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我在敖包前,许下过心愿,我已经等了这些年,我相信你,我会等你的,我当然会等你,我会天天数着月亮,天天等、天天数……”
在宁静的深情眼神中,在马景涛的咆哮情感中,一部《孝庄秘史》娓娓道出了孝庄与多尔衮的情谊绵长。
然而民间盛行的孝庄下嫁之说为什么无法在正史中找到呢?
一、文艺范的青梅竹马
孝庄出身于蒙古族的博尔济吉特氏,是科尔沁贝勒寨桑的第二个女儿。而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长在建州女真。双方部落远隔数百里,实在无法想象两人是如何少年留情的。
孝庄的姑姑哲哲在嫁给皇太极时,孝庄或许会在婚礼上凑凑热闹,那时她只有两岁,多尔衮才三岁,让两三岁的孩子一见钟情,还要爱得死去活来,未免也太不近人情、太狗血了。
网络配图
况且蒙古贵族的姑娘生下来就背负着政治联姻的使命,对自己的婚姻选择无权支配。更多时候婚姻就是部落的使命,我想换作谁也不可能对未来的情感道路抱什么爱情幻想。
二、失意人的同病相怜
叔叔嫂嫂出现感情还有可能是同病相怜,在“英明神武”皇太极的光环下,两个失意的人是容易产生互相怜悯之情的,然而现实中被可怜的应该是皇太极。
后金的兴起之路是靠不断兼并其他部落而壮大的,努尔哈赤的后宫有不少敌对部落的女人,皇太极的生母就是其中之一。
出身不好也就算了,问题是舅舅那边一直不安分,总是和努尔哈赤对着干。换做谁也不可能让敌对部落的外甥上位影响了本部落的稳定,所以汗位怎么落也落不到英明果决的皇太极头上。
本来汗位是老大褚英的,但这家伙爱喝酒,自己把太子位折腾没了。接着是次子代善,可代善与多尔衮的生母传出绯闻,努尔哈赤震怒,自然也被剥夺了继承汗位的可能。
年龄上够资格的只有皇太极和莽古尔泰了。有次莽古尔泰的母亲惹怒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说谁能杀了这个女人,莽古尔泰手起刀落把自己亲妈给宰了。大家一看这货要当了大汗还不见谁杀谁,所以也被踢出了局。
努尔哈赤扫了一圈发现成年子嗣中一个称心的都没有,所以将年幼的多尔衮指定为继承人。然而风云突变,代善和自己两个儿子却发动力量将皇太极推上了前台。
网络配图
一则多尔衮的生母搞掉了代善大汗梦,这种仇恨决定了与多尔衮的对立;二则皇太极实力最弱,容易被控制。于是得不到父亲肯定、兄弟认可的皇太极被哥哥一家推了上去。
后面的事情可想而知,被当成傀儡的皇太极需要如何斗争才能把握朝政。而13岁就嫁个皇太极的孝庄,因临事处置沉静果断,一直被丈夫所倚重,所以同病相怜之说也无从谈起。
三、正统的“太后下嫁”之说
“太后下嫁”之说最早起源于张煌言所做的《建夷宫词》,其中的内容比如:上寿筋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时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基本描写出了孝庄与多尔衮大婚的场景,然而留心的人应该会发现张煌言是铁杆抗清人物,是和郑成功一起打过南京的主儿,他描述清廷历史的时候泼不泼脏水实在不好说。
而且《建夷宫词》写于顺治七年,但多尔衮早在顺治五年就被尊称为“皇父摄政王”了。其实在顺治元年十月,多尔衮被册封为“叔父摄政王”;顺治二年成为“皇叔父摄政王”,直至三年后更进一步。
所以孝庄屈尊下嫁而抬升多尔衮的政治地位,这样的说法确实无法自圆其说。
四、陵墓未合葬之说
孝庄死后并没有与丈夫皇太极合葬,成为“太后下嫁”佐证之一。
单论合葬流,几乎没有反驳的借口。因为孝庄为了保住儿子的皇位与多尔衮政治联姻,这是极有可能的。多尔衮在松锦大战后身体一直不好,皇太极命令孝庄照顾过多尔衮一段时间,也有可能产生了情愫。
再者说多尔衮在大战后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孝庄也不怕生出一个小儿子对顺治造成威胁。因为有过二婚经历,所以孝庄羞于与皇太极合葬一处,成为合葬流坚信的依据。
网络配图
但孝庄在死前对康熙有过“遗诏”,说:“太宗的山陵奉安已久了,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吧。”
康熙遵嘱,将祖母生前所居住的慈宁宫殿拆迁移建到孝陵附近的昌瑞山下,改称“暂安奉殿”,停灵其中。直至雍正三年 ,才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
五、最后的最后
不管如何,多尔衮过世的一个月后遭到了顺治的清算。想想张居正的境遇,死后遭到清算也不是什么稀奇事。直到一百多年后,乾隆才为其平反昭雪。
同时,辅佐13岁顺治的重担全落在了孝庄身上。她以她的智慧和胆识,扶持着年幼的顺治度过了皇位交替的暴风疾雨,又辅佐孙子康熙登基,实现政权易手。在孝庄的74年中,经历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朝的风风雨雨,她才是清朝真正第一女强人,也正因此才衍生出了诸多戏说。
但各位看官不要忘了:尽信书不如无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