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8月18日报道称,这是2500多年前的故事,但对中国互联网而言,它让人觉得既新鲜又激动。媒体称其为“古代名人离婚风暴”,一位读者在微博上问道(有开玩笑的可能性),这是否“只是谣言。”一个最终令人吃惊的事实是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的中国著名哲学家、在其《论语》中强调家庭责任的优先原则--是一位离异的单亲父亲。
报道说,有关孔子如何于19岁结婚、育有一子、与妻子离异的故事已经流传了数千年,但当民政部6月17日宣布##中国2013年共有350万对夫妇离婚(比一年前增加了12.8%)
时,这个故事再次在中国引起了共鸣。民政部还说,##10年来中国的离婚人数一直在持续攀升
网络配图
,这是迄今为止的最高数字。在这些数字出來不久后,四川成都研究历史的青年学者李竞恒2011年4月发表的一篇论文便在网上流传开来。它出现在《人民日报》主办的一个论坛上,该论坛在微信上极受欢迎。
这些事实本身是旧新闻,但李竞恒的论文赢得了当代读者的赞同。一位读者在微博上写道,这篇文章“生动而有趣。在给圣人形象增添了如此多细节后,圣人与凡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 另一位微博用户模糊但感人地写道:“作为一名生活中焦虑不安的失败者,我在读这篇文章时得到了极大安慰。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觉得我让我的父母亲失望了。”
由于孔子婚姻和离婚的大多数细节都丢失在历史的烟尘中,李竞恒利用仅有的微量线索--用中国成语来说就是“蛛丝马迹”--塑造了这样一幅孔子的肖像:一位心胸开阔的人文主义者,一个更看重感情而非礼仪的人。李竞恒写道,##孔子是离过婚的,而他的儿子伯鱼是生活在单亲家庭。多年后在伯鱼死后,67岁的孔子允许儿媳妇再嫁人
。孔子的孙子子思后来也有过离婚经历。李竞恒写道,孔子一家祖孙三人,都有过离婚或再嫁的经历,确实显示出早期儒家对男女和婚姻上较为豁达的态度。
报道称,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家庭一种激进的“再想象”。这当然有悖于这位一贯正确的哲学家的公众形象。孔子为仍盛行于当今大部分中国社会的父权制奠定了基础。
李竞恒认为,孔子的时代比人们认识到的更宽容;一些人错误地将孔子的思想与那些将孔子思想极端化的新儒家保守派的思想混淆了。他写道,孔子富有同情心,毫不造作,丝毫没有“后世宋明道学家的虚伪气息。”他指出,早期儒家甚至还提出过类似于现代“试婚”的观点。如果三个月之内双方不和谐,新婚妻子可以选择取消这桩婚姻。他表示,孔子时代的学者更奉行快乐论,毫不掩饰他们对食物、酒和性的喜爱:“早期儒家认为,男女之间正常的欲望是完全符合自然法则的。”李竞恒写道,《礼记·内则》中甚至提出:“妾虽老,年未满五十,必与五日之御”。明确指出即使太太老了,但只要还不到五十岁,就应该照顾到她的性要求。他最后得出结论,这一背景,对于我们理解孔子离婚,以及允许儿媳改嫁“是有帮助的。”
网络配图
在中国离婚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这个故事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2012年底发起的大规模反腐运动瞄准的目标不仅有受贿者,还有通奸者。《中国日报》说,这个夏季已有6名官员因通奸被开除党籍。8月6日,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因同样的原因被开除党籍。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当人们得知甚至在中国广受尊重的孔子的婚姻生活都不如意时,这可能会使一些人略感安慰。
威廉斯学院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专家萨姆·克兰对《外交政策》杂志记者说,李竞恒的文章反映了当今中国对道德沦丧的高度焦虑。克兰说:“##不断上升的离婚率可能被视为道德上的失败
。”但他说,李竞恒似乎认为,“不,我们今天的情况并没有恶化,也许今天的年轻人从古代的角度来看还不错。”克兰提醒道,并非所有学者都认同这一版本的孔子及其思想。他说:“我猜测会有一些自认为儒家的人对这一观点嗤之以鼻。”
李竞恒并不是第一个触及孔子的个人履历并对其进行注解的当代人。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小说家林语堂就在上海谈到过这位古代先贤与夫人离异之事。林语堂解释道,泛泛地说,很可能是孔子的品位注定了其婚姻的失败。林语堂说:“##他是一位讲究生活品质的人,不仅体现在音乐上,还表现在对珍品的喜爱、对古董的热爱上,甚至对吃饭、穿衣之类个人事情都十分讲究
。”他说,也许是孔子对精致饮食的过分讲究导致了他的离婚。
网络配图
据报道,中国人今天还在继续重塑这位古代圣人的形象。卫斯理大学东亚研究学院院长斯蒂芬·安格尔对《外交政策》杂志说,儒家学说对许多中国人都有吸引力,但他们不知道该拥护哪个派别的儒家学说:是老式、僵硬的新儒家学派,还是实际上“更灵活务实的”原始学派。安格尔说,看来李竞恒的文章本质上对孔子的家长里短并不感兴趣,他的兴趣在于概述他对古代中国的一种看法:那时的人们“对男女关系的态度要豁达得多。”安格尔说,这种解释似乎更适合21世纪的中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