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英雄人物故事:《水浒传》的五种读法 水浒传的英雄人物谁被害死

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中国有四大名著。毛泽东说过,谁没有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谁就不是中国人。在座都是中国人,相信都读过这三部小说。对这三部小说,我个人的看法是,《红楼梦》很伟大,但稍微有点贵族化,离老百姓有点远。《三国演义》也精彩,但主要讲上层的政治权斗,不那么接地气。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最接地气的恐怕是《水浒传》。所以,今天我就《水浒传》说说自己的看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从小就喜欢读《水浒》。专业学了宋史后,发现与《水浒传》有一个很大的交集。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就发生在公元1120年前后,恰是北宋的后期。而《水浒传》描写的就是这次起义。作为一部经典来说,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方法。如何读《水浒传》呢?对我们读书人来说,实际上也是一次方法论的训练。《水浒传》有不同的版本,比较完整准确地体现当年作者意图的,是一百回本;七十一回本很多内容被“腰斩”了;一百二十回本,是在明代加入了很多新东西,却加得不那么精彩。《水浒传》的影响已经超出了中国,日本学者也很关注它,著名学者宫崎市定写过一部书,叫作《水浒传中的支那近世社会状态》。在此书的后记中,他讲到,《水浒传》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当然他讲的是学者的读法。作为普通的读者,也有很多种读法。我把它定义为五种读法。

  第一种,历史学的读法。

  宫崎市定的那本书在大陆有了新译本:《说<水浒>:虚构的好汉和掩藏的历史》,将主要内容翻译了过来。书中认为,《水浒传》里宋江起义既然在历史中存在过,那就要尽可能找出背后的历史真实。他的一位学生佐竹靖彦,也写了一本《梁山泊:<水浒传>一〇八名豪杰》,其中最精彩的考证,是对一丈青的绰号和人物的考证。宋江起义中很多人物事迹可能留在了当时的历史记录中。而一丈青的绰号,在南宋初年的文献中也有记载,却是个男的。一丈青扈三娘,这里一丈,换算成现在的长度,有三米左右,怎么都不可能的,佐竹考证得出结论,并不是形容人的身高,而是说人身上的文身,从手指开始,绕着背部、胸部直至脚趾,刺着一条丈把长的青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本学者对于《水浒传》的历史学的读法,其实是效仿中国学者余嘉锡,他早在1939年就著有《宋江三十六人考实》。与杭州有关系的,最后死于涌金门下的张顺,据余嘉锡的考证,在宋江起义时并没有这个人物,而是出现在南宋末年。湖北襄阳城被蒙古军队包围,有一个义勇兵首领叫张顺的,从水路驰援襄阳城,最后死的样子和《水浒》中张顺一模一样。但宫崎市定在写张顺时,却没有提到余先生的书,其实我们的研究要更早一些。下面这张图是清朝《梁山县志》里所体现的水泊梁山的地理位置,但宋江当年造反时是否如此,还是该打个问号的。

  第二种,文学的读法。

  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文学考证的读法:研究水浒传故事本身的演变情况,作者与版本情况。这方面最有名的研究来自罗尔纲先生的《水浒传原本和著者研究》,主要研究《水浒传》的作者和版本源流。第二种,是文学品鉴的读法,这方面比较有名的书有两本。第一本是张恨水的《水浒人物论赞》,对每个人的论赞短小精悍,却相当到位。第二种是马幼垣的《水浒人物之最》,例如说林冲是最悲情的英雄。

  第三种,社会学的读法。

  也可一分为二。一是社会史的读法。社会史和文学史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也是历史,但还是有区别的。社会史的读法,即不管小说的事件是真是假,而通过小说的故事和人物,来研究写作者当时的社会和时代。很明显,作家写一部书,不可能离开当时的社会,就像莫言写《红高粱》,不可能离开高密。所以你就可以将《红高粱》作为有关高密的社会史的东西来读。宫崎市定的那本书有两重性,既考证历史,又研究水浒故事反映的社会情况。另外,就是邓云乡对《红楼梦》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书中的清代风俗。余嘉锡说:“知说部所叙,大体有所依据,真假相半。”故事可以虚构,但故事涉及的细节是不可能虚构的。“即其傅会缘饰之处,亦多推本宋元社会风习,初非向壁虚造。”虚构也是有根据的,不可能闭门造车。比如苹果4还没出来,小说中就不可能写到。

  二是社会学个案的读法。社会学家要研究当时的社会结构,就以《水浒传》为材料来研究宋元社会的结构,虽然是虚构,总有当时社会的影子,将其抽离出来,作为社会学研究的样本。萨孟武的《水浒传和中国社会》,就以《水浒传》故事来分析那个时代的社会情况。例如梁山泊的社会基础是什么,即研究当时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基础。再如小霸王周通老是抢婚,背后就有当时社会的性问题存在。再比如生辰纲,为何要抢,这有什么社会学意义?等等。这种方法恩格斯也讲过。他认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能够提供很多19世纪法国社会的史料。同理,毛泽东读《红楼梦》也是这样。他说过:“《红楼梦》是一部很好的小说,特别是它有极丰富的社会史料。”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四种,故事性的读法。

  这也是一般读者的读法。《水浒传》内涵相当丰富,故事十分精彩,几乎让人手不释卷。老话说“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但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和方法,两个年龄段都可以去读的。但纯故事性的读法,从投入产出来说,不是很经济。

  第五种,实用励志性的读法。

  希望读《水浒》能对自己的工作、学习等等有所帮助。我也看到有提炼《水浒》中权谋的,以便用于职场应对和人际交往。但这种读法读得最好的是毛泽东,直接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我曾写过《毛泽东评<水浒传>:怎样的政治书》。以1949年为界,可以分前后两期。1949年以前,毛泽东要闹革命,推翻蒋介石。1944年,延安京剧院上演《逼上梁山》,毛当晚给主创人员写信表彰。潜台词很清楚,延安就是梁山泊,他就是宋江,领导着“众虎同心归水泊”的伟业。1949年以后有转变,1966年以后更明显。晚年毛泽东在宋江架空晁盖上大做文章,将其作为投降主义来批判。他有两个层面的考虑。一是遗产的交接问题,尤其是不能在文化大革命上,让修正主义的“宋江”来修正;二是盖棺论定的考虑,也就是如何在他身后评价他的历史地位。这是毛泽东晚年发动评《水浒》的主要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