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孔子近半生在游历讲学中渡过,然而除了在鲁国担任过大司寇外,在仕途上几乎没有什么别的成就。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被众多诸侯国的执政者所认可,孔子本人的学识与人格魅力也受到了许多国君的称赞,然而为何孔子想求个一官半职而不能呢?这和春秋时各国时局动荡和时而有小人作祟有关,但是还有一点更重要的原因。
网络配图
孔子在齐国面见齐景公时适时的提出了著名的“三纲”理论,得到齐景公的赏识,甚至要给孔子封地让其能体面的在齐国做官,然而却由于名相晏婴的干预而未能成功。很多史学家认为是晏婴怕孔子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而从中作梗,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晏婴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贤臣,司马迁、刘向等人均对晏婴有很高的评价,孔子也称赞他“晏子果君子也”。因此从个人品德上来看,晏婴不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至于为什么晏子不希望齐景公重用孔子,确实是晏子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儒家思想中的弊端。
网络配图
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晏子则认为,周礼中繁复的内容过多,在周朝王室衰微后各国均不再奉行这种劳民伤财的礼节,而孔子如今又要重拾这一糟粕,对齐国是没有好处的。
晏子还举了孔子主张厚葬的例子,指出为了隆重的葬礼而让家庭背上沉重的负担,如果让这种习惯被广泛传播,也将有损齐国国力。
网络配图
从现今的观点来看,晏子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几千年来被过份的神话,以至于人们对孔子产生了盲目迷信。春秋战国实在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类思想能够得以兼容并蓄,因此孔子虽然厉害,但是仕途不如想象中顺利也就不难理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