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兵圣孙武是如何导演“以少胜多”经典战例的 兵圣孙武是谁

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核心提示:孙武见夫概已率先发起猛攻,便赶紧抽调三千多名精兵增援夫概,同时调集主力随后掩杀楚军。楚军一触即溃,主力随之大乱。孙武及时指挥吴军全部兵力投入战斗,大败楚军。

网络配图

  自孙武与伍子胥执掌吴之国政、开始实施疲楚战略以来,已历六年了。这六年间,由于孙武的卓越军事才能,已使楚军陷于疲于奔命之境地,直攻楚都的时机已经成熟。

  然而可笑的是,就在吴军准备大举伐楚之时,中原及北方十八诸侯在召陵举行声势浩大的会盟,扬言要南下伐楚。可惜晋国优柔寡断,诸侯各存私念,会盟无果而终。吴王阖闾问孙武、伍子胥:“现在伐楚如何?”孙武与伍子胥都认为,要伐楚,还要做一件事,即联合在召陵会盟中态度坚决的蔡国和唐国,一起兴兵。蔡国和唐国长期受楚国欺侮勒索,早已忍无可忍。听说吴国伐楚,当然很高兴,皆答应出兵相助。阖闾大喜,遂任命孙武为伐楚部队的总指挥,伍子胥为副将,作为孙武的助手,准备大举攻楚。进军伐楚的路线,孙武也经过了深思熟虑

  他将吴军分为两路,主力经青苔关、松子关,从荒无人迹之处潜行至郢。此乃“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孙子兵法·九地篇》)第二路,则先至蔡国,与蔡军联合后,再会同唐军向汉水地区进发,准备在汉水一带配合潜行而至的吴军主力与楚军决战。

  公元前506年,三万吴军倾国而出,拉开了伐楚的序幕。

  吴军经过充分地准备,于公元前506年秋举师伐楚。吴军按孙武的既定线路,从难河平原越过大别山,长驱深入楚境千余里直奔汉水,威逼郊城。吴军的行动,完全出乎楚国的意料。楚令尹囊瓦和左司马沈尹戌调集军队在夏州(今湖北武汉市汉口)以西汉水南岸布阵防御,与吴军夹汉水对峙。左司马沈尹戌感到敌军来势汹汹,便向令尹囊瓦建议说:“你依托汉水阻击吴军,不使其渡过汉水,以保证郢都的安全;我立刻去郢城,调集那里的主力部队偷袭吴军的后路,毁坏吴军舟船,阻塞三关,断其归路。到那时,你再渡过汉水从正面进攻吴军,我率军从侧后袭击,一定能大败吴军。”

囊瓦同意了他的意见派尹戌北上调集援军。自己在汉水与吴军对峙,等待援军到来,可是,在沈尹戌出发后,武城大夫黑、大夫史皇的一番话使囊瓦改变了主意。武城大夫黑指出,吴国多水军,楚军则多用皮革包制的战车,因而不宜在水中久浸,我军利在速战。

  网络配图

大夫史皇也认为,如果沈尹戌把淮河吴军船只毁掉,回军阻塞三关隘口,截断吴军退路就会独得战功,声望也会盖过令尹您了。如此他也劝囊瓦速战。囊瓦听了两位大夫的话,利欲熏心,便置既定战略于不顾,开始指挥楚军渡过汉水与吴军作战。

  孙武开始见楚军与自己的军队对峙不战,便推测到楚军将调集军队夹击自己。当他正在策划如何行动以诱使敌国过河决战时,手下向他报告说楚军即将渡过汉水与吴军决战。孙武大喜过望,指挥军队先摆出决战的架势,在小别山交战一场。

  吴军与楚军刚一交战,孙武就指挥吴军佯败后撤,从小别山到大别山,孙武指挥吴军边打边退,引诱楚军一直追到了预定的决战地——柏举。这一年的十一月十九日,当吴军与楚军在柏举列阵对峙,准备决战时,随军作战的吴王阖闾对于决战时机是否成熟突然产生了怀疑。这时,阖闾的弟弟、吴将夫概认为,此时吴军士气旺盛,而楚军一直处在勉强应战的地位,而且楚令尹囊瓦一向不得人心,如果这时发起进攻,楚军必然溃逃,那时吴军再以主力投入战斗,必将大获全胜。但是,吴王阖闾仍不同意发起进攻。

  夫概以孙武十三篇兵法所言“料敌制胜……上将之首也……战道必胜,主日无战,必战可也”(《孙子兵法·地形》)为依据,认为做属下的应把握时机,伺机而行。于是,夫概率领自己的五千人马向囊瓦的军队发起了猛攻。孙武见夫概已率先发起猛攻,便赶紧抽调三千多名精兵增援夫概,同时调集主力随后掩杀楚军。楚军一触即溃,主力随之大乱。孙武及时指挥吴军全部兵力投入战斗,大败楚军。楚令尹囊瓦弃兵逃奔到郑国,史皇等人战死。

柏举决战以吴胜楚败而告结束。囊瓦所属残军战败后,由苏延率领向郢城方向溃退。孙武指挥吴军实施战略追击,到清发水(即汉水)追上了楚军。

  网络配图

  吴王阖闾正要下令攻击,吴将夫概又以孙子兵法所言的“半渡而去之”来阻止了阖闾。阖闾接受了夫概的建议,待楚军半渡清发水时,才发起攻击,因而大败楚军。楚将苏延率领残兵败将马不停蹄的西逃,而连连获胜的吴军亦在孙武的指挥下紧追而来,吴军在雍地区追上了楚军,将囊瓦的余部彻底击溃了。这时,孙武向西望去,只见汉水绕城而还,渡过汉水,郢都就近在眼前了。然而,就在这时,楚军右司马沈尹戌率军南下驰援,赶到了雍地区。原来,沈尹戌从郢城外调出楚军主力后,依先前商定的作战计划率军抄袭吴军的后路。途中,他得知了囊瓦率军贸然渡河决战的消息后,临时改变计划,想率军南下,以便抢在吴军前面守备郢城。

  在距离郢城不远的地方,两军相遇。双方在这里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吴军士卒身陷死地,拼死作战;楚军在沈尹戌的指挥下,也挺戟挥戈,浴血奋战。双方经过三场激烈的战斗,最终吴军获胜,楚军主帅沈尹戌阵亡,属下大败而逃。这一仗结束后,吴军已基本消灭了楚的主力,攻陷郢都可以说已是毫不费力的事了。

  十一月二十九日,阖闾、孙武、伍子胥率领吴军攻陷了郢都。吴王终于实现了破楚入郢的夙愿。孙武指挥的这场破楚入郢之战,历史上亦称之为“柏举之战”。

  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孙武事先创造了大举袭楚的有利条件,选择了有力的进攻方向,成功地避开了“攻城”这一最大的难关,因而能使吴军最终得以顺利进入郢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