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西游记》又名《西游释厄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其中,有个很重要的情节,是说唐僧取经是受唐太宗委派。因为唐僧肯上西天取经,唐太宗还与他拜为兄弟,称他为"御弟圣僧"。临行之时,唐太宗为他淮备了取经文牒,用了通行宝印,还赐了一个紫金钵盂,绐他沿途化斋之用,并两个长行的从者和马匹。事实真是这样吗?
通过翻阅史料,我们不难发现,作为唐三藏的原型实际是玄奘和尚。可以说,《西游记》里描写的唐僧与历史上的玄奘和尚存在很多不同。就笔者分析对比,他们之间的不同既有出身经历的不同,也有出家原因的不同,更有取经动机的不同。
其一,出身经历不同。
在吴承恩《西游记》中,唐僧的出生有着传奇的经历:唐僧的父母在船上被奸人所害,唐僧出生后也差点遭灭口,幸得母亲偷偷把他放入木盆顺江漂走,才算留条性命。小唐僧在漂过金山寺时被法明和尚所救,取乳名叫江流,成人后取法号叫玄奘,从此与佛祖结下不解之缘。
历史上的玄奘,出生经历至今还是个谜,他生于何时、何地,目前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玄奘于隋仁寿二年(602年),生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卒于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出家前姓陈名祎,出家后法号玄奘,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关于他的出身经历,其中有一种说法,玄奘大师是父母晚年所生,当时他的父亲已经在五十岁左右。晚年得子,让父母对他格外疼惜。玄奘幼年时聪颖早慧,过目不忘,日记千诵。
其二,出家原因不同。
《西游记》中记载,玄奘是如来座下金蝉长老转世,踏上西天之路是命中注定的。
在《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都将玄奘出家的动机解释为对佛法的崇信。其实,我们在认真解读道宣在《续高僧传·唐京师大慈恩寺释玄奘传》中的记载,可以发现其中提到“少罹穷酷”四个字,这似乎暗示玄奘是因为少年时期生活困顿才出家的。几种说法显然很不一样。
其三,取经动机不同。
唐僧取经的故事,之所以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并很多人都知道唐僧是唐太宗派出去的,得益于吴承恩的《西游记》所记所写。
而真实的情况是:在中国历史上,早在玄奘之前就有很多人西行取经,这些事迹让玄奘心生向往。其中东晋僧人法显的成功及其所撰《佛国记》(他取经花费整整15年),更直接激发了玄奘求取佛教经典的决心。促使玄奘西行的直接和重要原因是,玄奘在学佛过程中发现,当时佛教界对同一经典的诠释存在巨大差异,这种歧义不能相互统一、协调,对于佛教的发展是明显的隐患。于是他就决心到天竺(古印度)去,通过广求异本,相互参验,来求得解决。
唐太宗贞观三年(一说元年,公元629年),他跟着一些西行的商人从凉卅出玉门关西行赴天丛,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他辩博出众,所到之必必讲经释疑,并同一些学者展开辩论,在西域名声大震。他在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携带大量经书(大小乘经、律、论共657部)回到长安。《旧唐书、方伎传》说他:“在西域十七年,经百余国。悉解其国之语。”显然就是说的这段历史。
通过这段介绍,我们可以清晰看到,玄奘当年西行完全是个人行为,并没有受命于李世民。其西行的过程也异常艰苦,不仅没有三位神通广大的徒弟保护,反而跟随他的人死的死,逃的逃,很多时候就是独身一人。只不过,他回国后,倒是受到了李世民的接见。李世民诏令玄奘在弘福寺将梵文佛经翻译出来。故他花了20年时间,译出大小乘经、论75部,共1335卷。直至麟德元年(664年),一代佛学大师圆寂。
由此可见,《西游记》说唐僧西天取经是受唐太宗李世民委派,仅是传说轶闻,仅是小说演绎,不是历史事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