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蜀亡后,吴国独自面对魏(晋),不但支撑16年之久,甚至在战略上似乎也占据了主动。为什么?晋国受到以下四大因素牵制。
一是西南蜀地新平,需要时间巩固。西晋泰始八年(272年),蜀人张弘叛晋,杀掉晋国派驻益州的刺史皇甫宴。蜀亡已逾9年,晋国在益州的最高军政长官竟然被干掉,可见张弘之叛动静不小,蜀地还不太平。
网络配图
二是西北鲜卑起义,长期镇压无果。西晋泰始五年(269年),甘肃和宁夏一带的鲜卑族不堪忍受西晋的欺压与盘剥,在秃发部首领树机能领导下起义,270年围杀秦州刺史胡烈(此人在荆州刺史任上曾于268年击退东吴名将施绩对江夏的进攻),败西晋尚书、安西将军石鉴,271年斩凉州刺史牵弘,278年杀凉州刺史杨欣。树机能起义绵延近10年,严重威胁晋国后方,使其不能专心伐吴。晋武帝一想到这事,连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香(每虑斯难,忘寝与食),在朝堂上问“谁能摆平树机能,打通凉州?”(谁能为我讨此虏通凉州者乎?)一时竟无人应答。
三是吴有名将陆抗,晋军非其对手。陆抗(226~274年)是东吴名将陆逊之子,完全遗传了其父的军事天才。东吴赤乌八年(245年),陆逊因掺和孙吴皇室继承人的家事,受谗并遭到孙权误解,含恨去世。陆抗时年20岁,接替其父领5000兵马。次年,陆抗与孙权依仗的大将诸葛恪互换防区,诸葛恪到后,发现陆抗的营地正规严整(抗临去,皆更缮完城围,葺其墙屋,居庐桑果,不得妄败。)而自己留给陆抗的兵营却又脏又乱,十分惭愧。这件事足以说明陆抗治军十分严格。东吴建衡二年(270年),陆抗接替大司马施绩镇守荆州(相当于武汉军区司令),2年后的一次实战中,陆抗的军事才华大放异彩。
网络配图
274年,吴国西陵督(相当于西陵军分区司令)步阐率军1万投敌。陆抗闻讯,率军3万平叛。晋国名将羊祜抓住战机率8万晋军主力来攻,以一部兵力赴西陵救步阐,主力则直指荆州大本营江陵(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陆抗识破了羊祜围魏救赵之谋,不但成功平叛,也守住了江陵。是役,吴军总兵力仅为晋军三分之一,但在陆抗指挥下取得全胜,对晋国上下形成了有效震慑。羊祜实为晋国第一名将,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战以绝对优势兵力和绝好的战机把握,居然败给陆抗,其他人哪敢再轻言犯吴。后来,唐代封古代名将64人,宋代为72位古代名将设庙,陆抗都榜上有名。
四是平吴需建水师,短期不能奏效。水军对攻吴的重要性在夷陵之战中可见一斑。西蜀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为替关羽报仇,几乎倾全国之力伐吴。但蜀军不行水路而走陆路,这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因素。东吴大都督陆逊起初十分担心蜀军水陆并进,在知其“舍船就步”时,非常自信地向孙权进言:“请您高枕无忧,不必害怕。”(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3])刘备水师未备就急于攻吴,遭致惨败,晋国不能不引以为鉴。
可见,蜀亡后的16年中,魏(晋)西南有蜀民之乱、西北有鲜卑之叛、南有陆抗之守、政有固本之需、军有造船之务。这五方面的制约,使吴国获得16年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可惜吴国皇帝孙皓昏庸,没有把握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