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你还在春天,我的世界凛冬已至。但是看看古代的冬天,我不禁知足地裹紧了被子。
历史上寒冷期的冷真的不是说说而已,古人没有空调也没有暖宝宝,要怎样渡过漫漫寒冬呢?
网络配图
首先是多穿点穿暖点。棉花是一种外来作物,到了明朝才在全国大范围流行,在那之前一般人都穿不上棉衣。葛、麻、蚕丝等都是本土的纺织材料。有钱人用的自然是丝,天气寒冷时,他们会在衣服里垫上丝锦保暖,还会穿上用羊羔皮、狐裘和貂皮等动物皮毛所制成的裘衣。至于贫民多使用麻布,或者其他植物纤维织成的面料,御寒效果自然不如人意。幸好,到了明朝时期大家普遍能穿上棉衣。
和今天的人一样,古人也讲究装备齐全,帽子、手套也是妥妥要的。马王堆就出土了露指短手套。古人还习惯将内涵丝或棉等填充物的长条裁帛巾扎在额间,用作保暖。至于明代时期,百官上朝还戴有类似于耳套的暖耳,清朝官员则戴着皮毛制成的暖帽。
网络配图
穿暖后还要想办法取暖。
最简单粗暴当然是直接点堆火取暖。室内取暖多用木炭,这就得有个燃烧用具。春秋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燎炉也就是炉子烧炭取暖了,火盆、熏炉也是很常用的,熏炉下部为盆,上部罩,平民百姓用的多是陶制的,上层人士用的多是铜质的。
古代人还会将火炭和尚热的灶灰放入手炉中,拿在手上取暖。另外还有足炉,也被称为汤婆子。足炉是由锡或铜制成的扁瓶子,在里面灌热水就可以放入被窝取暖了。
网络配图
秦朝的高级宫殿内有了“火墙”和“壁炉”。所谓火墙就是将宫殿的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墙下挖有火道,人在屋外的廊檐底下就可以生火,热力就可顺着夹墙温暖到整个大殿。至于壁炉也是烧炭取暖,同样有排气口。
汉代宫殿以花椒取暖。皇宫中有专门温室殿,墙壁上涂着花椒和泥土,壁面挂着锦绣,设有屏风和鸿羽幔帐,地上铺着毛毯。皇族在这样的房间里住着,应该不会有多冷。
除了这些,还可以吃得暖,正所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坐在“红泥小火炉”旁与朋友共享“绿蚁新醅酒”。当然,也可以凭着一身正气过冬,孤舟蓑笠,独钓寒江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