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一种射猎用的“特殊”利箭,只有皇帝才能使用 清代射箭老照片

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清朝时期,每到秋季,皇帝们都会举行一次大型活动——围猎。在围猎的时候,众多军士会簇拥皇帝前往猎场,并配备各种狩猎武器,其中箭的种类最繁复多样。可是您也许不知道,其实清代有一种射猎用的“特殊”利箭,只有皇帝才有资格使用,而其他人却不敢染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清朝是华夏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皇族的祖先是女真人,原是生长于关外白山黑水间的渔猎民族。至明王朝末期,中原发生了战乱,在李自成起义军的进攻之下,明王朝彻底覆灭,后因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清军才长驱直入定鼎中原,建立了200多年的王朝基业。满清自弓马夺得天下,其祖先骑射的传统随之被传承下来,同时也确定了清代武士“以骑射为本”的尚武精神。正因如此,清代的弓箭发展水平达到了历代王朝的巅峰,其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

  清朝满洲八旗军配用箭枝分为三大类,即披箭、刺箭、以及哨箭。披箭的箭身粗且重量大,箭镞较宽,多用于近射,威力十分巨大。刺箭箭身既细且长重量又轻,箭镞形状也细窄,穿透力极强,多用于远射。哨箭造型特别,几乎没有太多的杀伤力,但是射出后可发出鸣音,多用于习射、信号传输、战时预警、驱逐野兽等。自康熙皇帝在河北地区设立“木兰围场”后,后世的帝王们便经常在此围猎,渐渐的“木兰围猎”成为了帝王们彰显武力与休闲度假的最好活动。

  为了能够更好的捕获猎物,清宫中的帝王们可谓是费尽了心机,每次围猎之前,不但要提前规划狩猎范围,同时也采用了不少种类的狩猎箭。以乾隆皇帝射虎为例,乾隆皇帝在射虎时,御用三种狩猎箭,分别是射虎骲箭、射虎鈚箭、以及射虎弩箭。三种猎虎箭各有用途,可以根据不同猎物目标以及狩猎环境自由选择。

  射虎骲箭的箭头为圆球状,用于射击草丛中的伏虎,既可以让老虎暴露身形,又不会伤及其皮毛。射虎鈚箭的箭头既宽且扁,可以造成猎物大面积损伤,致使伤口流血不止,便于追寻猎物踪迹。射虎弩箭的箭头既尖又窄,穿透力极强,便于轻松击杀老虎,甚至可以达到一击毙命的效果。

  估计有不少读者都看过清代皇帝围猎的绘画作品,细心一点的读者总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细节。清朝的皇帝围猎时,往往都是顶盔掼甲全身披挂,似乎是在迎接一场战争。其实清朝皇帝之所以会如此装束,其原因有二:第一是为了防止野兽的袭击,毕竟狩猎时的目标不只是獐狍鹿兔,还有一些野猪、老虎、黑熊等猛兽。第二是为了确保皇帝本人的安全。皇帝的甲胄都是内务府经特殊工艺制造而成,防箭的能力极为突出,因而一旦有人图谋不轨从背后射击皇帝,甲胄便可以轻松抵御弓箭强大的杀伤力,降低皇帝被暗害的风险。

  可是古人云:“一物降一物”,在清朝时期还真的有一种箭能够轻松贯穿甲胄,该箭就是“峨眉针箭”,其所属种类为前面介绍的“刺箭”。据史料记载,梅针箭一共有5种,分别为皇帝大阅梅针箭、皇帝随侍梅针箭、梅针箭、峨眉针箭、厄鲁特梅针箭。以上诸箭都是专门用于穿甲的专用武器,但属峨眉针箭最犀利,它的箭头极尖,仿佛峨眉针一样,杀伤力其惊人,甚至在当时的狩猎中一度被禁止使用,唯一有资格使用的人只能是皇帝本人(害怕皇帝被心怀歹意的侍卫,放峨眉针箭杀害)。

  清朝既然有如此强大的武器,为何最终还是败于列强之手呢?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因为外国列强根本不穿甲胄,他们所依靠的是洋枪洋炮,而非弓箭马刀。相比于弓箭来说,洋枪的威力以及射程更加巨大,只要他们用火器开路,满清军队的弓箭根本近不得其身。由此可见,历史的发展也是去旧存新的过程,时代在变化,思想意识也在变化。陈旧的观念当变则变,而不是固执的死守,“落后就要挨打”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