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上期说到,贞观末年,虽然唐太宗李世民想通过台前幕后权利分配,及扶持科举寒士庶族来牵制削弱三大门阀势力的想法。因魏徵和房玄龄的死,导致关东高门旧士族势弱,寒士庶族一时沉寂冲击不上来,又因太子叛乱,长孙无忌一系主导易储君,而让关陇新贵族一时独大。平衡再次被打破,各势力暗流涌动,随着李世民驾崩,高宗李治登基。打压关陇新贵族门阀、提升寒门士大夫的绝对经理人地位,安稳关东旧士族门阀,这些任务,就只能交给年轻的李治来做了。
现在萦绕在李治身边的硕大阴影正是凌烟阁头号功臣,有扶立之恩的亲舅舅,老谋深算的权利高手,关陇贵族新派最高领袖长孙无忌。随着李世民的离世,凌烟阁功臣所剩无几,外加皇族外戚的身份,长孙无忌如日中天,权势已然不可撼动。在唐高宗李治即位之初,更是独揽朝权,并利用高阳公主一案借题发挥,大肆株连,处死了包括名将薛万彻在内的两名亲王、两名公主、三名驸马,并流放宗王名将李道宗、宰相宇文节、名将执失思力、谯国公柴哲威等,罢原宰相房玄龄配享,将原关东高门的势力彻底打倒,俨然已有西汉霍光之态。致使寒门庶族的新科官僚逐渐边缘化,而仍能在朝堂之上的百官只得被动退化成任由长孙无忌的“窃弄威权,构害良善”的怂包。眼看隋高祖杨坚、隋世祖杨广、唐太宗李世民等数代英主几十年大力削弱士族的改革成果即将毁于一旦,太宗贞观气象渐失,竟有倒退回到西魏、北周时代,由关陇门阀一手遮天的危险。(别说长孙无忌变了,玄武门之变前后鞍前马后侠肝义胆、出谋划策,无比革命的长孙无忌怎么就变成了如今这样,老态龙钟、权欲熏天、阴谋诡计的外戚权臣呢?不是的,长孙无忌从来没有变过,变的只是他的位置,只是他背后的关陇贵族如今一手遮天的权势。权力关不进笼子里,它最会愈发贪婪膨胀,直至乌云密布。)
年轻的李治能此时又能做什么的呢,除了一边含泪下诏,批准处决自己的兄弟、姊妹,一边苦苦忍耐,又能怎么样呢?这又成了李治懦弱的重要佐证。其实是形势所逼,不是李治不雄起,只是对手太强大。他必须忍耐,必须等待,必须一边依托舅舅的威势确保皇位安全,又必须巧妙的绕开舅舅的监视,从朝堂上挖掘自己的盟友。
首先他想到了武则天,可为什么会是想到一个女人呢?后世的看官都以为是李治对武则天痴迷至深,为了爱情任性一回。对的,但笔者认为这只是一个层面上而言。皇家爱情的背后往往有着极深的算计。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对长孙无忌的“试探”!朕不动你们关陇贵族一家独大的人事布局,但朕只想任性的选择自己的爱情行不行?行,说明朕还是有点威势的,还可以再开辟开辟;不行,连朕的家事你们长孙党都管,你们想干什么!再看看武则天是什么背景,武则天是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出身于隋朝皇室,父为隋朝观德王杨雄之弟、遂宁公杨达)。白寿彝先生在《中国通史》中认为“按照武士彠的官阶爵位来说,应该是属于新升的高级士族。所以武则天已不是出自庶族地主官僚家庭,而是出自由庶族地主官僚上升的士族官僚家庭”
。看懂了吗?武则天的父系是寒门庶族的高级代表,母系是前朝皇室贵胄,而她本人又是李世民的“才人”(肯定在李治登基之初就已有李治和武媚娘“乱伦”之风,当然唐朝比较奔放,收纳前代后宫也不是罪无可赦的事情,他老爹在玄武门之后就尽收自己兄弟李建成和李建军的亲眷)。这里透露了多少层意思呢?1、李治我成年了,要自己做主了(选先皇才人为昭仪),就敢这么任性;2、寒门庶族新贵的春天来了,赶紧投奔朕来;3、旧贵族门阀宗亲也有福了,长孙无忌不能再一家独大了。这种反常动作,无异于宣誓主权以及对被边缘化的势力的总动员,当然也顺便收获下爱情。长孙无忌何其精明的人物,他会不懂这些个意思?但恰恰由于李治极精明的只是选个“昭仪”而不是“皇后”,把这种反常行径只限定在“家事”的范畴,而不上升到“国事”层面,长孙无忌一党又怎么拒绝得了呢。于是,双圣之一的“武昭仪”重新入宫,并与李治开始了革命夫妻的“爱情故事”。
同时,在李治的精心准备下,先将李恪被处死后留下的司空头衔,授予另一位托孤大臣李勣。同时还以此为由,派专人给李勣画像,亲自为画像题词,词中更言道「朕以绮纨之岁,先朝特以委公,故知则哲之明,所寄斯重,……茂德旧臣,惟公而已」。当时凌烟阁功臣尚有包括长孙无忌在内的数人在世,李治却偏偏对李勣说“惟公而已”,明显是在挑拨以出身瓦岗寨、功勋卓著、重情重义的李勣为代表的武人集团与长孙无忌为马首是瞻的文官集团的关系,对李勣一系越是亲厚,对长孙无忌势力的打击就越大。外加上收用武昭仪后,让其为秘书和知己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强烈信号,并借由武则天的“才干”收拾满后宫的关陇贵族的眼线,再以武则天家事省亲之便联络外庭寒门庶族新贵及关东高门余众,集结势力,物色后续储备人才,对长孙无忌的关陇贵族集团进行分化剥离。终于在武则天立后事件中,李治坚持己见,与长孙无忌在朝堂相持近一年不下时,长期隐忍的李勣代表帝国军方做出了支持李治的关键表态:「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而一锤定金!
公元655年11月,李治命司空李勣主持仪式,将玺绶授予皇后武氏,之前隐身于幕后,为李治出谋划策的武则天得以正式走到台前,接受百官朝贺。夫妻二人共同秉政、默契配合,绩效高压打击关陇门阀,强化君主集权。
659年,失势多年的长孙无忌终于被削职流放黔州,不久被逼自尽,其党羽早已尽数被清出朝堂。
660年,李治风疾发作,一度头晕目眩,不能视政,于是让武后正式作为他的代理,临时性摄行皇权,总揽朝政。
也就在这几年间,唐军北征西讨,苏定方攻灭西突厥、百济,程名振、薛仁贵连败高句丽,刘仁轨败倭军于白江口,铁勒、龟兹、疏勒等属国叛乱也被轻易平定,大唐军队天下无敌,李治和武则天夫妇的威信也如日中天。
664年,大唐帝国正式开启天皇天后、二圣临朝体制,武则天从此成为史上权势最大、政治地位最显赫的皇后。
666年,李治封禅泰山,武则天作为皇后史无前例地升坛亚献,昭告天地百官万民,二圣体制不可动摇。
同年,近八十高龄的李勣挂帅出征,征讨高句丽,历时两年,一举功成,将这个拥兵数十万,立国近七百年的东北亚强国犁庭扫穴,完成了杨坚、杨广、李世民三代英主的未竟之志。
可以说从武则天参政的近三十年时间里,武后都是大唐帝国的实际首相,并在李治重病不能视政期间为帝国摄政。后世看官均把李治塑造成对武后唯命是从的妻奴形象,笔者不得不怀疑是武则天后期为了代唐立周故意做出贬损丈夫李治的行为,这种手段可以从李世民贬损李渊的事例中得到佐证。但后来武则天失势,又在许多“恶行”上替丈夫背了黑锅,如贬杀长孙无忌,处死王皇后萧淑妃,处决废太子李忠等,但真正最后做决断的是且只能是李治。可以说在二圣临朝期间,武后决断每一桩要事,几乎都同时符合他们夫妻二人的共同利益。李治真不想动的人,武则天一个也动不了。如名将王方翼作为王皇后亲属,依旧能带兵打仗,军功赫赫。又比如废去他们共同的儿子章怀太子李贤,也是因为李贤的锋芒毕露,不止是和武后这个摄政皇后争权,更直接威胁了李治的皇位本身。
可另外一方面,此时的武后已经不再是李治的妻子那么简单了,在武则天多年的经营之下,她已然成为了寒门庶族新贵的领袖人物了,李治到目前的婚姻阶段更像是政治联谊了。李治作为睿智深沉的一代明君,对武则天的崛起也是有警觉的。公元664年时,李治一度对武后的权谋心生忌惮,可惜废后诏书墨迹未干,便只得回心转意,宰相上官仪用他一族性命做了牺牲品,铺垫了二圣临朝时代的开启之路。而当时的天下对双圣临朝的现象并无反感,主要原因也是前朝隋文帝和独狐皇后的范例在先,反而还收拢了对隋朝有所怀恋的遗老贵族。
如果武后早在比自己还小四岁的李治之前去世,那么除了给李世民当过妃妾算是一段不为当时大众所知的黑历史外,必然会成为民间话本和市井百姓憧憬中,夫妻共掌江山的模范皇后。
之后武则天能代唐建周,之所以鼎革过程中没有发生大的动荡和战乱,和在她辅政参政的这几十年里,大量收揽民心、招募亲信也关系巨大。特别是召集寒门人才编撰千卷书籍,密令参决政事,分割相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也是她之后能顺利摄政的政治班底,如留下千古名言「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的名相刘祎之。但更重要的是武则天作为寒门庶族一党的总代理人,在高宗去世后,武后正式成为帝国主宰,由太后而神皇,由神皇而皇帝,执政长达二十余年,事实上也是门阀政治彻底覆灭,寒门庶族职掌天下成为帝国绝对经理人的新时代。单就武则天完成了李世民生前一直想完成的集权事业,就对得起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的历史功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