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大臣不好当!朝不保夕还不能辞官 朱元璋的大臣不包括谁

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朱元璋的大臣不好当!朝不保夕还不能辞官?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清代史学家赵翼是这样评价朱元璋:“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在这里赵翼不能不奉承一下朱元璋,所谓“圣贤豪杰”是虚,“盗贼之性”是实。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是怎么来对付为他办事的文武大臣,史书上明文记载:百官每日早朝,必与家人妻子诀别,朝罢无事归来,相庆又活一日。这说明在朱元璋手下当大臣,是一个多么危险的工作,早晨去了,还不知道晚上能不能回来,但是你还不能辞职,你如果辞官,就是看不起我这个皇帝,那就得杀无赦。

  朱元璋剧照

  有一次朱元璋读《孟子》,《孟子》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为国人,君之视臣为草芥,则臣视君为寇仇”朱元璋看到后大怒,狠狠的说:"这个老家伙如果活到现在,一定跑不了"。如果孟子生在明朝,是肯定活不了了。

  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杀人是每日必修的功课。如果上朝之时,他的玉带高高贴在胸前,说明他情绪不错,估计杀人不多。如果玉带吊在肚皮以下,说明他心情烦躁,大祸临头人人自危

  首先他杀功臣,共同打江山的功臣,杀的非常彻底,除了少数几个侥幸病死之外,几乎是一网打尽,并且株连很广。胡惟庸、蓝玉两案,前后株连四万余人,明初的功臣夙将,包括亲朋故旧,一时具尽。对于那些儒生,本来就看不顺眼,想杀就杀,说错一句话,写错一个字,就要杀。

  如果能给被杀之人来个痛快,那也是一种幸福。因为,被朱元璋处死的人,很少能死得痛快,朱元璋亲自发明了许多酷刑,叫你慢慢地死去,痛苦地死去。例如活剥人皮:从背后划一刀,一张皮都剥了下来,人还没有断气。还有凌迟处死:每割十刀,就得一歇一吆喝,如果行刑未完,犯人死了,刽子手也就要被处死。正如《明史刑法志》所说:许多酷刑“创之自明”,“不依古制”。又说:“廷杖之刑,自太祖始。”

  “廷杖”是朱元璋发明的酷刑之一,也是对大臣最大的侮辱一种刑法。从朱元璋开始,发明了“廷杖之刑”,大臣们做人的尊严就被剥夺殆尽,“廷杖”主要是针对有上朝资格的大臣,对他们进行的一种处罚,执行“廷杖”之时,主要是看皇帝的心情。首先先侮辱你一番(把被执行人的屁股露在外面)。然后行刑,严重的可以打死,“廷杖”的场面是这样的:首先宣读对大臣“廷杖”的处罚,然后一人上来,将大臣摁倒在地,固定上身,另一人捆住双脚,受刑人面部触地满嘴的灰尘、泥土,然后把屁股亮出来受刑,被打的大多数都死去了。

  廷杖剧照

  朱元璋和太子朱标有一次精彩的对话,太子朱标劝朱元璋不要过于杀戮。朱元璋却拿荆棘扎手为比喻,说现在所杀的人都是危险的人,有可能作乱的人。他这样做,是为太子做皇帝而扫除障碍,可是朱标并不领情,朱标说:如果上有尧舜之君,下面就不会有作乱的人出现。朱元璋听了大怒,用所坐的御榻抛过去砸朱标,没有打中,朱标跑了,朱元璋还在后面追。

  太子朱标剧照

  令朱元璋一生最不满意的一件大事,就是长子朱标受到老师宋濂等人的教诲,已经成为一个讲道德、讲理性的文质彬彬的读书人,看不惯他那一套疑人、防人、杀人、害人的作风,常常和他顶撞,父子之间关系很紧张。可惜朱标死得早,朱元璋只好立皇太孙朱允炆接班,酿成后来朱棣夺皇位的三年战争,这是明初的一场劫难。

  朱允炆

  朱元璋为什么这样杀大臣,打大臣,而且极其残酷,有些变态。小编觉得,和他早年的苦难经历有关,从小被人瞧不起,一个要饭的叫花子,成为一个开国皇帝,心里总是不踏实,怕自己的江山坐不稳,以及子孙后代的江山也做不稳,防人防了一辈子。临死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总算可以好好地休息了”。可见当皇帝的心理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