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士气的丧失是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 士气啥意思

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士气的丧失,可以这样说,北宋亡于无士气。为什么这么说呢?

 

网络配图

 一个国家之兴旺,其士气必盛,一个国家之败落,士气必衰,这是一种历代兴亡的规律。反过来也可以说,士气盛,则国家旺,士气衰,则国家败。就宋朝的历史来看,从宋太祖建国,至宋仁宗中兴,那个辉煌的时间段里,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这些不计其数的大儒,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可谓群星灿烂,名臣频出,士大夫间有一股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的蓬勃向上的士气。

  有人将北宋的归咎于重用文人而不重用开将的政策。其实,对于北宋灭亡来说,这只是表象,而不是根本原因。在宋朝,士气旺盛的时候,文人带兵打仗,其战略和战果并不亚于赳赳武夫。比如,宋仁宗康定年间,西夏党项族扰边,宋夏战火燃起,当时,作为文臣的韩琦和范仲淹,先后在西北带兵抵抗,他们采取精练士卒、修固边城、招抚属羌、孤立西夏、整军反击等多种办法,打击了西夏军队的嚣张气焰,当时西北流传一首民谣可以佐证:“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韩是指韩琦,范则指范仲淹。

 

网络配图

 然而,自宋哲宗大兴党争,到宋徽宗沉迷享乐,士大夫皆以投机取巧讨好皇帝而升上高位,高俅、蔡京、童贯,提拔的原因个个相似,士气遂一蹶不振。国家外无良将,内无贤才,金人铁蹄南下,便势如破竹

  而且,金兵一南下,从皇帝到大臣,他们的表现也可以清晰地看出这种精神层面的变化。比如, 1125年,金军第一次南下伐宋时,攻至开封城下,当时作为北宋当家人的宋徽宗,却在大敌当前之时撂担子,年仅43岁的他,因为害怕金人,手足无措之际,匆匆禅位于长子赵桓,即宋钦宗,自己休息去了。后来,金军疯狂攻城之际,他甚至还借口敬香还愿,向南逃亡,毫无担当。

  皇帝如此,大臣更甚。平日那些所谓“忠臣”,此时也找到各种所谓的理由,纷纷加入逃亡队伍,比如蔡攸、高俅,都跟着宋徽宗逃了。又比如最高军事长官童贯,更是荒诞到连起码的纪律都没有,宋钦宗安排他以领枢密院事留守开封,负责防务,童贯竟然拒绝领命,随宋徽宗一路南逃,真是可悲。

  

网络配图

皇帝只知道享乐,大臣只知道吹捧,一旦大敌当前,皇帝就撂担子,大臣就各自逃命,哪里还有一丝责任担当和半点为国、为民奋战的士气?

  所以说,北宋真正的灭亡原因,是因为丧失了最后的士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