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间谍是谁,孔子也是间谍 中国历史最早用纸绘画的是谁

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间谍,在中外历史上一直是相当活跃的一个特殊群体。被称为我国古代第一部兵书的《六韬》中已出现“间谍”一词,其中的第三卷《龙韬》里曾记载:“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间谍,不论是此名词,还是具体的人,在中国出现的时间都很早。在托上古周初姜太公之名而写的古兵书《六韬》中,已经出现了“间谍”一词,第三卷《龙韬》中有这样一句话:“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在战役开始之前,选派八名“游士”到敌国侦察,收集政情资讯和社会舆情,了解敌人真切意图,进行间谍活动。由此可见间谍在中国出现时间之久远。实际上,《六韬》中所记的“间谍”,并不是中国最早的间谍,在比周代更早的夏代就有了间谍。

网络配图

  中国公认的间谍第一人,是夏代前期出现的“特工”女艾。他是夏国君寒浞之子,生活于公元前二十世纪前后。《左传·哀公元年》中“少康使女艾谍浇”一语,说的就是他。夏国君少康利用女艾,成功杀掉了政敌浇,恢复夏朝正统,实现了“少康中兴”。“女艾谍浇”,是古代中国间谍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清代学者朱逢甲在《间书》中认为,中国古代“用间始于夏之少康”。

  古代间谍都是靠什么来活动的?从史料记载来看,早期间谍的一大利器,是以色诱人,早期使用女色更为普遍,中国兵书称之为“美人计”。西方间谍的鼻祖,也是一位女性,她是生活于公元前十世纪前后、名叫娣莱拉的菲利斯女人,但中国女谍更早于西方。这也是人类间谍史上最古老的搞情报手段。如夏朝,其因间谍而中兴,也因间谍而亡。这个亡夏的间谍名叫妹喜,她是夏末代国君桀的宠妃。

  对于妹喜的间谍身份,有两种说法:一是,她是被夏灭掉的有施国暗派的“女特工”,借性贿赂的便利,成功地打入了夏王室内部;另一种说法是,她是被中国历史上著名间谍伊尹策反的。伊尹又名伊挚,他不仅是中国古代早期的名谍,还是中国厨师的“祖师爷”。伊尹曾先后两次进入夏境内进行侦察活动,第二次时妹喜说出了夏王朝的兵力分布情报,商汤就此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作战方针,一举灭夏。

  这类通过女谍进行情报搜集和暗杀活动的,史上事例有很多。最为香艳的女谍故事,当属西施。有“沉鱼落雁之容”的西施,和另一美女郑旦,带着越国大夫范蠡的密令,成功完成了搞垮吴国的使命,将女色的功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网络配图

  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国间谍的“黄金年代”。在国家军事间谍之外,集中出现了一批为诸侯国和利益集团服务的“私家间谍”。当时非官方“特工”十分活跃,几乎各个阶层都有间谍。当时私人间谍的招募有“养士”和“收弟子”两种主要方式。魏国信陵君、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这“战国四君子”都曾养士数千,这些“士”,有的是专门负责搜集情报的特务;有的相当于现代间谍中的暗杀特工,专门负责灭口和破坏。“养士”是当时流行的间谍培养方式,而“收弟子”则较为隐蔽,甚至不少现代间谍史研究学者都未能注意此现象。

  相传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有72人最优秀,人称“七十二贤”。孔子是鲁国人,一生最主要的经历是带着众弟子周游列国,搞外交游说。孔子生前亲手安排和导演的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一轮游说,是选派子贡出访齐、吴、越、晋四国,搞“间谍外交”。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其天生就是搞外交、做间谍的料:能言善辩,办事干练。这么说孔子,可不是一种猎奇和想像,而是有充分史实根据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在自己的祖国鲁国存亡之秋,孔子适时启动了“间谍外交”。结果“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意思是,子贡一出马,保全了鲁国,搞乱了齐国,吴国因此灭亡,晋国得以强盛,越国称霸一方。

网络配图

  子贡采用了何种手法,得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清人朱逢甲引用《李卫公·兵法》的说法,认为是“间邻”之法。“间邻”之法,实质上就是“离间计”。古代中国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孙子曾将间谍划分为五大类型,即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间”。所谓“生间”,与“死间”相对,通俗说就是能活着回来的间谍,子贡属于“生间”。孙子强调,“生间”对人选要求严格,最重要的一点,要有“贤才智谋”。子贡正是这样,可以说子贡是古代中国间谍中的智慧超人。孔子当时选人时,第一个请缨的并不是子贡,而是子路,孔子未予同意;随后子张、子石分别要求前往,孔子也未同意,“子贡请之,孔子许之”。

  秦汉以后,间谍便成封建皇帝维持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重要工具。与前期不同,这之后从事间谍活动的人员中出现了新角色,即宦官身份的间谍。宦官即太监,一直到晚清,太监谍影都未消失。搞情报、暗杀、缉捕、刑侦、逼供……间谍无所不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