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但是,说来也巧,在真实的历史中,杜甫的确是一个非常忙碌的人。不过,当时的他可没有“网红”的光环,也不像现在的流量明星那样,开开直播就可以轻松赚钱。那时候,杜甫忙的事情并没有那么的附庸风雅,因为,他多数时候,都是在为生计奔波。
或许,有些朋友会奇怪,这么有名的诗人,文学家,与诗仙李白齐名,竟然,还会为生计发愁?
之所以杜甫在有生之年,并没有因为文学创作而过上荣耀、富足的生活,主要在于他没有被认可。不仅如此,杜甫的命运还非常坎坷,甚至,到了中年基本上都是靠别人的接济生活。此外,他的性格还不是很好,浮躁,没有度量,可以说,当时之人对其有很多负面的评价。并且,在他的那个时期,更是经历了“安史之乱”,昔日繁盛的大唐王朝,逐步走向了衰落。
由此可见,在这些原因的综合作用下,杜甫过着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艰苦生活。
当时,由于没有稳定的住所和收入,杜甫经常忍饥挨饿,使得人们对他的死因产生了好奇。甚至,有人将杜甫的死,说成是饮食过饱,说白了就是“撑死”的。
在唐人编写的一部名为《明皇杂录》的书中,有这样的描述,说:杜甫在漂泊到湖南耒阳的时候,不巧遭遇了水患,十多天都没有进食。后来,多亏了当地县令为其提供了帮助,送给了杜甫一瓶酒,一些牛肉。由于,长时间的忍饥挨饿,杜甫看到食物便开始狼吞虎咽地吃喝起来。
不过,由于长时间没有进食,肠胃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可是,杜甫这么一猛劲儿吃,让胃肠突然不堪重负,最终,使其丢了性命,死的时候才59岁。
试想,一代文豪,竟是撑死的,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不过,到了近现代,有很多学者对杜甫的死因提出了疑问,消化不良怎么可能让人暴毙呢?于是,在结合现代医学的分析后,得出了结论:
杜甫的死因确实与食物有关,但是,他应该不是撑死的,而是死于食物中毒。而之所以会有毒,不是因为有人要蓄意谋杀他,而是因为古时候的食物储存条件有限,且当时正值夏天。所以,食物上滋生了很多细菌和毒素,再加上,杜甫本来身体就不太好,才导致其食物中毒而死。
其实,对于杜甫的死因,一直都饱受争议。但是,有一点却是大家所公认的,那就是:杜甫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在杜甫四十多岁的时候,已经是白发苍苍,看起来就像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此外,他还身患多种疾病,肺疾、风痹、疟疾、糖尿病等时常发作,令其苦不堪言。
虽然,杜甫的身体不是很好,但实际上,他对于养生护体之道却非常感兴趣,也懂一些药理、药性,掌握一些医药知识。此外,他对玄门道术也非常感兴趣,曾经修炼多年,跟很多道士结为了朋友。年轻的时候,他还跟着好友李白一起去过王屋山,拜访过世外高人,想要学点长生之道,但都没有成功。
说来也有意思,这两位文豪竟然跑到了山上的石阁去夜宿,希望半夜能遇到神仙、高人,以传授他长生不老药的炼造秘诀。可见,诗人的浪漫情怀果然异于常人,脑洞也不是一般的大。
此外,杜甫对于仙丹、仙术的渴望,从他的诗作中都有体现。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出现过鼎炉、丹砂、金丹等跟炼丹、修仙有关的词句。但是,这些东西,都是当时的奢侈品,要想炼制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像杜甫这种连温饱都成问题的人,是不配拥有的。
所以,为了实现自己养生、炼丹的夙愿,杜甫经常去山上采药材,自己也会种一些,这样既能养生,又节省不少开支。不过,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很多时候他采集到的名贵药材,都舍不得自用,而是为了维持生计,拿出去变卖了。虽然,杜甫的一生都非常的坎坷,但是,对一位诗人来讲,他的这些经历、感受,却成了其日常创作的宝贵素材。
而且,正是因为他的这些佳作,才让他在之后的千年中名流千古。因为,杜甫的诗歌一直以来都给人饱满的情感,以及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被人称作“治愈系”的诗作,让“杜诗除疟”成为了美谈。据说,当年杜甫写完《姜楚公画角鹰歌》后,曾邀请好友郑虔进行点评。当时,郑虔看完后,说:“足下此诗,可以疗疾。”当然,这话听起来就是恭维之词,但是,也能听出其对诗作的赞美。
后来,郑虔妻子生病了,杜甫便引用了自己诗句中的话,劝说郑虔:
“你先对夫人读‘子璋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如果没有好转,就再读‘观者徒惊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要是还是没有用,就读‘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如果,这些诗都读了,还是不见好,那估计找名医也是很难医治了。”
此外,不仅是郑虔的妻子用杜甫的诗作治病,在清代时期也有一个病例:
“一个人得了气痛症,每当疾病发作的时候,就赶紧朗诵杜甫的诗,一般读上几首后,气痛的症状就消失了。”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可笑,诗作怎么可能治病呢?
但实际上,这也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人在全神贯注做一件事情时,疼痛感就会降低。所以,这些患者有可能是读诗太过专注忘却了身体的疼痛,算是一种精神疗法了。
年轻的杜甫生活在盛唐这样一个时代,当时的人们胸襟开阔宏大,思想生气勃勃,狂放被认为是自信健康的一种美,所以李白的洒脱那样受人景仰,所以杜甫也自然流露着时代的骄傲。
他们一起登临高台,慷慨怀古、纵论天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何等的狂放、何等的胸襟,令多少周围的人艳羡,又令人们觉得高深莫测。
和李白一样,杜甫也是满腔治国平天下的狂想,可是杜甫在长安总是处处碰壁,但是依旧不放弃,继续碰运气,给唐玄宗李隆基的上书中,自称才华绝不输汉代的文学大家杨雄、枚皋。
可即使如此,他依旧没有收入,也无立身之处,加上遇上天灾,物价上涨,在长安无法谋生,才不得不迁居。“奈何迫物累,一年四行役”,一年之中换了四个地方,生活当真艰难。
直到他辗转流离到四川成都,得到当地节度使严武的照应才得以生活,但杜甫依旧不时惹出杀身之祸,还差点因为醉酒发疯得罪严武而被杀。
命运的捉弄背后往往其实和自己的性格有关,杜甫年少生活在官宦家庭,妥妥的官二代,少不了自信和狂妄,这又带来了自己的固执和倔强的性格;杜甫到长安后因为父亲的去世失去了经济来源,加上政治上屡屡碰壁。
好不容易求得一官职,做个谏臣,却因为自己的倔强和固执总是得不到皇帝的赏识,还总是抓住某个问题不放,总是进谏皇帝,可他想做魏征,皇帝也不是唐太宗啊。之后在严武那里更是问题百出。
仕途上的不得意,带来的就是经济上的压力,自然也就有了生活的困难。所以杜甫后面的生活都是在和饥饿作斗争,他不像李白,孑然一身,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可是杜甫携家带口的,自然不像李白那样潇洒。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
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所以,杜甫的死也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到湖南,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饿了整整9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好生招待了他,难得大饱一顿的杜甫当晚就因为醉饱过度而辞世了。
文:甜豆粥
图片来自网络
杜甫一生穷困潦倒皆是自身原因所造成。全因他一心想入仕途,不知变通,才搞的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连住处都是茅草所搭。其实杜甫在志向上已经与李白相差巨大了。李白纯粹是混了一生,而杜甫只是追求太过缥缈,不切实际。导致一生困苦连连。不得志而终。一、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其中在年幼时家境相当不错。父亲在朝廷官宦中也是挺有面子。诗书方面杜甫很早便才华横溢。而到了十九岁却学习了李白离开家乡在社会中混日子。二十岁回乡参加乡试也以落榜告终。但父亲以权利将杜甫安排做了个小官。后与李白相见,无心做官。又在社会中混了一年日子,直到三十四岁时才最终醒悟,去长安谋出路。但在长安参加考试时又榜上无名。于是散尽家财各方疏通打点,均未求得出路。到了四十四岁时,又被封为一不得志的小官。在穷困潦倒之际,无奈接受了此官。二、不知变通的杜甫
四十四岁的杜甫做了小官后回到家中,发现自己儿子竟在家中被饿死,悲痛欲绝。这些全是杜甫为自己之欲所造成。既已成家,为何非要追逐仕途一道。经商或者务农都是出路,何必散尽家财一心只求仕途。即使是心中放不下仕途一道,也可边务农边求仕啊。为何要旧居长安十年,本身自己就无经济来源,过得困苦难当,还不管妻儿死活,落得个家破人亡。三、杜甫之诗评价
杜甫曾诗中有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反应了当时社会中贵族与平民百姓的生活差距。但从中是否也可以看出杜甫对豪门生活的妒忌与向往呢?毕竟他也是一生致力于追求仕途。再有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说是杜甫在穷困潦倒时还想着天下其他寒士。不如解释为若得到了很多间宽敞的房子。杜甫自己要高兴到睡不着的程度。可见杜甫不但懒惰导致穷困,还是个理想主义人士,从中也看出当时杜甫对仕途已经不抱有希望了。杜甫整个人生就是因理想太过美好,现实自己又不肯去努力而造成的悲剧。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