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1912年夏,孙中山应袁世凯之邀进京共商国是。在北京,孙中山逗留了25天(8月24日至9月17日),前13天几乎每日与袁世凯面谈,最高记录从下午4点聊至次日凌晨2点,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但孙袁会谈对民国发展并未起到推动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孙袁会谈有点像两只刺猬抱团取暖,贴不紧,暖不至。
袁目的何在
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后(1912年4月9日),应黎元洪之邀来到辛亥革命首义之地。仅仅两天后,袁世凯的代表范源濂就持其亲笔信赶到武昌,邀请孙中山进京共商国是。袁世凯虽如愿登上总统宝座,却被孙中山戴上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个紧箍咒,暗恨不已。他这么快就邀请孙中山北上,其意何在?孙中山的总统大位被袁世凯抢走,对袁亦存恨意。但他最后应邀进京,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孙袁双雄会的旗号是共商国是,同促民国,但两人兜里其实都揣了条件。
袁世凯邀请孙中山北上,一是试探孙中山。辛亥革命成功后,南北妥协达成了民国的统一,但南北仍互不信任,彼此猜忌。袁世凯对长江以南的控制是有限的,他通过实战摸清了武汉革命军实力,但对其他地方尤其是宁沪革命军实力没有底,更不清楚南方革命党人下一步会有什么动作。据总统府军事处参议官唐在礼回忆,袁世凯邀孙中山进京的目的之一,就是想“摸清孙中山究竟有些什么打算”。
二是笼络孙中山。据唐在礼回忆,袁世凯邀孙中山进京的另一目的是“进行拉拢,把中山置于自己掌握之中”。有两件事,袁世凯办得令孙中山十分满意。一为修筑铁路。孙中山卸任后从政治家改行为实业家,计划十年内筹建铁路20万里。袁世凯明知孙中山修筑铁路的计划不可能实现,却偏偏满足其要求,就是为了笼络孙中山,给孙中山这帮失业的革命党找点事做,免得他们闹事。9月11日,袁世凯委任孙中山为中国铁路总公司经理,把慈禧专用的小火车拨给孙中山一行使用,而且巡游经费管够,并知会各地官员盛情款待。二为子女求学。孙中山离京后,孙中山的三个子女(孙科、孙娫、孙婉)在美洲念书,缺钱供给,他想为子女申请公费,但按留学章程不够资格。孙中山遂走后门,请袁世凯出面下拨官费资助。如此,孙中山无论于公于私还是大事小事都受了袁世凯恩惠。
三是利用孙中山。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想向国内外显示自己得到全国各党派各阶层一致拥护与支持。因此,他既邀请孙黄等革命派领袖进京,也邀请康梁等保皇派首领归国。孙中山若北上,表明南方革命派承认和服从袁世凯的领袖地位,袁氏当国更顺理成章。同时也能为袁世凯解决政党政治问题。袁世凯的大总统当得很不称心如意,参议院和内阁总跟他过不去,一心要分总统的权。唐绍仪和陆徵祥两个总理先后辞职不干,袁世凯提名警察头子赵秉钧为内阁总理,参议院又饶舌不予通过。他闻知国民党即将成立并欲邀孙中山任党魁,便欲借助孙中山的威望压制参议院那帮同盟会员。
孙想要什么
一般认为,孙中山进京见袁世凯完全是为民国前途着想,但有个细节不为人注意:孙中山早在1912年4月上旬就接到袁世凯请其北上的邀请,之后又收到两次邀请,但他迟至四个月后才启程北上。这四个月里,孙中山忙着赴武汉见黎元洪,去上海与党人联络感情,回广东老家衣锦还乡。孙中山长期旅居国外,上述动作有助于扩大他在南中国的影响。试想,孙中山若切盼南北统一与国家和平,何以北上迟迟?北京双雄会,袁世凯必有所求,而孙中山也准备好了自己的条件。
一要兴建铁路之职权。现在革命成功了,国家统一了,若以政府名义筹款,想必不难。现在,孙中山有机会向袁世凯开口要求赞助,同时争取参议院和政府的筑路“许可证”。
二要十年之后的总统。在京期间,孙中山表示十年内不问政事,让袁世凯放心干满两届总统,表面上是高姿态,其实也有他自己的长远打算。孙中山自承“维持现状,我不如袁”,干脆将时艰付诸袁世凯处理。他与袁世凯第二次见面后(8月26日)对议员汤漪表示:“袁总统大才,予极盼其为总统十年,必可练兵数百万,其时予所办之铁路20万里亦成,收入可决每年有八万万,庶可于各国相见。”换言之,袁世凯建设民国10年后,孙中山再出任总统便有更好的根基。值得注意的是,孙中山承诺十年不问总统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袁世凯要求的。唐在礼透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袁世凯要求孙中山“向全国公开表示永远不愿做大总统,专心为国家搞实业”。孙中山很可能没有答应“永远”不做总统,而是讨价还价,把在野期限缩短至十年。对袁世凯来说,这个条件可以接受。因为袁氏家族的男人一般活不过60岁,而按照孙中山的承诺,袁世凯的总统可以当到1922年的63岁。总之,孙中山自认“规划将来,袁不如我”,并未放弃其政治抱负。到京第十天,孙中山终于忍不住表示:“十年之后,国民欲我出来服役,尚不为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