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在古装剧中,皇帝下旨开头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对此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那么你知道问什么要用这一句作为开头吗?又是哪个皇帝首倡的呢?
皇宫里的太监拿着金色的圣旨缓缓走来然后大声念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然后在场所有人都跪下,这样熟悉的一幕,是我们在许多古装电视剧中都会看到的,近日却受到不少网友的质疑,他们表示,这八个是朱元璋最先提出的,却频频出现在两汉唐宋类古装剧里,文字也玩穿越啊!这是真的吗?朱元璋为什么会提出这八个字?在这之前,圣旨又是用哪句话开头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弄清“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的来历,记者联系上了徐州圣旨博物馆的馆长周庆明。周馆长表示,古装电视剧里的场景都是经过演绎的,真正的圣旨外貌多样,并不都是金黄色的一卷布,金属、石头、竹片、纸张都曾经是圣旨的载体;圣旨写作格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是规规矩矩按格式写,也有的随意洒脱想到什么写什么;就连圣旨的叫法,在很多朝代也不是“圣旨”。
“最开始的时候,皇帝下达命令并没有称为圣旨。反而是臣子们,经常将‘圣’字挂在嘴边,以表对皇帝的仰慕,自然而然衍生出了‘圣旨’这样的敬称。”周馆长告诉记者,目前可以检索到最早的“圣旨”一词,是在汉代蔡邕的《陈政事七要疏》中。
不叫圣旨,那皇帝该如何称呼自己下达的命令呢?记者查阅了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圣旨大观》一书。书中是这样表述的:相传炎帝见嘉禾而作“穗书”,黄帝见景云而作“云书”,少昊作“龙凤书”,帝尧作“龟书”,皆可视为“圣旨”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圣旨按其类别被称为“命”“令”“政”。直到宋代,皇帝和大臣们才开始通称帝令为“圣旨”。元朝戏曲繁荣,帝王故事、历史演义屡屡被搬上舞台,“圣旨”也随之成为了妇孺皆知的词语。
不管名字叫不叫“圣旨”,皇帝的旨意都会受到臣下和百姓的重视,而皇帝本人为了以示郑重,往往也会选取一些固定的词语或句子作为圣旨的开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唐代的圣旨,一般都由门下省审核颁行,故而其所颁行的圣旨正文开头往往是“门下”两字,例如《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的开头就是“门下,天下之本……”皇帝本人则大多喜欢用天命所归之类的字眼作为圣旨的开头,其效果和“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的即位圣旨中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开头。天命所归的话,有时也可以在唐代看到,比如肃宗即位时称:“朕闻圣人畏天命,帝者奉天时……”;德宗即位时称:“昊天有命,皇王受之”;顺宗即位时称:“朕纂承天序……”。宋代的圣旨写作格式大体上继承了唐代,又有所变化,比如从宋太祖到宋徽宗,即位时下达的旨意都是用“门下”二字开头,另外喜欢用“朕绍膺骏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开头的宋代皇帝也不少。
到了元代,以蒙古语为国语,用蒙古文下达的旨意称为“圣旨”,用汉文下达的旨意称为“诏书”。蒙古族的最高天神是“长生天”,所以元代不论是“圣旨”还是“诏书”,开头都会写上一句“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作为固定开头。
朱元璋刚当皇帝时爱用“参酌唐宋”,十多年后才换用“奉天承运”
元代末年政治腐败,机智灵活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了大明政权。朱元璋觉得,元代气数早就尽了,自己只是顺应天道结束了元代的暴虐统治,所以对“奉天”这个词非常钟爱,总是把“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挂在嘴边。
明史专家马渭源还告诉记者“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不仅将皇宫里规模最大的金銮殿取名为‘奉天殿’,还将南京更名为‘应天府’,甚至有时候还会自称是‘奉天法祖’。这里的法并不是指法律,而是指效仿;这里的祖也并不是指朱元璋自己的祖先,而是泛指整个汉族的祖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朱元璋这么喜欢“奉天”二字,那是不是从登基开始就敲定了圣旨的开头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不是的,”马渭源表示,“要知道,元代统治近百年,早就将汉族的文化和风俗毁得差不多了,唐宋时期写圣旨的那些规矩自然也就失传了。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他要做的首先是确立这个国家的制度,所以在他统治的最初十年里,他经常会写在圣旨里的词其实是‘参酌唐宋’而不是‘奉天承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其实念作“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朱元璋讨厌官僚主义,写圣旨很务实,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没有固定格式。
“特别是在开国的最初十年里,他写圣旨都是直接点题的,所以如果查找朱元璋那个时期的圣旨,会看到类似‘天底下还有这么坏的人’‘有难题解决不了的可以来南京找我’之类的话。”马渭源告诉记者。
后来,随着政权的逐渐稳固,各方面的机制逐渐形成。朱元璋为了进一步阐明自己做皇帝的“合法性”,把手拿的玉圭也刻上了“奉天法祖”的字样,又写出了《御制纪梦》一文,说自己梦游天宫,见到了“道法三清”,紫衣道士授以真人服饰和法剑,为“奉天承运”找到了“事实根据”和理论基础,开始自称为“奉天承运皇帝”。
“之后朱元璋颁发圣旨,开始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作为开头。虽然说奉天承运这几个字在明以前的史料中就有,但用在圣旨的开头,的确是朱元璋首倡。”文史和辞书学学者赵所生告诉记者。
“另外,这八个字最初的读法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后来才慢慢变成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赵所生表示。
朱元璋在皇宫举行背圣旨比赛,19万人赶来参赛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非常关爱老百姓,对于官员则非常严厉。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朱元璋颁布的圣旨内容改编而成的明代重刑法令《御制大诰》中,90%都是苛责官员的。比如,官员贪污了该怎么罚;收粮的基层官员如果雇佣了地痞流氓,该怎么罚。《御制大诰》里很多的圣旨内容都是切实可行的。朱元璋规定所有触犯律法的人(谋反罪除外),只要家里有《御制大诰》,就可以减罪一等。”
马渭源说,洪武十九年,朱元璋还曾经在皇宫举办过背诵比赛,只要《御制大诰》背得好,就能得到皇帝的赏赐,据说有19万人参加了那次背诵比赛。
历史上像朱元璋那样亲自动手写圣旨的皇帝,毕竟不多,他之后的大多数皇帝,都将这个工作交给大臣们去做。因此,圣旨的内容、格式和措词都越来越格式化。比如,为了显示“天”和“皇帝”的绝对权威,明朝中后期的圣旨开头逐渐演变成了“奉”字放第一行,“天承运”放第二行顶格,“皇帝诏曰”放第三行比第二行“天承运”的“天”字低一格的固定格式。
明朝灭亡后,大清入主中原,也说自己的做法是天命所系,所以就效仿朱元璋的做法,下诏书也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作为开头,还将本族发祥地盛京改称“奉天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