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胡宗宪,祖籍安徽绩溪,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是明朝中期著名的抗倭能能臣。为官二十九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可以说如果大明朝没有胡宗宪的话沿海的倭寇根本无法摆平。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渐次平息了浙江的倭患,并开始剿灭了福建的倭寇。在历经多年的血雨腥风之后,大明王朝的海疆终于有望恢复往日的平静了。
网络配图
可这也应了那句古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窟,走狗烹”。胡宗宪作为可以节制数省军务的封疆大吏,一旦倭患平息了,他手中的重权反倒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境地。
与胡宗宪多年抗倭斗争相伴的是他多次遭到弹劾,但因其抗倭有功,嘉靖皇帝都一直保全他,所以每次都是有惊无险。可是,如果他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旋涡,前景就不是那么美好了。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内阁首辅严嵩被罢官,其子严世蕃被逮捕。胡宗宪是由严嵩义子赵文华的举荐而屡屡升迁的,在朝中很多大臣的眼里,他属于严党。
赵文华已死,严嵩失宠,胡宗宪的处境也就岌岌可危。这年年底,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就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名上疏弹劾胡宗宪。时人王世贞曾说:“我知道绩溪(胡宗宪)的功劳,可他被华亭(徐阶)所压制,不能表白他的冤屈。”看来,这一切都是新任内阁首辅徐阶直接操纵的,胡宗宪自然无力与其抗争。
很快,嘉靖帝就下令将胡宗宪的一切职务悉数罢免,并将其逮捕入京。此时的胡宗宪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任何一条罪名都能置他于死地。
胡宗宪到京以后,嘉靖念其抗倭的功劳,改变了主意,降旨道:“宗宪不是严嵩一党,自任职御史后都是朕升用他,已经八九年了,现在如果加罪于他,今后谁为我做事呢?让他回籍闲住就好了。”
胡宗宪再次得到嘉靖的庇佑,给了他一条生路,但是仕途终于到此为止了。嘉靖四十二年春天,胡宗宪带着无尽的委屈和不甘心回到了老家。
网络配图
胡宗宪想全身而退,他的政敌们却不想就此罢手。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曾经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犯罪被抄家,御史在抄家中发现了胡宗宪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贿求严世蕃作为内应的信件,信中还附有自拟圣旨一道。
这道假圣旨让嘉靖帝大怒,他下令对胡宗宪降旨问罪。胡宗宪被押解进京打入了诏狱。在狱中,胡宗宪写下了洋洋洒洒的《辩诬疏》,为自己进行辩解。可是递交上去之后,如同石沉大海,迟迟没有结果。
胡宗宪彻底失望了,他写下了“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四岁。
胡宗宪的死,虽然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但也是他自己亲手埋下的祸根。在《明史纪事本末》中,谷应泰评论其“才望颇隆,气节小贬”。困扰大明王朝多年的倭患在胡宗宪手上得到控制,这对胡宗宪的才干来说是最大的肯定,但他的为人的确不够光明磊落,而且还有几点致命伤。
首先,胡宗宪与赵文华及严氏父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嘉靖亲口说胡宗宪不是严党,但是言官们弹劾胡宗宪是严嵩、赵文华的死党绝不是空穴来风。
赵文华当年赴浙江祭海时,曾与总督张经有过节,因此他怀恨在心,不顾当时抗倭大局,也不顾张经立下的赫赫战功,上疏对张经构罪陷害。胡宗宪在这件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身为巡按御史的胡宗宪竟然追随赵文华也上疏弹劾张经,这种助纣为虐的做法,反映了他在道德上的缺失。胡宗宪踏着这些忠臣的尸骨,从此青云直上,步步高升。
网络配图
其次,胡宗宪侵吞军饷、生活奢靡,这是不争的事实。胡宗宪通过在浙江加派额外赋税聚敛了大量的钱财,有“总督银山”之称。其中有一些花费在招抚抗倭上,但大多数还是供自己挥霍。
据说,有一次胡宗宪宴请杭州织造太监和李子元等人,居然用了两百名侍女陪饮,到了晚上,这名太监拿出五两金子表示感谢,胡宗宪冷笑一声,不予理睬。李子元仅拿了一两金子,被胡宗宪当场扔到了水里,还笑着说:“你这是在侮辱我吧!”。
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是他人生中的亮点。他所表现出的胆略的确可圈可点,称的上是一位能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他结交权贵、趋炎附势、挥霍无度,也使他的人品备受争议。
一个有才无德的人能不能得到重用呢?嘉靖皇帝为人行事一向不能以常理来推断,他给了这个问题一个简单干脆的答案,就是:能重用,但对曾经做错的事也要付出代价,尤其是胡宗宪触犯皇权的行为,更要严惩。
嘉靖皇帝对胡宗宪屡次保全,让他尽展其才,胡宗宪大功告成之日,也就是他厄运降临之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