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在于为后世提供历史的镜鉴,以考察当今的得失,故而有着明显的价值取向,其核心就是儒家的意识形态。
所以,但凡涉及到重大事件时,司马光都会附上自己的观点。对于汉宣帝,司马光就曾发表过三次意见,而且每一次都是批评意见。
观点没有绝对的对错,而在于是否言之有据。对于司马光的批评意见,我们要结合他所处的时代理性分析。这三条负面评价简述如下:
一、纵容霍氏,阴险少恩
汉宣帝前期,霍光是一个重要人物,也是绕不开的人物。司马光对霍光的评价非常高,认为他当得起忠字,而对汉宣帝族灭霍氏的行为很不满。
司马光认为,汉宣帝在霍光死后故意纵容霍氏,先重用,后打压,以此逼得霍氏走上谋反之路,不是一个厚道的皇帝,阴险少恩。
如果将汉朝皇帝和宋朝皇帝对一个对比,我们不难理解司马光的不满。汉朝皇帝是出了名的残暴,诛杀大臣形同儿戏,宋朝皇帝对大臣则要宽容得多了。
二、驭下过严,滥杀大臣
汉宣帝和汉武帝有点类似,都擅长任用人才,但对大臣也很严厉,常常因为小的过错而诛杀大臣。
司马光重点提到了四个人,分别是赵广汉、盖宽饶、韩延寿、杨恽,前三者政绩特别突出,也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只不过是与汉宣帝的宠臣有了矛盾惹来杀身之祸。
杨恽的被杀固然有他的性格原因在内,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桩文字狱,汉宣帝因一封信而起了杀心,确实有点刻薄。
三、轻视儒家,鄙薄儒者
身为儒家士大夫的代表,司马光对于汉宣帝的这一点大概是最为不满的。汉宣帝曾经明确表示:“儒者不堪大用,应该霸王道治天下。”
对此,司马光反驳道,不是儒家不行,而是你汉宣帝不会用。而你汉宣帝如此公开鄙薄儒者,更是误导了后世,不足以垂法将来。
其实,司马光的第三条批评未免有些意气用事,脱离实际的讨论意识形态毫无意义。但儒者能不能用,也确实应该因时而异,因人而异,不能一棍子打死。
克罗齐曾说过,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司马光评价汉宣帝是站在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个人的价值观,不代表绝对的真理,更无可厚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