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御寒:穷人穿麻 富人穿裘 古人如何御寒过冬

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寒潮给人们带来了刺骨的寒冷,也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好在这股寒潮来得快,去得也快,没过几天,气温回升,人们又回到了熟悉的生活状态。在寒潮之后,人们不禁要问,在科技以及防寒物资都不太发达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度过寒冷天气的?

  其实,如今人们生活中的很多取暖设备都有古时人们取暖的痕迹。比如在部分农村,春节期间,人们走亲访友时,围在一起“烤火”的火盆,就是古时人们常见的取暖方式;秦朝时期就有的火墙,其实就是北方暖气的最初雏形;古人甚至能够通过常见的物资,研发出保温材料;我们冬天离不开的围巾、帽子和手套,也是古人御寒的主要手段,而且古人还把这些穿戴做得更漂亮、更典雅。

  当然,在古代中国,贫富分化明显,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很好的御寒条件,杜甫笔下“路有冻死骨”也是那个时代的写照,而白居易《卖炭翁》里提及的“心忧炭贱愿天寒”也说明了寒冬中下层百姓生活之艰辛。

  刚刚过去的“超级寒潮”,在全国范围内带来了罕见的低温,出行的人们都裹得严严实实。寒风中,人们不禁在想,在平均气温更低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度过寒冬的?

网络配图

  在古代,人们为了取暖,从生活中积累了很多御寒的经验。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冬天住房,他们发明了火墙、温调房等建筑取暖技术,火墙是北方暖气的雏形,而如今在南方的一些民居里,依然还建有火墙;为了便于随身取暖,他们还发明了手炉、足炉等器物,这些器物在一些农村地区依然还在使用;他们也有手套、帽子等装备,而且做的非常精致;他们早早就发明了火锅,在大冷天,约上三五好友,享受暖融融的美味。

  花椒磨碎与泥做成保温层

  数千年前,古人居住的建筑中,虽然没有像现在这样的集中供暖设备,但古人在实际生活经验中,发明了很多科技解决建筑取暖的问题,这些奇思妙想,一直传承至今。有些取暖方式在如今的南方民居中使用,比如火墙。

  火墙又叫做夹墙,它与北方流行的火炕的制造原理相似。它采用的是“火地取暖”模式。墙体或床体做成中空的结构,然后和灶炉相连,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当灶炉产生的热量被带入墙体的中空层时,由于墙体材料热阻值相对较低,整个墙体就可以向室内辐射热量。

  在我国历史上,火墙这种取暖方式很早就出现了。考古学家在秦朝的兴乐宫遗址中,就发现了火墙的做法。它的做法是用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管道包在墙的内侧,与灶相连通,这是后来常见的火炕、暖气的雏形。

  到了汉代,先是炉灶有了改进。西安阎家村汉代建筑遗址中发现,炉灶的排烟道先是在室内曲折而行,后直上通于户外,这样有利于增强热量,这一套取暖体系已经和近代的火墙相似了。此后,火墙逐渐完善,比较好的火墙由炉膛、火墙体和烟囱三部分构成。炉膛既可以设于火墙体内,又可以紧贴火墙体,形成连墙炉灶模式。火墙体常砌成空心短墙,而且中间砌成曲折迂回的烟道,这些烟道有竖洞、横洞、独洞、花洞等多种形式,热气在火墙内流程长,则蓄热时间就长,热效率高,散热均匀。烟囱是火墙的排烟通道,为了安全,它应有足够的高度。火墙的炉灶可以做饭,一边做饭,热烟气一边通过火墙体供暖。火墙还可兼作隔墙,不过因为墙体是中空结构,不允许作承重结构。

网络配图

  火墙之外,皇宫以及一些富贵家庭还出现了一些更高级的取暖设备,类似于现在的“空调房”。

  东汉科学家张衡《西京赋》里“朝堂承东,温调延北”一语中的“温调”,说的就是温调房。《三辅黄图》(古代地理书籍,作者佚名,专记秦、汉都城的建设,而以汉都长安为主。所谓“三辅”是指汉代在都城长安附近的京畿地区所设立的三个郡级政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曰:“温室殿,武帝建,冬处之温暖也。”故可见“温调房”与“温室殿”都是古代冬天用于调节温度、进行保暖的屋子,只不过“殿”就属于皇宫的建筑了。

  未央宫温室殿是公卿朝臣议政的重要殿所。《汉书·京房传》:“房奏考功课吏法,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温室。”此殿也曾是宫中藏书之所。《隋书·经籍志》载:汉哀帝时,“乃徙温室中书于天禄阁上。”汉代未央宫与长乐宫皆有温室殿,以后历朝大约皆承其制。

网络配图

  椒房殿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在西汉都城长安城内,属未央宫建筑群,是皇后所居之所。古代皇宫的取暖设备之一。《汉宫仪》上称,“皇后称椒房,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由此可知汉代是将花椒磨碎与泥混合,作为一种特殊的防寒保暖材料,制成墙壁保温层。《三辅黄图》引《西京杂记》曰:“温室以椒涂壁,被之文绣, 香桂为柱, 设火齐屏风,鸿羽帐,地以罽宾氍毹”墙壁上海要悬挂锦绣毯子,地上铺着厚厚的西域进贡毛毯,还设有火齐屏风,并用大雁羽毛做成幔帐。即使是炎炎寒冬,这样的房间怎会感觉出一丝寒意?

  温调房、温室殿、椒房殿这类建筑是采用“地上升温”的取暖模式:将火源置于室内,通过火源传递热量。这种取暖模式中比较高级的应该是壁炉,在中国古代,壁炉也是常见的建筑采暖技术。考古学家在咸阳宫遗址的洗浴池旁边发现有三座壁炉,其中两座供浴室使用,第三层则接近最大的一室,应该是秦始皇专用的。壁炉里主要是用烧炭来御寒,并且将出烟孔放在室外,避免炭烟中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