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将王安石比作李白韩愈,王安石回复十四个字 欧阳修王安石苏轼作文

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学有所成的王安石于庆历二年(1042年)离开江宁府,去汴梁参加决定一生命运的科举。在汴梁城,王安石结识了赴试的同乡曾巩。

  彼时、二人都是白丁,却惺惺相惜从此结为知己。

  当曾巩看过王安石的文章之后,不禁击节叹赏,拿了王安石的文章去请自己的恩师、当时执文坛牛耳的前辈欧阳修点评。在宋仁宗庆历初年,欧阳修的文名已经是远播中外。如果文章可以得到欧阳修的认可,作者立刻就会名扬四海

  果然不出曾巩所料,欧阳修一见王安石的文章,惊叹不已、频频点头。

网络配图

  欧阳修把这位青年俊彥比作李白、韩愈,赠诗赞道: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欧阳修本是希望这位后起之秀可以继承李白、韩愈的功业,一洗凡马万古空的。哪知道王安石志不在此,而是以忝列亚圣门墙为幸事,所以他在答诗中写道——

  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

  通过答诗,王安石委婉、明确的表达了他的志向所在,对于欧阳修这样成名已久的大家赏识,他的表现让人难以理解的同时,进而会令人生出此人不识抬举之感。

  王安石这是怎么了?

  王安石,直到今天仍是一个无法盖棺定论的历史人物。后世一些人出于政治需要刻意把他列入了法家人物行列,对儒家大加鞭挞,似乎王安石是一个奉法反儒的急先锋

  公允地讲,王安石是一个深受孔孟文化影响的儒派人物。如果强要往法家上靠的话,至多可以说为一个援法入儒的新儒。也可以视为融儒、释、道三家之学为一身的新派宋儒。

  王安石认为:圣人并非是生而知之的,而是后天的学养形成。之所以是圣人,完全是在学习中勤于思考的原因。王安石以为:“万物莫不有至理焉,能精其理则圣人也”。

网络配图

  在王安石看来,即使是普通的贩夫走卒,只要是精通其理,同样是圣人。他这种惊世骇俗的思想,在那些自诩为孔孟传人的腐儒眼中看来完全是一种离经叛道,自然是无法容忍的。

  其实,王安石身上有许多的行为是时人无法理解的。

  在建康读书的同时,王安石非常注重社会调查,儒家经典外的学问也是他学习的范围。对农夫、女工他一样虚心请教,借此印证圣贤之学的正确可靠与否。在对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理解与认识之后,更坚定了他刻苦读书的决心。

  难能可贵的是,王安石对于传统儒家文化,并不是墨守成规奉为圭臬,对孔孟之道他持批判继承的态度。对于圣人之学,王安石也大胆提出了自己看法。直抒已见:“言而无理,虽周、孔所不敢从”。并用不拘泥于前人传注,大胆思考、发前人所无,师古而不泥古。这样一来,日久形成了自己在学术上的认识与深刻理解。

  这也是他各方成就超过许多同时代人的重要原因。饱受非议,则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罢了。

网络配图

  上者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身,其次立言。欧阳修以为王安石是个立言的人,但是王安石的目标却是:立德。

  只有圣人才能立德。王安石的目标就是成为圣人。孔孟之后的第三圣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