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和与朱厚熜明争暗斗过大招 杨廷和谋害朱厚照

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他战阵千场,未逢一败,平定倭寇,戍边蒙古;他是鲁班再世,一生发明制作了多种冷热武器,并且是开创了多兵种联合作战模式的世界第一人;他是军中杜甫,几百首马上诗歌,堪称明诗精品;他是大明武神,戚家拳、枪、刀三绝,名震天下。史学名家黄仁宇先生感叹说:在可能的范围里,戚继光已经做到至矣尽矣!一起来看明朝大佬戚继光的光辉人生。

  杨廷和画像

  戚继光终于和同事处好关系,可以带兵打仗了,结果又没仗可打了。

  在整个嘉靖大倭乱这场动荡的岁月中,主角自始至终有一个,就是嘉靖。没有他的禁海政策和宠信奸佞,整个倭乱根本闹不起来。

  而人的行为又是直接受其性格影响的,所以有必要来探究一下这个传奇皇帝的性格养成史。

  这还得从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廷杖事件说起。

  当年朱厚照因贪玩落水驾鹤西去,却没有给帝国留下一男半丁,连一个接班人也未曾准备,祖宗打下的大好江山,竟然无子嗣继承大统。

  当众人都在仓皇失措之时,内阁大学士首辅杨廷和却泰然处之。他找出《皇明祖训》的簿子,认真揣摩起来,一番推理后想到了朱厚熜。这朱厚熜只有十四岁,听闻还是个神童。于是杨廷和与群臣议定,拥立朱厚熜为新皇。

  从朱厚熜踏上进京登基的道路开始,便注定了这是一场不会平静的旅程。首先是进京路线的问题。朱厚熜驻地安陆州,路途遥远且坎坷,怎么都得走个把月。为了不要浪费太多时间,杨首辅连进京的线路都给安排好了。

  当然这只是表面原因。大家一刻不敢耽误的原因是明武宗驾崩,为了铲除武宗的佞臣江彬,皇太后和杨首辅决定立刻另立新皇,并且要马上登基,以安定瞬息万变的时局,这才要求朱厚熜火速进京。

  但在进京路线上,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杨廷和设计的第一个进京方案是:让新皇帝扮成囚犯,坐囚车,上路快赶,这样不会有人注意,更不会耽误时间。没想到的是,杨廷和的这一提案立即遭到了朱厚熜的强烈反对:我进京是继承皇位,为何要偷偷摸摸?再说,让新皇帝坐在囚车里,传出去会成为千古笑谈,绝不可行!

  其他大臣也觉得杨首辅的决策太不靠谱,很快便拟出了一个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是经安陆北上,从汉江坐船北上至襄阳,再从襄阳骑马途经河南至河北香河,从香河出发到通州,然后进京入宫。这样既不伤龙体,又光明正大。这条路线又遭到了朱厚熜的反对。他认为,从汉江乘船是逆流而行,自己登基名正言顺,此举太不吉利,因此坚决不肯!

网络配图

  这下群臣急了,只好制定了第三套方案,这才得到朱厚熜的认可,从安陆到北京整整用了三十天时间,这才来到皇城根下的正阳门(今称前门)。永乐皇帝当年传谕后世子孙,但凡登基都要从此门而入,否则其位不正。

  朱厚熜意气风发地想阔步前行,没想到被当头浇了盆冷水。

  礼部员外郎杨应奎宣旨:不得从此过,请走东安门,到文华殿暂住。兴致正高的朱厚熜立刻晴转多云。走东安门,居文华殿,这不是迎皇太子的规矩吗?他立刻拒绝,坚持要走正阳门。

  礼部官员无奈,只得回去禀报位居一品的内阁大学士首辅杨廷和。此刻杨廷和已铲除了江彬,又有拥立新皇之功,再加上张太后口谕:“一如廷和请,事乃定!”(只要是杨廷和说的,就定下来)威望之高亘古绝今,这下当着百官面子被辱立刻下不来台,于是立刻说道:“今即称其帝,后何以再加其冕?”(现在就自称皇帝,以后怎么加冕)仍要按既定的皇太子礼仪行事,并且强硬地表示,张弓岂有回头箭?可是朱厚熜却偏偏来了个回头箭。

  在看到去而复返的大臣们态度坚决地让自己先走东安门,行太子之礼,于是朱厚熜叹了口气:“好吧,我不去正阳门了,东安门我也不去了,我要回安陆老家。”

  这下,北京城内陷入了空前的恐慌,这可急坏了百官,更惊动了后宫。张太后传来谕旨:天位岂可久虚?嗣君暂居行殿吧,然后让百官劝进。这等于打了个圆场,在形式上确认朱厚熜为皇帝,然后再按皇帝的仪式让朱厚熜入宫。

  杨首辅自然见好就收,但心中早已盘算好让朱厚熜屈服的招数。首先是年号问题,首辅杨廷和与礼部尚书毛澄早就议好了年号:绍治。“绍”为“继续、继承”之意,也就是要新皇承继先帝之统的意思。朱厚熜没有同意,力主自己的年号自己做主,改年号为嘉靖。

  首辅杨廷和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和他当面冲突,此时他已经62岁了,他知道必须尽快施展政治抱负,按照他的理想来建设这个国家,来改变这个皇帝。但他却恰恰忘了一件事,此时的朱厚熜是个正在进入青春叛逆期的少年。

网络配图

  朱厚熜既登基,那么涉及的另外一个问题就呈现在所有人面前,这就是对朱厚熜父亲的定位问题。朱厚熜的父亲朱祐杬本是兴献王的身份,此时已然故去,现在儿子做皇帝了,如果继续给朱祐杬藩王的身份不合适,因为皇帝不可能去祭拜身份比他低的人

  所以解决问题的出路有两条:要么把嘉靖的亲爹送进太庙,奉为皇考(皇父),要么就让嘉靖换个爹。果然,朱厚熜登基没几天,就让礼部议自己父亲的庙号问题。朱厚熜的意思是将自己的父亲立个皇帝号,然后将父亲牌位从老家移到京城的太庙中,跟祭祀其他先祖一样祭祀自己的父亲。

  对于这个问题,杨廷和却有他的考虑,那就是将嘉靖过继给孝宗朱祐樘做儿子,同时与生身父母脱离关系,考虑到朱祐杬就嘉靖这一独子,从其他近支宗室中再过继一人为朱祐杬的子嗣,承袭兴献王位。

  第二波较量开始了。

  在杨廷和的授意下,礼部尚书毛澄会同公卿台谏六十余名官员上了奏章,这篇奏章引起了滔天巨浪。奏章的内容很简单,嘉靖皇帝要尊孝宗为皇考,称亲生皇帝兴献王为皇叔父,亲生母亲兴献王妃为皇叔母。这还了得?刚刚当上皇帝,正想一家团聚,却没想到连爹妈都不能认了,嘉靖勃然大怒:父母是能改的吗?

  有个人微微一笑:能改。说话的人是杨廷和的儿子杨慎。

  他说道:“西周时,周天子是天下大宗,而姬姓诸侯对周天子来说是小宗。如此类推,孝宗是大宗,你爹兴献王是小宗也。嘉靖当皇上继大统,即入大宗,自然要称孝宗为皇考,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杨慎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文坛的领袖,再加上有个权势滔天的老爹罩着,自然满朝百官都统统倒向他们阵营。嘉靖只能摆手示意:退朝,再议!

  嘉靖也试过放弃皇帝的尊严,请杨廷和来偏殿喝茶谈判,违心地对杨首辅的丰功伟绩胡吹乱捧,可是老江湖杨首辅毫不客气,皇帝的恭维全听,皇帝的赏赐全收,皇帝吩咐的事全不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