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四川邛窑出土的“节能灯”考古线图。四川邛窑、三峡库区涪陵石沱墓、湖南岳阳和天津曾出土过这种节能灯,重庆博物馆也藏有这样的灯,足见当时的流传地域相当之广。
图片来源于网络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同样体现在古代灯具的设计上。依燃料而分,中国古代的灯有膏灯和烛灯两大类,膏灯即燃油的油灯。油灯的燃料既可以是动物油脂,也可以是植物油。《齐民要术·种麻篇》引汉·崔寔说,麻子油可以“作烛”,也就是说可以用来点灯。《荏蓼篇》也记载:“荏(即白苏子)油色绿可爱……可以为烛。”对于油灯而言,节能首先意味着要省油,因此古代的节能灯便是省油灯。
节能灯流行于宋代。陆游在《陆放翁集·斋居纪事》中言“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并在《老学庵笔记》卷十中更加详细地解释了节能灯:“宋文安公(宋白)集中有省油灯盏诗,今汉嘉(四川芦山)有之,盖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寻常盏为火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独不然,其省油几半。邵公济牧汉嘉时,数以遗中朝士大夫。按文安亦尝为玉津令,则汉嘉出此物几三百年矣。”
过去大家认为真正的灯具到战国时才出现,但实际上不晚于商代,我国就已经有了燃油的灯具,油灯的材质和样式也逐渐丰富多样。战国时期,油灯以青铜材质为主。至两汉,陶质油灯成为主流。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青瓷技艺的发展,瓷质灯开始广泛使用。正如陆游所说,导热比铜慢的瓷质的夹灯盏最为省油——灯壁设计有夹层,灯的一侧开有一圆孔,清水从圆孔注入夹层的下部起到降温的作用。油灯通过冷水降低了燃烧中的油的温度,减少了油的挥发,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川邛窑、三峡库区涪陵石沱墓、湖南岳阳和天津曾出土过这种节能灯,重庆博物馆也藏有这样的灯,足见当时的流传地域相当之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