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和亲”一词,早在《左传》中就出现过。所以,很多人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为寻求政治和军事的结盟所进行的联姻,即是“和亲”。不过,更多的人认为,华夏民族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政治联姻,才是“和亲”。严格意义上讲,中原王朝将“和亲”作为一种政治、外交上的策略,以达成与周边少数民族睦邻友好关系,始于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0年寒冬,汉高祖刘邦率领三十二万大军讨伐匈奴,却在平城(今山西大同)遭遇白登之围,通过贿赂单于阏氏才得以逃脱。回到长安后,为寻求与匈奴之间的和平稳定,刘邦采纳谋臣刘敬的建议,决定送长女鲁元公主前往匈奴和亲。
网络配图
鲁元公主是皇后吕雉唯一的女儿,吕雉自然不会愿意将自己的女儿送往位于北方苦寒之地的蛮族。经不起吕雉的哭闹,刘邦只得让步,将一名宫女以公主的名义送往匈奴。
如果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政治联姻才算和亲,那么,这个被送往匈奴的宫女就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和亲公主了。很可惜,我们的史书并没有记录下这个可怜的女人的姓名。在汉初七十年,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时期有记录的汉王朝将宗室和后宫之女以公主的名义送往匈奴和亲,至少有五次。同样,史书都没有留下这些女人的名字。直到汉武帝时代。
汉初的和亲政策对这个庞大王朝的和平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汉武帝的父亲、景帝执政时期,西汉王朝和匈奴汗国之间几乎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两国之间在边境上的贸易往来十分兴盛。汉武帝时代主动出击,拉开了与匈奴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所以,汉武帝时代没再将汉家女子送往匈奴和亲。不过,当汉武帝决定拉拢乌孙国,切断匈奴西方外援时,和亲政策再度没提上日程。刘细君乃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确实是刘姓皇族的金枝玉叶。然而,当刘细君尚在襁褓中,其父因谋反被逼自杀,母亲也被斩首。年幼的刘细君作为一个孤女寄养于汉武帝的宫廷中,直到长大成人。
网络配图
公元前105年,即汉武帝治下元封六年,汉武帝以大量的黄金、绸缎和数以万计的牛羊为嫁妆,将少女刘细君送往了乌孙和亲。于是,刘细君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有姓的和亲公主。
乌孙位于今天伊犁河流域,是西域大国。两千年前的乌孙和匈奴的风俗习惯近似,游牧,以牛羊为食,居住在穹窿之中。刘细君所嫁的乌孙王昆莫已是花甲老人。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首《黄鹄歌》即是刘细君为感慨自己的人生所作。
刘细君嫁到乌孙不久,年迈的乌孙王便去世了。刘细君于是上书汉武帝,请求归汉,却被汉武帝拒绝。她不得不接受乌孙国转房婚制度,再嫁给新乌孙王。仅仅在遥远的乌孙王的穹窿中呆了四年,这个可怜的女人便郁郁而终。
网络配图
刘细君去世后,汉武帝又将另一位宗室之女——刘解忧送给了乌孙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卓越智慧和才能的女人,尽管与刘细君有着相同的命运,刘解忧却有着更为刚强和倔强的性格。她不仅在异域他乡站稳了脚跟,更深刻地影响了乌孙国的内政,让乌孙王在匈奴和汉王朝之间毫不犹豫地偏向汉王朝。经过宫廷政变和沙场喋血,在解忧公主和西汉使节、军队的通力合作下,西汉政府在汉宣帝时期于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取代匈奴成为西域诸国的宗主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