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5000年中华历史中,说起对女性的迫害,其实无论缠足还是束腰,都远远比不上人殉来的残忍和无人性。人殉制度起源于奴隶社会,在当时没有德善只讲地位的社会,奴隶被当成主人的一件东西,很多奴隶在主人死后都必须陪葬,就像用主人生前十分喜欢的东西陪葬般。当然,人殉对象除了妃嫔,还有宦官奴隶等。
网络配图
到了商朝,封建王朝建立数百年,儒家思想逐渐出现,人的文明和道德有所提升,执政者也讲究怜悯子民,为此,该项制度慢慢淡出殡葬制度中。如今我们翻开历史书,可看到秦始皇陵墓中的大量陶人,这充分说明了当时已经开始用陶俑来代替人进行殉葬。
到了唐朝、宋朝等朝代,无论是人殉、陶殉等都不是很受欢迎,一般改成了陪葬。也就是达官贵人妃嫔的墓地与皇帝的连在一起,一般以皇帝的为中心,其他人的紧紧环绕着皇陵,以帝王为尊。这样,当妃嫔结束了在人间的生命后,就可以到地底下去陪伴帝王了。
网络配图
到了明朝,特别是明初,人殉制度重新抬头。历史记载,公元14世纪,明太祖去世时,多达40多名妃嫔被赐予白绫,一同随他入葬,一时之间,一股阴云笼罩在后宫的天空。整个后宫在朱元璋去世后变成了活生生的地狱。
至于明太祖启用人殉的初衷,说法很多。有人说因为朱元璋是元朝人,而远在关外的蒙古人自古以来就有人殉制度,朱元璋只是有样学样而已。也有人说是跟程朱理学提倡的思想有关,如此一来,整个社会提倡妇女守贞或追随亡夫而去。
网络配图
其实这2种说法都不全对。首先蒙古人虽然有人殉制度,但更有“继婚”制度,也就是子娶父妻,因此,妃嫔殉葬并不是必须的。另外,程朱理学在明初也只是刚刚萌芽,尚未达到全盛,其影响并不大。
其实,朱元璋推行此项制度是为了避免后宫干政。朱元璋死前特地强调,被他宠信后的嫔妃必须追随他而去,就是为了避免这些女人勾结外戚或宦官,来毁灭祸害朱家江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