭雪平反的奏章已经上报;
但看到螳螂欲捕鸣蝉的影子,
我又担心自身危险尚未解除。
触景生情,感受很深,写成一诗,
赠送给各位知己。
希望我的情景能应鸣蝉征兆,
同情我象微小秋蝉般飘零境遇,
说出来让大家知道,
怜悯我最后悲鸣的寂寞心情。
这不算为正式文章,
只不过聊以解忧而已。
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
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
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
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
风多风大声响易沉难保自身芬芳。
无人知道我象秋蝉般的清廉高洁,
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赏析: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诗人迁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被诬下狱,诗作于此时。
诗人以蝉的高洁、喻己的清廉。首联借蝉声起兴,引起客思,由南冠切题。颔联以不堪和来对的流水对,阐发物我之关系,揭露朝政的丑恶和自我的凄伤。颈联运用比喻,以露重、风多喻世道污浊环境恶劣。飞难进喻宦海浮沉难进。响易沉喻言论受压。尾联以蝉的高洁,喻己的品性,结句以设问点出冤狱未雪之恨。
这是一首很好的咏物诗,借咏物寓抒情,满腔忠愤,溢于言表。
今天跟大家分享元结的《石鱼湖上醉歌》: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前两期我们都在讲《将进酒》,而且还说李白是仙、李贺是鬼,那今天这首《石鱼湖上醉歌》的作者——元结又是什么呢?元结跟他们都不一样,元结是人,但是元结也不是一介凡夫俗子,他是猛人,也是好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元结跟李白、李贺有一个很大的差别。李白、李贺都是神童出身,李白号称“五岁通六甲”,很早就通读别人的作品;李贺更是七岁成诗,很早就有了自己的作品。而且这两位到十五岁的时候,都已经名满天下,开始四处结交同好,以诗会友了。
可元结不一样,他小时候就是浪荡子,十五岁的时候还大字不识一个呢,到了十七岁才折节读书。按照现在的说法,他算是早就输在了起跑线上。那是不是他的人生就很失败呢?当然不是。元结后来也考中了进士,当了官,但少年时期刚猛的性格不变,曾经亲临战场抗击“安史”叛军,保全十五座城池免遭涂炭,比李白“为君谈笑静胡沙”要真实多了。一介书生而能抗贼杀敌,当然算是猛人。那为什么又说他是好人呢?因为他当官之后啊,真有父母官的心肠。他当道州刺史的时候,正值“安史之乱”刚刚结束。道州残破,原来全州有四万多户人家,经过战乱,只剩不到四千户,真是十不存一啊!就在这种情况下,朝廷还一连下发了二百多个文件催征赋税,而且给元结下命令说,如果交不上赋税就贬官处理。一边是自己的仕途,一边是老百姓的性命,怎么办呢?元结思来想去,慨然抗命,宁可自己被贬,也不忍欺压百姓,还写了一首《舂陵行》明志。这个行为就受到杜甫等等一干大文人的高度赞赏,说他让“万物吐气,天下少安”。当官能为民做主,当然是个大大的好人。那更难得的是什么呢?元结不仅是个猛人,是个好人,还是个有趣的达人。他当道州刺史该为民请命就为民请命,该抗击贼寇就抗击贼寇,可是在这繁缛复杂的公务之余,元结还不忘饮酒作乐,陶醉在青山绿水之间。《石鱼湖上醉歌》就是他在道州时候写的作品,那怎么写呢?
先看题目——“石鱼湖上醉歌”,“石鱼湖”算是元结自己发掘出来的一处小名胜,本来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湖,因为湖中有一块大石头像是一条鱼浮在水面,所以元结就给这个湖起了个名字叫“石鱼湖”。更妙的是啊,这块石头不仅形象好,中间还凹进去一块,稍稍修整一下正好用来藏酒。湖边呢,又有一些零散的石头可以坐人,小船还可以在湖岸和石鱼之间往来穿梭,真是一个天造地设的宴饮之地呀!所以元结一旦有点余暇时间就呼朋引伴到石鱼湖喝酒。这首《石鱼湖上醉歌》讲的就是这么一次宴会的场景。
在诗题之后,元结还自己写了一篇序。他说:“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什么意思呢?他说呀,我“漫叟”——“漫叟”是他的号。拿了公田里的米酿了点酒,又趁休息的时候,把它运到石鱼中藏起来,不时地到这里喝喝酒、买买醉。喝到微醺的状态就靠着湖岸,伸长了胳膊到石鱼中拿酒,让小艇载着分送给坐在周边石头上的朋友,让他们一醉方休。这情景简直像是缩微版的洞庭湖啊!我感觉自己好像倚着巴丘,又在君山上举杯,而我的朋友们则分坐在洞庭湖周边,小艇乘风破浪来给我们送酒,这是多快乐的事啊,怎能不高歌一曲呢?
大家仔细想想这篇序,元结这是什么情调啊?这其实就是中国古人安排山水园林的情调啊。明明只是些山微水,微不足道的,经过巧妙布置,合理想象之后,就仿佛有了名山大川的风范。让人深处弹丸之地却能思接千里,神游于天地之间。这就是经典的文人情趣呀。那这样的情趣怎么把它表达出来呢?看第一句: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一弯小小石鱼湖在我眼里像洞庭,夏天湖水涨起来石鱼仿佛君山青。是不是这么翻译啊?这句诗就这么简单,把石鱼湖比作洞庭湖,把石鱼比做君山。湖水漫涨、山色青青,虽然是夏天,却有一份难得的清凉感扑面而来,让人觉得心情是那么愉快。那第一句写山水之美,第二句该转到人了: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徜徉在这山水之间的可不是一般的人,而是一群酒徒啊!所以他们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那是什么呢?在这些人眼里,山就是酒樽,水就是酒沼。酒徒们一个个坐在湖中的小岛之上指点河山、痛饮美酒,这是何等惬意,又是何等意气风发呀!这样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酒徒们当然心满意足,恨不得时时到石鱼湖厮混,可是呢天公不作美,连日风雨大作。怎么办呢?看第三句: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连日风雨、白浪滔天又算得了什么,送酒的小船照样在石鱼和洲岛之间往来穿梭,把美酒送到每一个酒徒的面前。这句话写的真有意思,有意思在哪啊?通常来说啊,我们战天斗地的时候,总想赋予它特殊的或者比较壮阔的意义。比方说李白写“长风破浪会有时”,那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啊;范仲淹写“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那是讲生计的艰难啊。可是元结的小船乘风破浪是为了什么呀?只是为了给酒徒送酒而已。这有什么深刻的意义吗?没有。但是,快乐难道不算是人生的意义吗?乘风破浪地追求快乐,这不也是一种人生的豪气吗?酒送到了,酒徒朋友们都高兴了,元结呢?元结也感受到了由衷地快乐。什么样的快乐呀?看最后一句: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我就拿着一个长瓢稳坐巴丘,给这个斟酒,给那个斟酒,让大家有忧的解忧、有愁的散愁。这是多好的主人呐!这里没有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样的豪情;也没有李贺“琉璃盅,琥珀浓,小槽滴酒真珠红”这样的奢华。跟他们相比,元结的酒宴太平凡了,甚至让人联想起了学校食堂里打饭的大师傅,给这个一勺,给那个一勺,眼看着嗷嗷待哺的学生们期待而来,满意而去。它平凡,但是这里的感情却是真快乐。
虽然元结也说“酌饮四坐以散愁”,但这个愁不是李白那个“与尔同消万古愁”的愤懑,也不是李贺那种“酒不到刘伶坟上土”的悲凉。这个愁大概就是柴米油盐,公务应酬等等琐碎的烦恼,它容易生,也容易解。所以当元结说“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的时候,我们真的相信这个愁解开了,这群酒徒们快乐了。这是属于凡人的小快乐,但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能理解到,甚至分享到的真快乐呀!这种快乐最像谁呢?我个人觉得啊,最像《醉翁亭记》里的欧阳修,“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与友同乐,与民同乐是好人,也是快乐的人,这样的生活难道不是最令人心向往吗?再读一遍: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元结这首诗啊,活泼明快、朗朗上口,最有民歌的风范,连小朋友都可以一读就喜欢,一读就记住。但是呢,下一期我们又要回到波澜壮阔的大主题了,跟大家分享李白的《行路难》。
1
古诗石鱼湖上醉歌并序带拼音版
shí
yú
hú
shàng
zuì
gē
bìng
xù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yuán
jié
元结
shí
yú
hú
,
sì
dòng
tíng
,
xià
shuǐ
yù
mǎn
jūn
shān
chūn
。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春。
shān
wéi
zūn
,
shuǐ
wéi
zhǎo
,
jiǔ
tú
lì
lì
zuò
zhōu
dǎo
。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cháng
fēng
lián
rì
zuò
dà
làng
,
bù
néng
fèi
rén
yùn
sǎ
fǎng
。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洒舫。
wǒ
chí
cháng
piáo
zuò
bā
qiū
,
zhuó
yǐn
sì
zuò
yǐ
sàn
chóu
。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2
古诗石鱼湖上醉歌并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诗乃歌咏石鱼湖风景,抒发诗人淡于仕途进取,意欲归隐的胸怀。诗起首以洞庭湖作比石鱼湖,以君山作比石鱼;接着叙述在石鱼的寻欢作乐;最后说明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阻止饮酒作乐,借以忘忧。诗的格调清新自然,乘兴而发,毫无拘束,足见诗人胸襟之开阔,和及时行乐的思绪。
12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渔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注解:
1、漫叟:元结的别号。
2、疑:似。
3、长:犹助兴。
译文:
我用公田的米酿酒,常借休假之闲,载酒到石鱼湖上,暂且博取一醉。在酒酣欢快之中,靠着湖岸,伸臂向石鱼取酒,叫船载着,使所有在座的人都痛饮。好象靠着巴陵山,而伸手向君山上舀酒一般,同游的`人,也象绕洞庭湖而坐。酒舫漫漫地触动波涛,来来往往添酒。于是作了这首醉歌,歌咏此事。
湖南道州的石鱼湖,真象洞庭,夏天水涨满了,君山翠绿苍苍。
且把山谷作酒杯,湖水作酒池,酒徒济济,围坐在洲岛的中央。
管他连日狂风大作,掀起大浪,也阻遏不了,我们运酒的小舫。
我手持酒葫芦瓢,稳坐巴丘山,为四卒斟酒,借以消散那愁肠!
评析:
元结在代宗时,曾任道州刺史,其时他写了好几首吟石鱼湖的诗。他的《石鱼湖上作序》云:“泉南上有独石在水中,状如游鱼。鱼凹处,修之可以贮酒。水涯四匝,多欹石相连,石上堪人坐,水能浮小舫载酒,又能绕石鱼洄流,及命湖曰石鱼湖,镌铭於湖上,显示来者,又作诗以歌之。”有诗云:“吾爱石鱼湖,石鱼在湖里,鱼背有酒樽,绕鱼是湖水”。
此诗乃歌咏石鱼湖风景,抒发诗人淡于仕途进取,意欲归隐的胸怀。诗起首以洞庭湖作比石鱼湖,以君山作比石鱼;接着叙述在石鱼的寻欢作乐;最后说明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阻止饮酒作乐,借以忘忧。诗的格调清新自然,乘兴而发,毫无拘束,足见诗人胸襟之开阔,和及时行乐的思绪。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