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为司马懿,有哪三个基本要求为何说杨修篡位不行 如果你是司马懿来到城下会怎么想

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都知道,要成为司马懿,有三个基本要求,第一个是本人活得足够长,把别人都能熬死;第二个是能熬到一个幼年登基的皇帝出现;第三是自己的子孙够多,而且不能短命,能接着干。

  先来看第一条。杨修比司马懿还大四岁,生于公元175年。曹植比曹丕小五岁,生于公元192年。如果曹操没有杀杨修,并且立曹植为嗣的话,那么到曹操死去的时候,曹植继位,这时候曹植28岁,杨修45岁。曹植死于公元232年,如果杨修能够健康得活到这个时候,就是五十七岁了。如果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的248年算,到那时杨修就已经七十三岁了。而司马懿死的时候才七十三岁。杨修能不能活到那时候,是很难说的。

  再来看第二条。曹植死于公元232年,时年41岁,只比曹丕多活了一年。曹植有记载的就两个儿子,长子苗早夭,庶子曹志很长寿,一直活到公元288年,还是因为感慨齐王司马攸的遭遇和自己的父亲曹植有些相似,上书司马炎,劝司马炎不要逼着齐王攸之国,司马炎大怒,加上遇到母丧,他才忧惧而死。从曹植去世,到曹志去世,就有五十六年。就算曹植死的时候,曹志只有三岁,杨修能够受到曹植的信任,被指定为辅政大臣,能不能熬得过曹志,恐怕也不好说。

  第三条,杨修死后,还有儿子在,也就是杨嚣,到泰始年间才死去,还算是早死,实际上恐怕年龄也不小了。杨修于公元219被曹操杀死,到泰始年间的时候,杨嚣最起码已经五十岁了。孙子杨准到晋惠帝时期,还曾出任冀州刺史。所以,这一条倒是没什么问题,可以父死子继,一代接着一代干,像司马懿家族一样,一直干到最后篡位成功。

  但这些都是基础性的条件,更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军政才干。稍微比较一下司马懿和杨修就会发现,杨修的军政才干和司马懿可以说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因为杨修死得早,用曹操死后司马懿的军政才能来比,对杨修不太公平,那就以曹操时期来说。

  曹操平定汉中张鲁之后,司马懿给曹操的建议是乘胜而进,一鼓作气,进攻四川,消灭刘备,彻底平定西南地区。曹操虽然没有采纳这个意见,但很显然,这已经表现出了司马懿的战略眼光。虽然他以儒生出仕,加入曹操阵营,但这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展露他在军事上的眼光和见识。杨修的表现是什么呢?曹操在汉中之战中和刘备相持不下,进不能进,退不能退,进退维谷之际,杨修随军,不但没有给曹操什么军事战略上的建议,反而揣摩曹操的意图,扰乱军心。

  《晋书·宣帝纪》:

  从讨张鲁,言于魏武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魏武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言竟不从。

  司马懿另一次出彩的表现则是,在关羽大举北伐的时候,围襄阳,攻樊城,中原盗贼相应,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洛阳,以避其锋。司马懿和蒋济又一起找到曹操,先分析形势说,关羽北伐困于坚城之下,刘备新得汉中,而孙权围攻合肥却大败而回,一定不会甘心情愿的看着关羽北伐成功,攻破襄阳。所以,司马懿和蒋济建议,曹操一方不用急于行动,而应该观衅而动,等着孙权先出招。果然,孙权派吕蒙偷袭荆州,擒斩关羽,孙刘联盟彻底破裂。

  《三国志·蒋济传》:

  司马宣王及济说太祖曰:“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於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原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这时候,司马懿四十岁,但是对人情世故世道人心显然已经琢磨得很深入了,所以能分析形势,料敌于先,开始展露自己的军事能力。但杨修的表现就显得轻浮得多了,仗着自己的小聪明,恃才傲物,而且很喜欢表现自己的那点小聪明,却对人情世故的了解要差很多。比如现在众所周知的改门、分酥之类的事情,都是向别人表现自己的小聪明。

  作为一个出身四代三公的政治世家的翩翩佳公子,杨修表现出来的政治素质却并不高,尤其是参与曹丕与曹植的储位之争,这是为臣大忌,他却恰恰犯了。曹操都没确定以谁为嗣,杨修就先站到曹植一边去了,这就是作死。只要曹植夺嫡失败,杨修就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而司马懿在这时却基本上保持中立,凡事都是只听命于曹操。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只要曹操还在,曹操就是唯一的主权者,只能听命于他。他和曹丕交往,显然也是奉了曹操之命。

  很显然,司马懿在这个问题上的选择是非常谨慎的,首先考虑的是政治利益的得失。而杨修刚好相反,杨修得志时,很多人都希望能够结交他,其中就有曹植,他就进了曹植的朋友圈,显然是他没有考量这个选择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什么结果。

  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他选择站在曹植一边,是因为他们都是有名师范儿,放荡不羁,以文学著称于当时,气类相投。对搞政治的人来说,把关系到自己和整个家族的政治前途的事情用性情相投来决定,显然也是非常轻率的。因此,即便他能熬到出现要给幼年即位的皇帝,他能否在政治斗争中取胜,成为最后的赢家,也不一定。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曹植原来夺嫡最重要的谋士丁仪兄弟也被曹丕杀死。曹丕夺嫡最重要的谋士吴质,也没有什么好结果。虽然曹丕对吴质还不错,曹叡继位之后,吴质被征入朝,出任侍中。吴质为了对付陈群,又推荐了自己的儿女亲家司马懿。但曹叡对他并不待见,死后被谥为丑侯,后来他儿子上书鸣冤,才给他平反,改谥为威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