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人品很“高级”的女人却被无情地抛弃 为什么一个人品不好的人会火

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她是徐志摩丰富多彩的感情生活中最早的输家与最后的赢家,尽管流传于世的故事比不得林徽因、陆小曼那般精彩,却是争议最少的一个。如今能一窥她人生全貌的作品,仅有她的侄孙女写作的《小脚与西服》。自家人写自家人,免不了立场可疑,后来据此改编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索性把她描述成了一个以德报怨的完美受害者。

  为什么一个人品很“高级”的女人却被无情地抛弃?且不说人品这事儿没有统一定律,即便有,爱情多半时候也是不论人品的。

  这个名为张幼仪的女人,15岁做了徐家的媳妇,举止端庄、沉默寡言,公婆觉得有了她,简直是自家祖坟冒青烟,但老公却视她为“乡下土包子”。她身上有与自己年龄完全不般配的成熟,平日里话不多,一旦说起话来,必定深思熟虑、落地有声。别说是诗人,即便是普通20郎当的男子,对这种姐姐式的人物,想必也是敬畏大于疼爱。

  “我不是有魅力的女人,不像别的女人那样,我做人严肃,因为我是苦过来的。”晚年的张幼仪,在回忆第一次见到徐志摩与陆小曼亲昵的样子时,这样酸溜溜地说,言语中透着一个女强人、女家长不由分说自以为是。的确,她是姐姐,是母亲,是儿媳,却不是太太。坚毅这个美德注定了她是一个不需要男人保护的女人,这自然不算什么缺点,但也可以想见,徐志摩不喜欢她,未必就是生性的风流浪荡,而是天生的气场不合。

  张幼仪被甩,不是一个恃强凌弱的强男子甩了手无寸铁的弱女子,而是一个天性敏感脆弱的弱男子离开了精明干练、手腕超强的强女子,尽管这样的抛弃同样是不可原谅的,却比前一种多了些复杂与无奈。徐张离婚后,徐的父母坚持每月寄200美金供张幼仪在国外读书,这些钱在当时足够一个女子带着儿子生活得很滋润。待她回国后,二老又将上海的房子赠与她,并认她为干女儿,如此,连遗产都有她的份儿了。而她自己,也是天生做生意的料,战争期间囤积军服染料,价格翻了100倍才出手。

  这时候的张幼仪明显比陆小曼活得滋润许多。后者虽然得到了爱情,却始终生活在前妻这个巨大的阴影中。结婚要丈夫前妻首肯,公公婆婆宁愿与丈夫的前妻住在一起,甚至公公婆婆宁愿把钱给丈夫的前妻也不愿意给这对恩爱的年轻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徐志摩婚后为了赚钱奔波于京沪之间,最终命丧黄泉,又何尝没有张幼仪的“功劳”?徐志摩死后,徐家授意张幼仪全权处理丧事,并且将家族的全部生意交由她打理,这就意味着,徐家的财产由她一人独得。至此,她为徐家父母养老送终也就不是“道义”二字可以解释了。

  自然,她是无心的,她是想把任何关系都处理好的,却因过于完美与八面玲珑,过于强大与能干,而断了别人的活路。

  人们习惯于夸大爱情所带来的幸福与失爱所带来的痛苦,尤其想当然地以为,爱情是女人生命中唯一宝贵的。当一个女人,获得了财富、声名、尊敬、长寿,却没有获得爱情,她在大众眼中依然具备可被同情的本钱,于是,这个女人轻易便名利双收

  张幼仪就是这样一个因为失去了爱情而名利双收的女子。当人们打着维护传统礼仪与社会公正的旗号,将她树为楷模,陆小曼就成了一个可悲却不受同情的反面教材—得到了短暂的欢愉与爱恋,却失掉了大半辈子的尊严与幸福。如此看来,爱情果真是害人的东西

  短命的诗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子,林徽因活了51岁,陆小曼活了62岁,张幼仪则89岁高龄仙逝,晚年陪伴她的是一位苏姓中医。其实她得到的已经太多,实在没什么好报怨的,她却怨气颇多,甚至说“文人就是这德行”。她算是商人吧,一生中唯一没有经营好的是与文人的那段姻缘,却也不算是失败,于她而言甚至可以说是重生。

  失爱没什么大不了,对于精明的女子来说,不过是这扇门关上,另一扇门打开,可悲的倒是那些无视另一扇门的痴心女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