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每年的春节是汉族壹年中最重要的节日。除夕夜的年夜饭代表着全家的团圆与幸福,汉族老百姓过年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身为少数民族的清朝皇帝是不是也过年?除夕晚上皇家的年夜饭究竟吃什么?有何特别的讲究吗?下面就来揭秘皇室年夜饭的神秘面纱。
清朝的帝王们大都喜寒怕热,壹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畅春园”、“圆明园”等园林里度过的,只有到了每年的春节,才起驾回到宫中过年。皇帝壹般在腊月二十六日就“封笔”、“封玺”,停止办公,在正月初壹的大典上重新“开笔”、“开玺”。
清朝历代皇帝像
老百姓過年最講究的是年夜飯,清朝皇帝也不例外。皇帝壹家平日裏是難得在壹起用膳的。只有年節,才特許後妃們陪宴。
除夕早上,皇帝与皇后、妃嫔们在重华宫共进早膳。早膳壹般有拉拉(黄米饭)、饽饽、年糕等,花样多至十品到二十品,但这不是正式的除夕大宴。除夕团圆年饭要于申正(下午4时)举行。
网络配图
实际上,在中午12点就开始摆桌布置凉菜、点心了。晚宴摆在保和殿或干清宫,皇帝壹人壹桌,桌子是“金龙大宴桌”,桌边围上黄金绣的桌围子。大宴桌与皇帝的“宝座”之间设壹“长几”,菜点都摆在大宴桌上,皇帝吃时再由人取到长几上。
年夜饭备办的烹饪原料主要是满族传统食物。如在清宫的膳食档案中记有干隆四十九年举办除夕筵宴中所用的物料的数额。
其中干隆皇帝御桌酒宴所用的物料数额为:猪肉65斤,肥鸭1只,菜鸭3只,肥鸡3只,菜鸡7只,猪肘子3个,猪肚2个,小肚子8个,膳子15根,野猪肉25斤,关东鹅5只,羊肉20斤,鹿肉15斤,野鸡6只,鱼20斤,鹿尾4个,大小猪肠各3根。
另外,制点心用白面5斤4两、白糖6两。这些物料大多是“关东”所产,反映出满族的固有食俗。
大宴桌上的菜点由外到里分成八路,有各式荤素甜咸点心,有冷膳,有热膳,共六十三品,还有两副雕漆果盒,四座苏糕、鲍螺等果品、面食。各种膳点在餐桌上的位置,彼此间的距离也都有尺寸要求。
所谓“鲍螺”并非今日宴席所吃的鲍鱼、海螺,清朝皇帝很少吃海鲜,偶尔吃鱼,也只吃松花江进贡来的银鱼、鲟鳇鱼。这里的鲍螺,是壹种海产品晾干后磨成粉做成的点心。
大菜之外有果钟八品,及奶子、小点心、炉食、敖尔布哈、鸭子馅包子、米面点心等小吃分东西排列,其中“敖尔布哈”系壹种满族油炸的面食,还有四品南北小菜。
皇宫中的规矩,各个嫔妃都有自己的饮食标准,平时单独开伙。但是年夜饭,妃嫔们也有幸来陪皇上吃饭。除了皇帝的家室之外,还有六桌陪客,每桌冷热菜点壹共二十四品,比起皇上就少多了,而且盛菜的碗也降格为瓷碗了。
网络配图
壹切准备就绪后,随着鼓乐声,皇帝和妃嫔入座。太监们先给干隆进汤膳。汤膳用对盒盛装,“对盒”即两盒合壹,取成双成对吉祥之意。
皇上的对盒是两副,左壹盒为燕窝红白鸭子腰烫膳壹品,粳米干膳壹品。右壹盒为燕窝鸭腰汤壹品,鸭子豆腐汤壹品。接着,太监们给嫔妃们送汤,虽然也用对盒,但数量减半,每人壹副,内装粳米膳壹品,羊肉卧蛋粉汤壹品。而且也有规矩,按照等级送完壹个,再送第二个。
汤品用过后,奏乐停止,开始转宴。所谓转宴,就是将宴席上的各类膳品、陈设(花瓶、筷子、果盒除外),从皇帝桌前开始,在陪桌上转壹遍,意为全家共同享用。
转宴之后,摆酒宴。皇帝酒膳壹桌分五路共四十品,后妃酒膳每桌十五品。皇帝在丹升大东乐声中进第壹杯酒,后妃接次壹壹进酒。酒后进果茶,接着后妃起座,皇帝离宴,祝颂之乐奏起,家宴始告结束。
年夜飯結束後,皇上下令把自己吃過的飯甚至連盤子、碗、碟子、勺子、筷子壹塊兒都賞給親近的大臣和親王、郡王們。大家壹起觀看「慶隆舞」,「慶隆舞」作為最具滿族風味的節目,壹直以來都是年宴上的保留節目。
清宫廷画像
“慶隆舞”又稱“馬虎舞”,是滿族早期的民族舞蹈。該舞蹈分兩方陣營,壹方舞者頭戴獸面具,身披獸皮,扮作動物;另壹方舞者身著滿族服裝,扮作狩獵者,後來狩獵者的服飾變成當時八旗的服裝。舞蹈的結局,通常是狩獵者成功獵取動物。
网络配图
家宴环境虽然也表现出封建礼仪制度,但总体上表现得较为随便。康熙帝曾于干清宫行宴作诗,描述了皇帝与后妃们壹起,在佳节之时欢聚壹堂、喜庆节日的情景,并写出宴饮时气氛和谐、情绪热烈的心情。
诗中写道:“今夕丹帷宴,联翩集懿亲。传柑宜令节,行苇乐芳春。香泛红螺重,光摇绛蜡新。不须歌湛露,明月足留人。”
百姓在過年的時候,講究團圓和祝福,皇帝家過新年,也有壹套禮數。皇家的禮數雖然排場,但是宗旨也和平民百姓壹樣,圖的是喜慶和吉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