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前段时间《战狼2》那么火,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
里面有这样一个细节:冷峰在没有枪火武器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就地取材,用植物制作弓箭。
这时,Masha提示他,“划破旁边这棵植物,将刺头沾满浆液攻击力更强哦”~
果然,被射中的人都口吐白沫,立即身亡。
看电影时,常看到这样一排字幕:本故事纯属虚构。
沾点树汁就能置人于死地,可能吗?
可能是可能的,不过也有艺术加工的成分(毒发太快了些)。
比如这种树
见血封喉,又名箭毒木。箭毒木的乳白色汁液含有剧毒,一经接触人畜伤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脏麻痹、血管封闭、血液凝固,20分钟至2小时内窒息死亡。
据史料记载,1859年,东印度群岛的土著人在和英军交战时,把涂有见血封喉汁液的箭射向来犯者,起初英国士兵不知道这箭的厉害,中箭者仍勇往前冲,但不久就倒地身亡,让英军惊骇万分。
网络配图
作为文明古国,我们祖先对自然界中毒物的了解程度不亚于古印第安人,什么乌头碱、矿物毒、蛇毒……用得可溜了。
比如小说或者是演义中,常能见到各种稀奇古怪的用毒手法,特别是毒箭,有可能第一次没射中要害部位,但只要毒性一发作,主角还是不可避免的要面对死亡,因而才有“刮骨疗毒”这个典故。
关羽“刮骨疗毒”
既然毒箭效果这么好,为何在古代的大规模战争中却不常见呢?
先说结论:
因为没有必要!不涂毒液的箭杀伤力已经很大了!
1
假如在战场上受伤,无非两种情况:射中要害和没射中要害。
若是箭头直接切割到重要血管和心脏等重要器官,伤者会直接死去;
要是运气好一时半会儿没死,不处理的话,带着大量细菌的伤口会导致人体出现严重的免疫反应,最后也可能恶化化脓感染细菌死去。
有人会说,“把箭拔出来,再消炎不就好了”?
嗯,你们一定是电视剧看多了。
拔箭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会造成二次伤害,令创口变大,反而更加复杂。
所以过去军队中负责拔箭的都是心理素质特别过硬、经验特别丰富的老兵或是拔了以后不会被追究生死的铁哥们儿,因为手一抖……就是一条人命啊,人命!
箭拔出来事情就完了么?
没完。
古人没有无菌概念,处理伤口的方式,无非就是含一口酒喷在伤口上或用铁块红烧……啊不,灼烧一下,看见不流血就完事儿。
你听着不靠谱是吧?
确实不靠谱,能不能活,就看运气了。
2
如果你执意要把毒箭带上战场,会出现什么结果?
如果你带的是起效比较慢的毒,实际作战过程中,估计毒药还没发挥其威武功效,中箭者就已经被箭原本的威力杀死了,所以要带,请带剧毒。
剧毒药品不是没有,而是没你想象中那么好携带。
比如古人常用的矿物毒药,运输和采集都很麻烦,使用之前还要磨成粉。
想象一下,两军对峙的关键时刻,你从兜兜里拿出一袋粉末准备涂抹在箭头上。突然,吹来一阵阴风,你又恰巧猛吸了一口……结果我就不说了,你们自己想。
那有人说,“把粉末浸在水里就好了啊”~
嗯,是个好办法。不过水是会蒸发的,你把一大锅毒品放在我军后方,毒性随着空气飘散到整个部队中……这不相当于直接缴械投降了嘛!!
这么说来,矿物毒药不太好用啊,用植物毒汁,比如见血封喉行不行?
行!不过这种树大多分布在南方地区的森林里,找到它本就不是一件容易事。
上战场前,士兵又不能先大量将箭沾满毒汁(一不留神划到自己,后果很严重……)
网络配图
集中放在一处随拿随取就更不可能了,来来回回跑,你累不累?
植物毒汁也不行,那蛇毒行不行?
也不是不行,但用之前咱们先做个应用题。
一支2000人组成的弓箭部队装备20000发带蛇毒的箭,要干掉多少蛇并且耗费多少人工才能提取出来?
听起来就不划算是吧?
那什么最划算呢?
3
咱们先说说外国弓箭手怎么干的。
既然只要中箭者感染病毒就极有可能致命,那就让弓箭沾满细菌嘛。
英国弓箭手通常会在摆好阵型后把箭插在地上,一来方便取箭,二来也能使箭头更脏更致命。
网络配图
我国古人稍微重口味一点,往往在箭头上涂抹上“金汁”,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马粪牛粪一类。
毒药不是随处可见,“金汁”可是价格便宜量又足。
如果中了沾有“金汁”的箭,加上箭头上很有可能布满铁锈,敌人的伤口就很容易被感染。也就是说,很多人并不是死于箭伤,而是死于破伤风,这显然比毒药要来得容易。
4
最后,再说说古人不用毒箭最最重要的原因:每一个射手都有失误的时候,你射出去的毒箭如果没射中敌人,敌军就可以捡起来收为己用,这样一来,自己的军队也会被毒箭所伤。
如果使用毒药,被射中的人当场死了,当然没人管他;但是如果不使用毒药,只是将敌人射伤,战友不会见死不救吧?会上前搀扶吧?如此一来,就可以大大降低敌军的兵力。
所以……毒箭只能小范围出现在真实战场上,大范围出现在小说和电视剧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