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武松如果没有遇到潘金莲,可能就平步青云了! 武松死没有

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细读小说,当时已是阳谷县治安队长兼武装部长的武松,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会在军政之路走下去——不,走上去!他会步步升迁,大福大贵也许不会,但买房买车娶妻生子,弄个团县级领导干干,最终在师地级上退休一点问题没有。

  理由如下。

  武松一直有进入“体制内”想法

  还记得武松躲到柴进家的原因吗?在清河县时,这小子酒后 “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拳放倒人家,以为将其打死,吓得溜之大吉。注意,武松是“与本处机密相争”。“机密”是文职小吏,相当于县政府秘书。武松与一个秘书争执什么?如果不是女人,那就是官道之事。咱不管是啥,但由此可知,武松是与官场之人有来往的。

  武松打虎一举成名后,阳谷知县要参他做个都头,武松马上“跪谢”,说:“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这句话,既表感激,又表忠心。想想也是,连笔试都不需要,直接成为连级干部,能不激动吗?!

  命运真是难以琢磨,同样是吃醉酒,打人成为盲流,打虎却进入“体制内”,走上军政之路。

  武松很有混官场的情商和智商

  说实话,进入职场前,武松与许多年轻人一样,狂妄任性、不知好歹。此前在柴进府,家人一不如他意,便吃酒打人,搞得同事们都烦他,连带着领导柴进也不待见他。

  许是因了那段历练,武松成为阳谷县都头后,一改此前吃酒任性的作风,职场情商突然爆发,成为优秀员工的典范。 且看他是怎么做的:

  (一)早请示晚汇报。在阳谷遇到武大郎后,武松在潘金莲的撺掇下,准备搬去紫石街与哥嫂同住。但他没有擅自行动,而是先去向知县汇报,说“不敢擅去,请恩相钧旨”。知县一听,自然对武松赞赏有加,口上说“这是孝悌的勾当,我如何阻你”,心中说这小子并未因打老虎而傲慢无理,倒是很懂尊敬上级。

  找领导汇报是门艺术,太频或太少都不好,但作为初入职者,多请示多汇报,利大于弊,领导不会因为你的汇报觉得你无能,而会觉得这小子好学知礼是个可造之才。

  (二)把苦差当成甜枣。快干满三年任期时,阳谷知县派武松替他送些财物进京,以托人走关系谋个升迁。那个年代,山野蛮荒,没飞机没高铁,如果没有戴宗的神行之术,出公差走远路是个苦差。另外,送财物还有被劫可能,想想杨志,先是送没了花石纲,再是送丢了生辰纲。但武松不一般,面对如此困难,没有丝毫犹豫,马上接下差事,并对领导说了这样一番话:“小人得蒙恩相抬举,安敢推故?既蒙差遣,只得便去。小人也自来不曾到东京,就那里观看光景一遭。相公明日打点端正了便行。”

  这段话说得太特么有水平了!“得蒙恩相抬举,安敢推故”是表决心,说领导您于我有恩,再难再险再苦,坚决完成任务;“小人也自来不曾到东京,就那里观看光景一遭”,这话就太经典了,明明是苦差,给说成领导是照顾我让我公款旅游了;“明日打点端正了便行”,是说领导的事是天大的事,小人马上行动马上办。

  服了吧?!领导派活,别别扭扭推三阻四也得干,高高兴兴痛痛快快也是干,咱还是向武松学学吧,这哥们儿的职场情商确实高。

  武松很会利用权力并以此获利

  完成了帮知县送财物进京的重任,武松应能成为领导的红人,接下来的职场之路会很顺利。谁想世事难料,家里出事了:嫂子出轨杀了哥哥。替兄报仇,武松杀嫂,此后获罪被刺配孟州,从一个体制内的干部成为牢城里的罪犯了。这落差不小!

  好在,那个年代,用人体制很活,“贼配军”照样能东山再起。像杨志,杀了牛二被发配,在北京竟受到梁中书重用,被派押送生辰纲;还有押送林冲没完成任务的董超、薛霸,也被发配北京,也是被梁中书重新起用(梁中书很重视人才呀),再干老本行,承担押送卢俊义的重任。

  在孟州,武松也获得了重新施展的机会。他灭了蒋门神,帮施恩夺回孟州城的“天上人间”——快活林娱乐城。这还不完,他随后被张都监招到府上,成为“亲随体己人”。表面上看,张都监对武松确实不错,带他参加中秋家宴,并要许配养娘玉兰给他。

  我们都知道,这一切其实是一场阴谋,陷害武松替蒋门神报仇的阴谋。但那时的武松哪知道这些,他对张都监的抬爱很是感激,而且很快进入角色,利用起了领导对自己的“爱”,并将之转化成一种“权力”。书中说,“武松自从在张都监宅里,相公见爱;但是人有些公事来央浼他的,武松对都监相公说了,无有不依。外人俱送些金银、财帛、缎匹等件”。

  看,此时的武松虽算不上身在官场,但已在利用官场之规矩,在给别人办事,在给自己牟利。

  武松的体制内之梦终归破灭

  从以上几点看出,武松是有进入“体制内”的渴求的,并有混官场的能力和情商的,只是命运多舛,他的官场之路总被打断。先是潘金莲的出现,改变了他在阳谷升迁的命运;再是施恩的出现,改变了他在孟州崛起的命运。

  在孟州,为雪恨,武松杀了张都监等一十五口,犯下弥天大罪,只得落草避祸。但就在去往二龙山的途中,他遇到宋江,还说了这样的话:“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由此可见,武松的“体制内”之心是很重的,只不过,在真正落草后,他的想法却变了,以致在梁山大聚义后,宋江表露招安之心时,武松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却冷了弟兄们的心!”这话与“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反差何其大也!

  对这一转变,书中没有更多交代,我一直有些困惑。莫非是因为武松很享受落草后“大块吃肉,成瓮喝酒,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缎”的感觉?莫非是落草后受到鲁智深思想的影响?

  鲁智深是梁山上唯一有佛心和佛性之人,经过无数征战后,他闻听钱塘潮,坐化六合寺。随后,武松也在六合寺出家修行了。也许,从最初的二龙山,到后来的梁山,直至四处征战,一直与鲁智深在一起的武松,真是受了鲁智深佛性的影响,逐渐有了摒弃招安、直至摒弃人世间之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