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220年11月,曹丕登上受禅台,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登基称帝。就在这个时候,曹丕突然回头跟大臣们说了一句话,道出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谎言,“舜、禹之事,吾知之矣”。所谓舜、禹之事,指的就是禅让制!
传说在三皇五帝时期,君主的继承是以禅让的形式进行的,即君主自愿进行让出王位,让更贤能的人来继承,从而统治国家,人们称之“禅让”。这是一种看似美好的政治制度,一直为儒家所称颂。但现实是残酷的,这可能是流传两千多年的谎言,禅让制的内幕让人大吃一惊!这事怎么一回事呢?
网络配图
按照一些文献的记载,在尧帝年老的时候,有人推荐他的儿子丹朱继位,但尧不同意,于是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大家都推举舜,尧很高兴,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并对舜进行三年的考察,之后才将帝位禅让给他。
尧死后,舜帝避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居。但是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不理丹朱,于是舜才名正言顺的继承帝位。到舜帝年老的时候,依然采用这种办法,推举大禹做继承人。舜帝死后,“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後禹践天子位。”
那么历史真的是这样吗?恐怕未必!上面这种说法,是司马迁《史记》的记载。但多本早于《史记》的书籍,对这段历史的记载完全不同!比如在西晋初年,人们从战国时期魏王墓中发现许多竹简,是魏国的史书,被称之为《竹书纪年》,其中记载道:
网络配图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偃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后稷放帝朱于丹水”,“昔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
这些零零星星的记载,为我们拼凑出一个大体完整的过程,尧帝晚年,舜将其软禁,然后将尧帝的儿子丹朱流放到丹水一代。舜帝即位后,身为三苗之君的丹朱不服,引发战争,结果丹朱战败。
除了《竹书纪年》外,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著作《韩非子·说疑》中也对这件事发表看法,“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意思世说,舜帝、大禹、商汤、周武王都是以下犯上,夺取君位的,但天下却赞誉他们,这则材料从侧面反映出,舜帝、大禹即位的方式,其实也是以下犯上的。
网络配图
从这些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禅让制可能是儒家理想中的政治童话,可能根本就不曾存在过。对此,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也评论道:“尧之授舜,其事难明,谓之让国,徒虚言耳”。这些记载都表明在所谓的禅让过程中,其实发生着流血冲突,甚至是战争。最鲜见的例子就是大禹传位伯益,但被禹的儿子启所杀。
那么是谁塑造了禅让制的神话呢?主要是孟子!关于禅让制的简单记载,已经见于《尚书》中,孟子则完善了尧舜禹的人品人格,塑造了他们光辉伟大的形象。到了西汉时期,儒家成为主流思想,禅让制也深刻影响着以后的政治。此后,但凡有权臣篡位,均采用所谓禅让的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