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民国有辆车开其实也挺难的一辆车代表什么东西 为什么民国有那么多军阀

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在民国时期,汽车是不少社会名流和富绅最爱的玩具,当时,一辆汽车就能代表着富绅、名流们的身份和地位。

  驾照考试类别有四种:轻便汽车、货运汽车、公共汽车、机器脚踏车(摩托车)。

  1934年,面对越来越多的汽车,国民政府内政部公布了《陆上交通管理规则》,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交通管理规则,对“考驾照”有了明确的规定。部分要求如下:

  1.驾驶执照由首都警察厅保安科办理驾驶员登记手续,经考验合格后发放。

  2.申请人年龄18-50周岁,并且不得患有妨碍驾驶的疾病及精神失常。

  3.驾驶执照有效期1年,1年后须再次进行考试方可驾驶上路。

  4.驾照须随身携带。

  正式考试项目有六项:1.体格检验;2.交通规则;3.汽车常识;4.本市地理;5.椿考(桩考);6.路考。其中,除了第一项由卫生事务所代办以外,其余都由当时的工务局(类似车管所)考验。考试通过后,颁发统一的汽车驾驶人执照,也就是驾照。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驾照制度的国家,早在1893年法国巴黎就颁发了写有车牌、驾照和驾照考取法则的警察条例。它规定了诸多细则,如:汽车车牌必须为统一的金属质地且悬挂醒目;汽车必须拥有“身份证”——汽车牌照;牌照上必须详细记载拥有者个人信息等等。

  在留存下来的历史遗物中,我国最早的纸质驾照诞生于民国7年(1918年)。驾照持有者为京师警察厅汽车司机,驾照中提到了驾驶考核以及准驾地区和持有者个人信息、照片。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第一份驾照还是相当正规合理。

  在1927年和1929年,上海分别颁布了《司机管理规则》和《汽车主司机执照章程》。在交通管理研究所中成列了一张1929年由辽宁省公安局颁发的汽车司机许可证,其中对司机作出了限速、控制车距、鸣笛和服从交警指挥等要求,而且当时就要求驾驶员必须随身携带驾照以备检查。

  由于各省市分别推出了各自的驾照制度,这对跨省管理和通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于是1938年推出了互通汽车各省市执业汽车驾驶人统一执照,其中提到了驾照一年两审和驾照吊销等规则。

  买车

  民国时期汽车并不多,主要原因之一是当时车价太贵,普通老百姓根本买不起。

  那时候也没有国产车,一般要买车全靠进口。比如,福特的T型车,由美国下线后,先漂洋过海辗转到上海,再经过内陆水路运到各个城市,估计以现在的库存标准来衡量,当年的汽车都是库存车。

  说到车价,当年一辆普通的福特T型轿车,售价是12000块大洋,而1930年全上海黄包车夫平均年收入只有90块大洋,他们想买车,得不吃不喝攒上133年,所以说,民国工薪阶层想买车简直就是做白日梦啊!

  举个例子:1917年胡适27岁,作为“海龟”人才,被蔡元培引进北大当教授,月薪280银元。1931年涨到600银元,加上版税、稿酬,胡适一个月可以收入1500银元(相当于现在人民币45000元)。胡适想买辆车,但当时的车价,也没那么容易,所以他的第一辆车是朋友的二手车,但胡适开着开着觉得不适合他的身份,于是花了不少积蓄全款购买了辆新车,结果没过多久,富胡适慢慢变成了穷胡适。

  说到油价,1928年,以南京城区加汽油为例,每升需要大洋一角五分,按购买力折合人民币10元以上。1932年,同样的汽油,每升涨到4角大洋,按购买力折合人民币近30元。到了1947年12月,“美孚、德士古等公司汽油每加仑涨至49万元”,折合每升汽油13万元。当然,这是法定货币,按照当时的粮食价格,13万元怎么着也得折合人民币100元。换句话说,解放前夕每升汽油零售价已经突破百元大关。

  国民党大员陈诚的福特汽车大修,一次就需要一根金条。抗战时期,随着汽车数量的大增,汽车修理工还要和军政要员称兄道弟,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

  因此,民国时期的汽车修车工地位还是相当高的:一件白衬衫,优雅地喝着咖啡,熟练地用刀叉品尝高档西餐,这一切都来源于他们可观的收入。

  当时的富绅最爱的品牌是福特、雪佛兰、别克、林肯、凯迪拉克、奔驰等,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兵还带来了最时髦的威利斯美式军用吉普。而当时要成为一名修车工必须使用汽车模型来反复练习,定期观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会阅读全英文版教材,这个工种算是一件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