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07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仁宗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宋仁宗明道二年十二月的某一日,仁宗皇帝和郭皇后,杨美人、尚美人一起喝茶闲聊,与姿容稍逊被皇帝冷落的郭皇后相比,尚美人和杨美人可是人如其名,两人都千娇百媚,平日里极受皇帝的宠爱。女人多了是非也就多,尚美人打心眼里看不起郭皇后,于是仗着皇帝的喜爱对皇后冷嘲热讽。
堂堂一国之母被小妾挑衅?郭皇后可不是吃素的,扑上去就要揍尚美人,两人就撕吧起来了。看着两个女人你一拳我一爪宋仁宗也很懵逼,刚刚还好好的怎么就吵起来了?赶忙过来劝架,结果郭皇后不小心“呼”的一下给皇帝的后颈来了一掌,宋仁宗大怒。
其实按理说是尚美人犯上在先,你个区区美人怎么敢对皇后不敬?皇后也不是存心要殴打皇帝,只不过失手而已,但宋仁宗赵祯就是不依不饶吵着要废后。
这是为啥呢?
说说仁宗皇帝的身世您就全明白了,这位爷就是影视作品里“狸猫换太子”的原型。作为仁宗皇帝的“假妈”,刘太后是北宋的“慈禧”,当年仁宗皇帝年纪小,刘太后垂帘主持朝政,但等仁宗慢慢长大了刘太后贪恋权势依然不肯撒手,仍然找各种理由不让皇帝亲政,这“代理皇帝”一直干到寿终正寝。
仁宗虽然不满,但毕竟是自己亲妈,有啥怨气也只能往心里压。但很快他又知道消息,自己不是太后亲生的!他的亲生母亲是地位低下的小宫女李氏,在生下孩子后被刘太后抱走抚养。与小说阴险狠毒的妇人形象不同,历史上的刘太后倒还有些良心,她并未谋害李氏,对她也颇为优待(但是不能提自己是皇帝的生母),就连李氏的弟弟也被早早的安排了官做。
甭管是心有歉疚还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刘太后的这一行为倒是救了她的族人一命,仁宗皇帝一听自己的生母是李氏,亲妈还被刘太后给害死了,狂怒之下派兵包围刘府,并且命人打开李氏的棺椁,只见生母穿着皇太后服饰,面色如生,实在是不像被人害死。仁宗皇帝这才罢休。但您想想,对于刘太后,仁宗皇帝的感情肯定颇为复杂。可斯人已逝,刘太后对自己也不薄,出于孝道皇帝也不好说什么,但郭皇后乃是刘太后选的人,仁宗就怎么看都不顺眼了。
仁宗皇帝本来属意开国将领张美的曾孙女,可是刘太后却自作主张为他选了武将郭崇的孙女。郭皇后不愧是将门之后,说话做事都利落果断,这就很不讨仁宗皇帝的喜欢,成婚九年帝后无所出,皇后不受宠又没有子嗣,后宫的那些个小妖精们心思也慢慢活络起来了。
不过这废后的主战场不在后宫,反而在前朝......宋仁宗也很有趣,他把大臣们召集起来,拉下自己的衣襟给大臣们看伤口并诉苦:“你们都来看看!朕被这个女人打得多惨,人家都说家暴的女人不能留,所以朕要废后!”
丞相吕夷简第一个跳出来表示支持,为啥?因为吕丞相与郭皇后有仇,当年刘太后病死,皇帝亲政,对前朝大臣要有相应处置,那些阿附刘太后的大臣要么降级,要么外放,而吕夷简却不卑不亢,很得宋仁宗欣赏,结果郭皇后在边上嘴贱了一句:“吕夷简刚直?他只不过是擅长投机而已,他看出来了太后迟早有一天要殡天,皇上您要执掌大权所以演戏而已!”你这样说大家就不能好好玩耍了,莫名其妙被罢相的吕夷简知道是郭皇后搞得鬼,自然对她恨之入骨,但更尴尬的是过了半年皇帝觉得吕夷简很好用,又把他给召了回来......
吕夷简本来就打算坑郭皇后一把报仇,现在她送上门来岂有不收拾之理?于是吕夷简上蹿下跳,拉帮结派给皇帝造势。眼看着这事儿就要成了,以范仲淹为首的一大批御史台官员们冲上大殿,极力阐述皇后无辜,要求皇帝原谅皇后,收回废后诏书,否则就要死谏到底!
宋仁宗见势不妙偷偷的溜回了后宫,由吕夷简出马和御史台对掐,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吵了一个晚上,结果第二天皇帝从宫中发出诏令:废黜郭皇后,两个带头闹事的孔道辅与范仲淹就地免职外放,其他人等免于追究。
不过郭皇后是倒了,但那两个小妖精也没好到哪去。没人在耳边聒噪的宋仁宗很开心,这一开心就要和两位小美人好好庆祝一下,于是只要一下朝仁宗皇帝就往后宫赶(仁宗啥都好,就是在女色这方面不怎么把持得住),这一来二去大臣们发现不对劲,皇上怎么越来越瘦,精神头越来越差了?还不是那两个小妖精惹的祸!
于是大臣们对皇帝进行了恳切的教育:老大咱们悠着点不行嘛?仁宗皇帝充耳不闻,依旧每天和两位美人腻在一起,眼看皇帝身体越发憔悴,操碎了心的大臣们炸了窝,连后宫的杨太后都被搬了出来。但仁宗皇帝死猪不怕开水烫,任凭大伙怎么说依然我行我素。
有个叫阎文应的太监也特耿直,整天追着仁宗墨迹,仁宗皇帝被唠叨烦了随口答应了一声:随你怎么处理。眼见皇帝松了口,阎文应拔腿就往后宫跑,找来一辆车把这对姐妹花给送走,这两位小娘子还认不清形势想要挣扎一番,结果被阎文应连打带骂的制服了,一个送去当道姑,一个送去当尼姑。
宋仁宗下了朝后发现两个美人儿不见了!一问才知道是被送走了,事已至此仁宗皇帝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下后宫、大臣们皆大欢喜,除了宋仁宗十分憋屈。
按理来说皇帝身为九五之尊,让谁当皇后不是一句话的事儿?用得着特意跑到臣子们面前装可怜,还丝毫不顾形象的给大臣们看伤口?再看北宋大臣的权限也大得吓人,范仲淹带着御史竟然能直冲大殿一点面子都不给皇帝留,皇帝宠爱哪个女人是人家自己的事儿,你们这些外人横插一竿子干嘛?
这就是宋朝的政治特色: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首先在臣子们看来天子无家事,在讨论在宋朝如何废后之前咱们先举个唐朝的例子,唐高宗废后时大臣们也竭力反对,高宗的喉舌许敬宗、李义府等人是这么造势的:庄稼汉多打了一些稻谷都想着要换老婆,咱们皇帝换个皇后怎么了?粗俗吧,确实很粗俗,但就是这样扯淡的理由竟然还通过了,王皇后最终被废。
但宋朝可就不同了,从宋太祖开始,帝国就将儒家的理念执行的很彻底,例如“三纲五常”、“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不但成了立国之本,而且形成了强有力的舆论力量,以致于对统治者们形成极大约束。所以宋仁宗对刘太后再不满也只能忍着,刘太后野心再大也不敢效仿武则天,这就是儒家思想对皇权的限制,这使得皇帝在动用行使权力时受到很大的约束,所以有宋一代,滥杀、政变出现很少。
既然如此,宋仁宗因为一些小事就嚷嚷着要废黜皇后在臣子们看来决不允许,皇后是什么人,一国之母,皇帝的嫡妻!挑选皇后就是帝国的大事,需要再三斟酌。皇后确定下来后天子应该他琴瑟和谐,相敬如宾,需知皇帝和皇后是天与地,日与月的关系,只有帝后关系和谐才能让国家兴旺,您老人家真当是菜市场卖菜,说换就换?
在大臣们看来,皇帝换宰相,换近臣这种事都要斟酌再三让天下人(其实就是读书人啦)觉得满意,更何况是母仪天下的皇后!陛下您是天下人的父亲,要为子民们作出表率,怎么可以罔顾人伦做出如此冲动之举?正因为如此,为了维护皇后范仲淹等人义无反顾的冲进大殿和宋仁宗、吕夷简硬刚,就算代价是被赶出中央,范仲淹等也毫无沮丧后悔之心,在他看来维护国母就像是维护自己的母亲,义正言辞!君父有过,臣子们就应当劝谏来维护国家的和平安定,范文正还作诗一首:“重父必重母,正邦先正家;一心回主意,十口向天涯。”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士大夫们对吕夷简、宋仁宗也颇多指责,富弼就指责皇帝“以色欲之心,废黜后氏而不告宗庙,是不敬父母。”就是说仁宗好色偏心,嫡妻说废就废,简直不孝!
(宋朝的大臣们都极具责任心和使命感,只要是他们认为不妥连天子都敢驳斥)
所以我们看宋朝的士大夫们权力简直大得吓人,从宋太祖制定“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再到太宗说“天下广大,卿等与朕共理。”有宋一朝文官们是真的把老赵家的天下当做是自己的天下一般去维护,宋朝的皇帝们也多是些面瓜,任由大臣们揉捏(这要搁明朝就鼓捣了个东厂和锦衣卫,让太监们和大臣互撕),所以宋朝大臣各个责任心贼强,看到什么不满意不合适的地方就开喷,范仲淹这手段都还算温柔,等后面包拯来当御史仁宗才知道什么叫“铁面无私”!仁宗皇帝后来又想立张贵妃为皇后,结果被大臣们喷得体无完肤(这下没有吕夷简帮忙了),皇后我不立了,那我抬举她的伯父张尧佐当三司使行么?
(被包拯喷了一脸口水,宋仁宗也无话可说,只能灰溜溜作罢)
一个外戚当号称“副相”的三司使?下一步岂不是要当宰相了!在所有人的反对下这事儿黄了,宋仁宗大怒,要让张尧佐当“宣徽使”(职位也不低),但大家还是不答应,在包拯的带领下御史们又冲上大殿和皇帝对喷,其中包拯表现最凶猛,他逼近皇帝慷慨陈词,连口水都喷了皇帝一脸,大有一副皇上你要是敢答应我就一口咬死你的刚猛表现。
宋仁宗灰溜溜的回宫,看见眼巴巴的张贵妃,一肚子邪火就爆发了:你丫就知道要官,要官,难道不知道包拯当了御史么!您看,就算是如此,连皇帝都如此吃瘪,更何况其他宦官、外戚、权臣?所以有宋一朝宦官为祸,外戚干政,后宫不宁这种事儿发生的频率要远低于其他朝代,就是因为这些个眼尖的读书人盯着呢!
(宋太祖制定了严苛的政令下达流程并亲自遵守,所以后世皇帝即使有想法也只能遵循祖制)
再加上宋太祖、宋太宗也给后代子孙们挖了个大坑,宋朝的政令要经过复杂步骤才能生效。首先皇帝和宰相们讨论,宰相们有权反对,不通过这事儿就卡死了,通过就拟定条款让中书舍人写诏书,如果中书舍人觉得不行也有权反对。通过后写好诏书交由给事中审议,给事中有权反对,不反对再交给皇帝签字,这道政令才算是有效。
不过您别高兴的太早,这道经手过无数道程序的诏书还要让御史们过目并讨论,要是这些大爷觉得不满意,照样还要上大殿闹事。您觉得这样太麻烦?不好意思,这可是太祖太宗立下的规矩,人家为了更换熏笼都走程序等了将近一个月,您有啥不满意的?更何况大宋祖训,“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提了意见不会被杀头,那大家伙不得可劲儿的喷啊,皇上你规规矩矩还好,要是想超越礼制做点坏事,大家可不答应!
当然了,皇帝要是耍起无赖来大臣们也无可奈何,您看仁宗就“勾结”吕夷简废了郭皇后,但后果是惨痛的,吕夷简被士林骂得不轻,士大夫们对仁宗皇帝更是打起了十二万分的警惕,生怕他又脑子一抽想着废后,对仁宗后宫的监督管理就更严了,总得说来仁宗皇帝还是得不偿失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