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命丧考场轶事:清朝第一起科举舞弊大案 关于古代科举考试流程

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一种制度的产生必是有利有弊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生在历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消极的影响。如同现代的考试作弊,在古代科举舞弊这种现象也是经常发生的。在清朝的科举制度中,就有这样第一起的舞弊大案。这场舞弊答案的主角是谁呢?是考生作弊还是由考官主导的作弊呢?一起接着往下看。

网络配图

  科举制与科场案历来是相伴的。清朝开国以后发生的第一起科场大案,要算是顺治十四年(1657年)顺天(今北京)乡试时,因考官贿卖“关节”而引发的舞弊案了。按干支纪年,这一年是丁酉年,顺天乡试贡院又称“北闱”,所以此案常被人们称作“丁酉北闱大狱”。

  顺治十四年(1657年)参加科举考试的有多少人?

  这一年,参加顺天乡试想考举人的考生共有五千七百人。其中,直隶各府、州县送来的生员也就是秀才有四千人,国家最高学府太学也就是国子监的贡生、监生们有一千七百人。考生这么多,可是,正榜和副榜的举人名额算在一起总共才二百零六名,录取率还不到百分之四,竞争激烈的程度可想而知

网络配图

  顺治帝派出的正主考官是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曹本荣,副主考官是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宋之绳。根据大清《钦定科场条例》,主考官之外,皇帝还要钦点同考官十几名,协助主考官阅卷。所有试卷,都先由同考官们分头批阅,然后择优向主考官推荐。这次顺天乡试,同考官共有十四人。而这次乡试酿成大狱,恰是由于充任同考官的大理寺左评事李振邺、大理寺右评事张我朴等疯狂贿卖“关节”引发的。

  科场“关节”,是指考官与考生之间的一种幕后交易,具体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关节,指在科场内外托人关说、行贿、干谒、攀援,历朝皆有。狭义的关节,指卷面上的暗号。

网络配图

  顺天乡试: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等人谋私树党大发横财的动机

  这次顺天乡试同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等人,把充任同考官看成是谋私树党大发横财的良机。在入场前,他们或是巴结权贵,馈送榜名,或是使人招摇,贿卖“关节”。其中,尤其是李振邺甩卖“关节”最来劲,他嫌单靠自己卖的太少,还找来一个叫张汉的考生帮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