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秦王子婴,即秦三世(?~前206年),嬴姓,名子婴,或单名婴。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在位仅46日。
子婴性格仁爱且节制。秦二世胡亥被弑后。赵高迎立子婴即位。当时的情况,秦朝的领土比统一前更小,所以赵高让子婴不能称皇帝,只称王,是为秦王。子婴即位五天后便设计杀死赵高,并把他的家人全部处死。《史记》指赵高企图招引起义军到咸阳并承诺杀死全部秦朝宗室,子婴知道后先下手把他杀死。刘邦首先进入关中,到达灞上后劝子婴投降,并得到子婴的同意。子婴用绳绑缚自己,并携同皇帝御用的玉玺和兵符等,亲自到刘邦军投降。秦朝在子婴投降的一刻正式结束。刘邦没有处死子婴,而是把他交给随行的吏员看管。不久,项羽亦率领大军到达关中。刘邦因无力抗争而撤退。项羽进入咸阳城后,立即杀死子婴,并进行了大屠杀,秦朝累代之积至此一炬而尽。
拥立为君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即位。二世宠信赵高,赐死扶苏,诛杀多位旧臣,包括蒙恬、李斯等人。当秦二世准备加害蒙恬时,子婴曾劝阻二世说:“赵王迁杀死李牧而任用颜聚,齐王建杀死他前代的忠臣而任用后胜,结果都使国家灭亡。蒙氏,是秦国的大臣、谋士啊!而陛下您想一时就把他们杀掉,臣私下认为不妥。诛杀忠臣而举用没有德行的人,是使朝廷内群臣互不信任,而使在外的将士们意志丧失啊!”但秦二世不听从他的谏言。
秦二世在位三年,被赵高所杀。赵高欲自立为王,但发现群臣并不支持,于是迎立子婴即位,并将玉玺交给他。赵高声称民变起后,秦地比统一前更小,故不应该称“皇帝”,而只合适称“王”。
诛杀赵高
前207年九月,赵高令子婴实行斋戒,要到宗庙行礼,接受传国的玉玺;经过了五天。子婴与他两个儿子及宦者韩谈谋议说:“丞相赵高在夷望宫杀了秦二世,害怕群臣们诛杀他,便假作是行德义而立我为王。我听说赵高竟与楚国约定,消灭我国的宗族后瓜分土地在关中称王。现在要我斋戒,到宗庙敬祀祖先,这是想趁机在宗庙中杀死我。我推托有病不能去,丞相一定会亲自来到我这里;他一来我们就杀了他。”赵高几次派人来请,子婴都不去宗庙。果然他亲自来到斋宫,子婴便命令韩谈刺死赵高,并随即把他的家人全部处死。
投降刘邦
刘邦率领秦末其中一支起义军进入关中,子婴派遣将领率兵到峣关阻击刘邦军队,刘邦带军绕过峣关,越过蒉山,在蓝田一带两度大败秦军。前206年十月,进入武关,在到达灞上后派人劝子婴投降,并得到子婴的同意。子婴遂与妻子用绳绑缚自己,坐上由白马驾驶的白色马车,身着死者葬礼所穿的白装束,并携同皇帝御用物品 (包括玉玺和兵符) ,在轵道亲自到刘邦的军前投降。子婴共当了46天秦王。
秦朝在子婴投降的一刻正式灭亡。樊哙提议杀了子婴,刘邦并没有处死子婴,而是把他交给随行的吏员看管。
一个多月后,项羽亦率领大军到达关中。刘邦的部将曹无伤向项羽称刘邦将以子婴为相而自立为关中王,结果项羽设下了鸿门宴。项羽入咸阳城后,立刻杀死子婴,并进行了大屠杀及纵火。
身死之后
子婴死后,有关他埋葬的地点一直不详。但近年来,被誉为“秦兵马俑之父”的考古学家袁仲一近日指出,在秦始皇陵园旁新发现的“秦陵第二大墓”,是座相对独立的陪葬墓园,其墓主很可能是秦朝末代国王──子婴。
袁仲一认为,子婴是秦二世之兄、秦始皇之子,被杀后埋于始皇陵园附近,是符合古代的丧葬礼制和一般常理的。把子婴墓放在秦始皇陵园西北隅也是迫不得已。子婴是亡国之君,在位的时间仅46天,仓促选址埋葬,致使墓上没堆筑封土,没筑城垣,连墓的方向都有违传统,遂致其葬地长期不明。
人物身世
关于子婴的身世并无定论。
最早记载子婴事迹的《史记》,对子婴其人,有四种不同的说法:
一是“皇太子扶苏的嫡长子”。《秦始皇本纪》:“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六国年表》作“高立二世兄子婴”)(这种说法认为“兄子”就是兄长的儿子)
二是“秦始皇之弟”。《李斯列传》:“高 (赵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三是“秦二世的兄长”。这一派认为《六国年表》的有关章句:“高立二世兄子婴。”应该理解为“赵高拥立秦二世的兄长,子婴为秦王。”
四是“始皇弟成峤之子”。有学者认为《李斯列传》集解引徐广说“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中的“弟子”应理解为“弟弟的儿子”。
这几种说法当中,“二世兄子”一说较为流行。从东汉班固一直到近现代,多采用这一说法。就连近几年修订出版的《辞海》和《辞源》这两部著名的大辞典,也都一致认为子婴是二世兄子,并指出是扶苏之子。
亦有论者如杨善群、王蘧常、林剑鸣等人支持第二说,论点包括:
1.子婴的遭遇、才干及影响力并非任何属秦二世同辈或后辈者所能企及。
2.据《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记载,胡亥对待自己的兄弟绝不手软,子婴若为胡亥的兄长,为何能存活下来。
3.《秦始皇本纪》中叙述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杀赵高(与《李斯列传》中所述杀赵高过程不同),其子年龄至少有15-20岁左右,推断子婴年龄当为35-40岁左右,比秦始皇小10-15岁左右,作为扶苏之子实在太大。
4.在两汉时期的史书《史记》、《汉书》原文及《史记》三家注、颜师古注并无提及子婴为扶苏之子。
尚有学者李开元、马百非等人提出第四说,论点如下:
1.有关《李斯列传》集解引徐广说“一本曰‘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中的“弟子”,应理解为“弟弟的儿子”。秦始皇的弟兄,见于文献记载的有成蟜、其母赵姬与嫪毐所生的二子等三人。
2.《释名·释长幼》:“人始生曰婴”。“婴”之名,有初生儿,年幼儿的含义。
3.据有关史料推测,成蛟大约出生于前256年,子婴大约出生于前240年。成蛟于前239年降赵时,其子此时约为2岁左右,并且可能留在秦国。
4.因与胡亥同辈且年龄较大,所以《六国年表》“高立二世兄子婴”中的“二世兄”应理解为“秦二世的从兄”。与胡亥无皇位争夺的利害关系,所以不在二世所欲清除的兄弟姐妹中,反而能站出来劝谏二世不要滥施诛杀。
迄今为止,学界中支持第一说的较多,因为第二说也有不完善之处:
1.皇室人口众多,所以侄子年龄比叔叔大是经常发生的事。
2.子婴是长孙,秦二世是幼子,那这种可能性会更大。
3.秦始皇在位时间很长,众多子女的年龄跨度很大并不奇怪。扶苏和胡亥相差20-30岁不是没有可能。扶苏的儿子年长于胡亥也有可能性。
4.史书只记载了秦二世杀害了自己的兄长,并未记载秦二世杀死自己的侄子,也就是说,子婴是秦二世的侄子不是没有可能。赵高比秦二世还要毒辣,若子婴不是长孙,即位的可能性就很小,而且还很可能就没有杀赵高的胆量。
家庭
父亲未明确,支持秦始皇的儿子的比例较高。
有一妻及两位儿子,其姓名出身皆不详。
史书记载
据《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记载:
……
阎乐归报赵高,赵高乃悉召诸大臣公子,告以诛二世之状。曰:“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王玺。斋五日,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高使人请子婴数辈,子婴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庙重事,王柰何不行?”子婴遂刺杀高於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使人约降子婴。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沛公遂入咸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居月馀,诸侯兵至,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灭秦之后,各分其地为三,名曰雍王、塞王、翟王,号曰三秦。项羽为西楚霸王,主命分天下王诸侯,秦竟灭矣。后五年,天下定於汉。
……
子婴度次得嗣,冠玉冠,佩华绂,车黄屋,从百司,谒七庙。小人乘非位,莫不怳忽失守,偷安日日,独能长念却虑,父子作权,近取於户牖之间,竟诛猾臣,为君讨贼。高死之后,宾婚未得尽相劳,餐未及下咽,酒未及濡唇,楚兵已屠关中,真人翔霸上,素车婴组,奉其符玺,以归帝者。郑伯茅旌鸾刀,严王退舍。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贾谊、司马迁曰:“向使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而以责一日之孤,误哉!俗传秦始皇起罪恶,胡亥极,得其理矣。复责小子,云秦地可全,所谓不通时变者也。纪季以酅,春秋不名。吾读秦纪,至於子婴车裂赵高,未尝不健其决,怜其志。婴死生之义备矣。
历史评价
根据《史记》所述,贾谊认为子婴是使秦朝完全灭亡的人物。他在一篇论文中认为:只要子婴有“庸主之材”,加上中规中矩的辅佐,秦仍可保守关中地区。司马迁本人在《秦始皇本纪》中亦对贾谊的论文表示赞同。
东汉史家班固则持不同看法:他认为秦二世死时,秦朝已不可救;子婴虽然无能为力,但杀死赵高的决定已证明他已尽力完成自己能做的事,应该予以同情和尊重:“吾读《秦纪》,至于子婴车裂赵高,未尝不健其决、怜其志。婴死生之义备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