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统一中国的是秦国而不是楚国,其中有何重要因素 中国统一的原因

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春秋战国时期,华夷五方的说法里面楚国是属于南蛮的范畴,楚国虽然不是周王室分封的诸侯,但是凭着楚人的开拓进取,却能进入春秋 “五霸”和战国“七雄” 之列。

  在后来统一六国的秦国眼中,楚国一直是最大的敌人,统一路上最大的障碍,眼中钉肉中刺。楚国凭借着广袤的疆域和纵深,确实是有和秦国一争高下的资本,楚国曾经一度打入秦国的大本营---关中,但是最后统一六国的却是秦国而非楚国,纵然和很多因素有关,但是有一个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人就是战国时期非常出名的纵横家张仪,同时也是非常厉害的谋略家。正是有像他和苏秦这样的一类人的存在,在那个群雄争霸的时代,各个诸侯国之间才出现很多精彩的连横合纵的大戏。一定意义上来说,正是他们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那个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势力此消彼长,最终决定了帝国的走向。

  张仪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大概位置在现在的山西,他本是魏国贵族的后代。年轻时的张仪,拜大名鼎鼎如神仙般的鬼谷子为师,勤学谋略之道、游说之术,后来成为秦国的国相,可以说秦国能统一六国,他功不可没,楚国被秦所灭,也和他有关系。

  张仪这么个厉害的人物,如果能够帮助楚国而不是秦国,那么最后统一六国的可能就是楚国了。有没有这个可能呢? 不但有,而且可能性还不小。 张仪的老师鬼谷子曾经在楚国当过国相,有这层关系,张仪可能会首选楚国。当然有人说他身为魏国人应该会先选魏国吧,其实在那个时代,周朝才是正宗的王室,他们并没有那么强烈的祖国的意识,尤其是对他们这类有抱负的人来说,哪里能实现发挥自己的所学,出将入相才会去哪里。像孟尝君田文就曾为秦、齐、魏三国之相。

  张仪跟随鬼谷子老师学成之后,确实是先去了楚国,在楚国令尹昭阳门下当门客,等待机会。昭阳在楚国是权势滔天的人物,总揽军政大权,相当于身兼宰相和将军之职。本来张仪在这里只需一个契机就可以大展拳脚博取功名的,可惜的是造化弄人,因为一块玉石而阴差阳错,走出了不同的路。

  楚国人卞和发现了和氏璧,为表衷心,上交国君,成为价值连城的国宝。后来,楚国灭了越国,楚威王把和氏璧赏给了因为灭越有功的邵阳。有次邵阳举行宴会,嘚瑟的把和氏璧拿给大家欣赏,结果后来不知道被谁藏起来私吞了,倒霉的张仪被当做重点怀疑对象而遭到一阵毒打,差点没命。这件事让张仪耿耿于怀,后来就含恨去了秦国。这么厉害的一个人才没有被好好利用,却到了对手那里,简直是楚国的一大遗憾。

  张仪去了秦国以后凭借他过人的才学和舌灿莲花的口才,被秦惠王重用为相。士为知己者死,张仪要是不竭尽所能帮助秦国就不是张仪了。后来的他确实靠一人之力游说诸国用连横之策破了诸国的合纵。秦国能在诸侯国的围攻之中而反败为胜,张仪绝对是居功至伟的。

  楚国也很快得到了张仪的报复,本来楚国和齐国是结盟的,结果楚怀王却被张仪成功忽悠,不但600里商於之地没有拿到,而且还被离间了楚齐两国的关系,愣是和齐国解除了盟约。而秦国转头就和齐国结了盟,楚怀王恼羞成怒,出兵攻秦结果却被秦齐联军打败,丢失了大片土地不说,还割地求和。

  后来,楚怀王又被张仪忽悠的脱离了合纵同盟,而和秦国结了盟,看似无忧,实际已经可以看到结局了。楚国失去了张仪,也就失去了和秦国争霸的机会,最后被灭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