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清朝时期的刘墉,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宰相刘罗锅。在电视荧屏上,刘罗锅总是被冠以“宰相”的头衔,由于宰相一职在人们的意识里,是位高权重的,按行政级别来讲,是仅次于皇帝的职位。也许电视荧屏上是为了收视率或者为了体现人物的重要性,而用了“宰相”一词。其实熟悉中国古代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在清朝是没有宰相这个岗位的。为什么呢?因为宰相一职在明朝朱元璋时,就被他废除了。
网络配图
从朱元璋之后的皇帝开始,都没有宰相一职。但是没有宰相岗位,并不代表没有人行使宰相的权利,或者说干宰相的活。不然这些活都让皇帝干的话,那皇帝不得累死。所以后来的一些皇帝就用其他的职位来代替宰相的职位。到了清朝时期,名义上的宰相,其实是内阁大学士和首辅军机大臣。能将这两个职位全部当上的话,那才是真正的位高权重,但是贪官和珅做到了,他把这两个职位都兼了。刘墉只是在乾隆五十年才从吏部尚书升到大学士岗位的。
刘墉在清朝干过很多岗位的工作,但是有一份工作干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那就是教皇子读书的岗位,叫上书房总管。这个差事不好干啊,教皇子读书,干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尽管刘墉小心谨慎,没有遭来杀身之祸,但是也会犯错误。比如有段时间,皇子们都产生了厌学情绪,就经常旷课。
网络配图
这事被皇帝知道后,非常生气,皇帝将皇子们都叫来,还有上书房的老师们都来了,皇帝问皇子们为什么要旷课,其中的皇十七子委屈地说:其实我们每天都来的,只是到了教室之后,老师迟迟不来,所以我们就散了。
皇帝听后,立马质问刘墉:到底怎么回事?你为什么不来学校值班?刘墉遮遮掩掩的说了一句:工作太忙了。这下皇帝发怒了:你们大多数人是朝廷的内阁学士和翰林,清闲得很,能忙到哪里去?教孩子们念两句书,能耽误你们多少时间?据《清稗类钞·教育类》记录,原文是这样的:“多系内阁学士翰林,事务清简,并无不能兼顾者,何得旷职误功?”
网络配图
就这样,刘墉因为玩忽职守,被降职成侍郎。但是没过多久,皇帝怒气消了,又官复原职,毕竟刘墉确实是个有才能之人。他的才能不光体现在当官上,他还是非常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刘墉在朝廷上如履薄冰了一辈子,也算是寿终正寝的,在嘉庆九年,刘墉卒于官,享年85岁。卒后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谕祭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