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贵族乱伦却要平民女性为男子守节殉夫 唐朝贵族出行

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李渊时代虞世南应昭为秦王李世民府监写《列女传》以装饰屏风。李世民登基后即在《即位大赦诏》中明确表示:“节义之夫,贞顺之妇,州府列上,旌表门闾。”唐朝立国之初,就要求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将贞女烈妇的事迹上报。

  这种政府性的积极提倡与奖励贞女节妇的举动,无疑潜移默化的加强了唐朝妇女的贞洁意识。

网络配图

  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36岁死了后,唐太宗曾大力宣扬其写的《女训》三十卷,尽管《女训》已经失传,其内容已不可考。但从长孙皇后曾说过的话“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从乘舆。”“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妾以妇人,岂敢愿闻政事?”等等来看,《女训》的内容无非是劝导女人三从四德、守节甚至殉夫,宣扬男主外女主内等等思想内容……唐太宗死后为什么连十几岁的小妾们让其出家做尼姑到感业寺为自己守节。武则天也曾是一名节妇,万幸她和李治勾搭上才没当成永远的节妇。从李世民一系列的措施可见唐政府对妇女贞洁的重视。

  魏徵寿在缺少文献资料的情况下编写《隋书》,在许多前朝重要名人都无传的情况下却不忘写列女传。

  《隋书列女传》开篇说:自昔贞专淑媛,布在方策者多矣。妇人之德,虽在于温柔,立节垂名,咸资于贞烈。温柔,仁之本也;贞烈,义之资也。非温柔无以成其仁,非贞烈无以显其义。……观夫今之静女,各励松筠之操,甘于玉折而兰摧,足以无绝今古。故述其雅志,以纂前代之列女云。

  结尾,史臣曰:夫称妇人之德,皆以柔顺为先,斯乃举其中庸,未臻其极者也。至于明识远图,贞心峻节,志不可夺,唯义所在,考之图史,亦何世而无哉!

  柳宗元在《河间传》中说:“闻妇之道。以贞、顺、静、专为礼。若夫矜车服耀首饰。族出讙闹以饮食观游。非妇人宜也。”李翱《杨烈妇传》:“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从这些唐朝男人的文章言论中可以看出强调妇女的贞洁重要。

网络配图

  孟郊《列女操》:“贞妇贵徇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去妇》:“一女事一夫,安可再移天。”《静女吟》:“艳女皆妒色,静女独检踪。任礼耻任妆,嫁德不嫁容。”张籍《节妇吟》:“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虽然这首诗作者以自己比喻节妇,但也渗透出作者及唐朝男人内人深处要求渴望女人守节的意识。白居易《妇人苦》:人言夫妇亲,义合如一身,及至生死际,何曾苦乐均。妇人一丧夫,终身守孤孑;有如林中竹,忽被风吹折,一折不重生,枯身犹抱节。邵谒《金谷园怀古》:“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美人抱义死,千载名犹彰。”《贞女墓》:“生持节操心,死作坚贞鬼。至今坟上春,草木无花卉。”从大量的唐朝文献及诗歌表明,唐朝不止要求妇女守节从一而终,而且具有极其浓烈的压迫妇女的社会氛围。

  在政府的提倡与奖励下贞洁观念已深入唐朝女人的心里。唐朝宋若莘、宋若昭姐妹写的《女论语》开宗明义第一章立身就说:“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女论语》的第十二章就是守节:“第一贞节,神鬼皆钦。有女在室,莫出闲庭。有客在户,莫露声音。不谈私语,不听淫音。黄昏来往,秉烛掌灯。暗中出入,非女之经。一行有失,百行无成。夫妻结发,义重千金。若有不幸,中路先倾。三年重服,守志坚心。保持家业,整顿坟茔。殷勤训子,存殁光荣。”这些都表明唐朝提倡妇女贞洁提倡从一而终。在这部《女论语》中你可以找到“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男女授受不亲”、“笑不漏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女论语》的出现可怕在于是唐朝女人写的,可见唐朝政府对女人的礼教已经深入唐朝妇女的心……

  中国历史上四大约束女人的性道德经典作品“女四书”,唐朝占了俩《女论语》、《女孝经》(其它为《内训》、《女诫》)。还不包括曾说过:“母鸡啼鸣必定遭致国破家败。”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无垢撰写的已经失传的《女则》三十卷。如果《女则》得以流传,那中国就有“女五书”了。

  《新唐书》、《旧唐书》皆有列女传为妇女守节歌功颂德。《朝野佥载》等唐代笔记都有赞美唐朝妇女守节,“丈夫以义烈标名,妇人以守节为行。”“守节而死,虽死犹生!”“受贼辱,不如死。”“义不以身受辱。”“妾不幸年少,义不苟活;今日之事,愿先就死!”“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吾乃今见妇之心。”“命之所遭,义无离贰。”这些都是唐代妇女的守节名言。

  唐朝女人甚至写诗表明自己的守节志向,周仲美《书壁》:“妇人义从夫,一节誓生死。”程长文《狱中书情上使君》:“妾家本住鄱阳曲,一片贞心比孤竹。”唐朝妇女贞洁意识哪里淡薄……

网络配图

  新、旧唐书列女传都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房玄龄病重将死,对妻子卢氏说:“我死之后,你还年轻,不必为我守寡,好好地对待你将来的丈夫。”房夫人卢氏为表示自己守节,大哭后竟剜了一只眼睛出来,立誓不嫁。《大平广记》还记有,唐朝卫敬瑜的妻子年纪十六岁时丈夫就死了。她割掉耳朵立誓,决不改嫁。唐朝文昌左丞卢献的二女儿丈夫早早去世,立誓不再改嫁她竟剪去了满头秀发。唐朝女人为表示自己不在改嫁竟不惜剜下自己的眼睛、割掉自己的耳朵、剪去自己的秀发等等,由此可见唐朝妇女守节意识之强烈……

  《朝野佥载》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沧州弓高人邓廉娶妻李氏,结婚未满一年邓廉就去世了。李氏年方十八,矢志守节,为丈夫的亡灵摆设牌位,“每日三上食临哭,布衣蔬食六七年。”李氏年纪轻轻独居久了难免想男人,这本是正常现象。李氏忽于一夜梦见一位男子,容貌举止甚为端庄笃诚,欲求李氏作自己的配偶,李氏在梦中没有应许他。从此以后,李氏几乎每夜都能梦见他,但李氏始终未接受他的请求。李氏以为他是个精魂鬼魅,便写了符咒驱除他,结果未能如愿。不禁感慨地说:“吾誓不移节,而为此所挠,盖吾容貌未衰故也。”于是竟用刀割掉了秀发,从此身上的麻布衣服也不洗涤,鬓角蓬乱也不梳理,脸上身上布满了尘垢。最后唐人为宣扬贞洁竟编出那“鬼”的敬佩的感言来:“夫人竹柏之操,不可夺也。”沧州太守知道此事后为了表彰李氏的贞节,在她的门前修建了牌坊,“郡守旌其门闾,至今尚有节妇里。”由此可知道唐朝对妇女贞节的重视。

  大诗人白居易《蜀路石妇》:“道傍一石妇,无记复无铭。传是此乡女,为妇孝且贞。十五嫁邑人,十六夫征行。夫行二十载,妇独守孤茕。其夫有父母,老病不安宁。其妇执妇道,一一如礼经。晨昏问起居,恭顺发心诚。药饵自调节,膳羞必甘馨。夫行竟不归,妇德转光明。后人高其节,刻石像妇形。俨然整衣巾,若立在闺庭。似见舅姑礼,如闻环珮声。至今为妇者,见此孝心生。不比山头石,空有望夫名。”这里讲述着一个唐朝妇女执守妇道的守节故事,并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赞扬,为她刻石像表彰其守节。这和为妇女立贞洁牌坊同出一辙……

网络配图

  唐朝社会甚至不止要求女性守节,甚至还要求殉夫。关盼盼本是风尘女子被徐州守帅张愔纳为妾。白居易曾见过其歌舞不禁写下“醉娇胜不得,风嫋牡丹花”赞美她。不久张愔病逝,关盼盼难忘张愔,为其守节,独自生活十年。当白居易听闻了关盼盼守节一事,认为她守了那么久的节还不够,因该以死殉夫留下贞节美名。于是写诗一首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关盼盼读到这首诗后绝食十天而亡。唐朝的男人连妓女都要守节的地步,守节十年还不够还要以死殉夫才能留下贞节美名。唐朝礼教真是害人不浅,唐朝上层贵族可以乱伦,却让广大的普通妇女守节……

  《旧唐书列女传》说:“女子禀阴柔之质,有从人之义。前(唐)代志贞妇烈女,盖善其能以礼自防。”《新唐书列女传》说:“唐兴,风化陶淬且数百年,而闻家令姓窈窕淑女,至临大难,守礼节,白刃不能移,与哲人烈士争不朽名,寒如霜雪,亦可贵矣。”这恐怕是对唐代妇女贞操意识最贴切也应该是最权威的总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