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如果慈禧知道这位画家还另外为她画了一幅肖像,她还会对他说“Good”吗?
当一位荷兰画家把他绘制的肖像小样交给慈禧审阅的时候,太后出人意料地用英语评价道—“Good!”
这是1905年曾经真实发生的一幕。慈禧讲出这句英语并不奇怪,此前,她曾多次问过当时担任外务部右侍郎的伍廷芳,英语中“好”字怎样说。慈禧也曾向伍博士问过其他一些英语词汇的发音。不过,也许由于潜意识的作用,她从来没有问过英语里用得最多的两个词汇—“谢谢”和“对不起”。不管怎样,说“Good”,证明慈禧对这幅画十分满意。然而,对画家来说,令客户满意的作品,一定是最真实的么?至少,这位叫做华士·胡博(HubertVos)的画家心中,大概不作如是想。如果说“Good”的慈禧太后知道他此时心中打的主意,只怕会改用满清十大酷刑来招待这位客人。因为,这位荷兰画家还另外为她画了一幅肖像,太后并没有见过。
网络配图
如果到颐和园参观,在德和园里可以看到一幅镶嵌在落地镜框里的油画,高234.5厘米,宽144厘米,画中的慈禧坐在硬木靠椅上,透视合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显得保养极好。2007年专程从荷兰赶来修复这幅油画的文物专家安娜·范·格里文森评价道:“几乎可以感到太后脸颊上脂粉的质感。”在很长时间里,人们都认为这是慈禧的油画肖像中最为真实准确的一幅。能得到这样的评价,与华士·胡博的艺术造诣是分不开的。
华士·胡博,本名HubertVos,1855年生于荷兰,在中国期间一度用名胡博·华士,但被清朝官员提醒在中国姓应在前,于是改而自称华士·胡博。他是荷兰最出色的肖像画画家,曾为荷兰女王、朝鲜国王、李鸿章、袁世凯等绘制过肖像。他是欧洲最早开始重视有色人种肖像画的艺术家,也是唯一为慈禧画过像的男画家。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德和园里这幅画,并不是华士·胡博为慈禧所绘的唯一肖像。1906年,他在巴黎画廊展出了另一幅慈禧的画像。画中的慈禧完全没有德和园所存油画中的慈祥温和,而是带着咄咄逼人的表情。展出中曾有报刊评价此画—“最佳处就是双眼,让人直视片刻就不得不闪避开,仿佛这位东方的太后就在你的面前,肆意燃烧着她的权势和淫威。”这幅画现存于哈佛大学福格美术博物馆。
颐和园和巴黎画廊,哪一幅肖像才是慈禧的真容?
那么,这两幅画中,哪一幅更接近真实的慈禧呢?华士·胡博虽然曾两次访问晚清的中国,但是他见到慈禧并为其画像的机会,只有一次。
华士·胡博第一次到中国,是1899年。说来这次旅行颇有些浪漫,那是他环球结婚旅行的一站,他娶了夏威夷公主凯克拉尼(当时夏威夷在一位女王的统治之下,还没有并入美国)。在中国,他曾经为庆亲王奕劻、李鸿章、袁世凯等画像,并曾提出想为慈禧和光绪画像,但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不过这几张画还是为他带来了机遇。1905年,慈禧命人邀华士·胡博来中国为自己画像,其原因据说是因为看到了胡博为奕劻所绘肖像,十分欣赏。
网络配图
1905年6月,经伍廷芳邀请,胡博来到北京。从6月20日开始,共画了四次,但他并不知道绘画的地点。他的记述称,是从兵部衙门随同伍廷芳和载振前去画像的,“走入城关,看到荷塘环绕花园,乘小船进入,而后在殿宇中等待太后的到来。”后人估计,胡博作画的地点是中南海,在当时慈禧经常居住的仪鸾殿附近。胡博回忆当时“光从左侧射来”,这正是巴黎展出的那幅画很鲜明的特征。在这里,胡博画出了肖像的小样,而后在酒店将作品完成,在获得酬劳后离开中国。三年后,慈禧死去,胡博再不曾见过这位太后。
由此可以推断,两幅画像,描绘的都是1905年的慈禧,时年69岁。显然,在巴黎展出的那幅慈禧肖像,更为符合这个年龄。
也有与此结论相反的证据。首先,现存当时慈禧的照片中,其形象与德和园的画像更为接近。颇有人回忆慈禧晚年保养得法,显得比真实的年龄年轻。不过,考虑到当时的照片都要经过严格的修版,真人与照片相差很大的现象并不罕见。其次,在胡博的回忆中,绘画现场宝座后面是竹林图案的帘子,慈禧身边有盛放苹果的盘子,两边还有孔雀毛大扇。这些,都与德和园画像的背景更为一致。
然而,胡博在回忆中讲到,他最初试图绘制的慈禧肖像,是“希望画成背景较暗,略带神秘色彩的图画”。在巴黎展出的慈禧肖像正是如此,一条龙在背景中似隐似现。也许这幅画才是胡博心中理想的创造?
慈禧并不想要一张完全真实的画像
不妨再看看胡博关于绘画过程的详细描述。他说,在巴黎展出的慈禧肖像,是离开中国后参照他在北京所画小样绘制的。这个小样显然不是慈禧审阅过的那个,而是他当年6月20日第一次绘画后制作的另一个小样。这是因为,在6月20日的绘画完成小样后,清廷方面曾提出一系列更改要求,包括:去掉眼睛上下、鼻子等处的阴影,眼睛加大,眉毛要直,嘴角要朝上,嘴唇要丰满。据说,这是慈禧亲自提出的要求。
胡博正是根据这个要求完成了第二个小样,先经过载振等人的审阅,感觉满意后再次转交慈禧。这一次,慈禧又提出眼睛要向上睁开一点。这样,再次修改的小样才成为德和园保存肖像的蓝本。可以看出,德和园肖像上,这些修改意见都得到了充分的响应。胡博也明白了,慈禧并不是如自己所推测的那样想要一张完全真实的画像。
网络配图
巴黎画廊中的慈禧,双眼上下都有明显的阴影,突出了眼袋的存在,而且明显画出了弯曲的眉骨,显示慈禧的眉毛是重新画过的。鼻梁更加坚挺,突出了额头的川字文,嘴角很明显地向下弯曲,嘴唇棱角分明—在西方这或许都是表达人物具有强大决断力的一种手段,但东方人看来,是有一点女生男相,可能感到不舒服。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慈禧才要求进行修改。
由此可以推断,巴黎画廊的作品,与胡博的第一个小样更加接近。换句话说,也就是与真实的慈禧更加接近,因为胡博在制作第一个小样的时候,目的肯定是尽量真实。
仔细端详这幅肖像,诚如胡博对慈禧的描述—“坐得笔直,显出坚强的意志,脸上皱纹也带着深意似的。”也只有这样一个刁悍的那拉氏,才能够解释那个时代一件件令人惊怵的往事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