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仕途:曾因为落榜而回乡开设“补习班” 林则徐的仕途历程

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1785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年,天朝帝国的福建侯官一户林氏人家出生了一个男孩,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对世界和中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林则徐。孩子的父亲是一位私塾老师,而且是有过功名的——贡生,但日子并不好过。

  有道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出生在私塾之家的林则徐,读书走科举之路自然成了他必须也是唯一的选择。

网络配图

  不能做皇帝,就得做臣子,就是领导和下属的关系。在任何地方都是这样,做不了领导就要做下属。领导做好领导的分内之事,下属要有职业道德,这叫权利和义务。

  可能是基因遗传,林则徐天资聪颖,4岁时就进入私塾学习。由于年龄太小,林则徐的父亲则是“怀之入塾,抱之膝上”,然后教受“四书五经”。本来天资就不错,加上好老师的精心培育,林则徐进步很快,早早就读完了儒家的传统经典。

  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14岁,参加县试,一举成名,中了秀才。为了进一步培养林则徐,其父亲把林则徐送到福建著名的鳌峰书院读书。正是在这里,林则徐遇到了具有实学的郑光策和陈寿祺两位老师。这两位可是当时了不起的大人物,一个是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进士,一个是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正是在他们的影响和引导下,林则徐开始注意经世致用之学,为以后的人生道路做了积淀。

  正是在这两位先生的教导和指引下,林则徐的学业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嘉庆九年(1804年),林则徐到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乡试,中第二十九名举人。和王安石一样,林则徐在揭晓成绩排名的那一天,也是忙着娶媳妇呢,人生的四大喜事,一下子占了两个——“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网络配图

  也许是应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句话,林则徐接下来的日子就坎坷了许多。嘉庆九年(1804年)底,新婚不久的林则徐前往京城参加会试,但名落孙山。落榜的滋味不好受,落榜日子更难受,回家后,已经成家的林则徐开始独自谋生,由于没什么手艺,只能利用自己的知识在福州北库巷开设“补梅书屋”补习班,边工边读,等待下一次的会试。

  作为举人,按照礼仪,过年要给当地的父母官写贺启(相当于贺年卡),在过年的时候,林则徐就给福建省当时的一把手张师诚写了一封贺启。翻阅贺启的时候,张师诚发现一个叫林则徐的人,贺启写得最好,心生爱才之意。举人要给巡抚写贺启,而巡抚则要给自己的上司皇帝写贺启,而且要在除夕之夜写。张师诚一看到林则徐有这本事,于是在除夕之夜把林则徐召来代草拜折,而且在这过程中故意刁难林则徐。这张师诚为了考察林则徐,先是整夜在他居所外连放爆竹,后来又故意改动拜折,要林则徐重抄一遍。

  其实这是考察林则徐的耐力和修养,林则徐没有任何怨言,认认真真按照要求,重新誊写一遍。观察了林则徐的涵养和举止后,张师诚认为林则徐是不可多得之才,于是邀请林则徐做自己的幕僚。

  张师诚非常器重林则徐,就把熟知典章大政等政治学问,以及自己公事上的知识、权术一一传授给林则徐。

网络配图

  为了锻炼林则徐的实际能力,在嘉庆十四年八月(1809年9月),镇压海盗时张师诚也带着林则徐,林则徐间接参与镇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林则徐一直在张师诚幕府做幕僚。直到嘉庆十六年(1811年)中进士,殿试的时候取得了二甲第四名的优异成绩,林则徐也从此走上了仕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