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三国女王指的并不是拥有女王地位的人,而是一个名字叫女王的人。姓郭,字女王,她是曹魏王朝第一位在任的皇后。
郭女王出生
郭女王闺名为郭嬛,那个时代闺名就是乳名。既是闺名,其他人是不能叫的,尤其是长大之后其他人就更不能叫了。
据史书记载,郭女王"生而有异常",而且从小就有着与众不同的言谈举止,她的父亲很是重视,赞叹道:"此乃吾女中王也。"说她有"女中之王"的气度,便给她取字为"女王"。至于她的大名叫什么,史书没有确切记载(据史学家考证她的大名应该是郭照),而后世都称她为郭女王。
郭女王出生是不错的,父亲是南郡太守,然而黄巾战乱,她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和兄弟,沦落到铜鞮侯家做婢女。
网络配图
多年前有一部叫做《洛神》的电视剧赚了不少人的热泪,也让不少懂三国历史的人高举避雷针和批判。看过这部电视剧的人都痛恨里面恩将仇报的"郭嬛",越发地怜爱善良美丽的"甄宓"。不得不说,有的了解一些历史的人经常将电视里面的"甄宓"和历史上的"郭女王"搞混,不由地就把甄宓当成了郭女王。将历史上郭女王的才能气度强安到"电视剧"的甄宓身上,也就没法怪知道三国历史的人们总将郭女王和甄宓看混了。
三国里出彩的女性并不多,最出色的就是孙尚香和郭女王。孙尚香善武,郭女王善谋。
郭女王善谋 三国里出彩女性
史书记载"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这里的"后"指的是曹丕的皇后,即郭女王,曹丕只封过郭女王一人为皇后。郭女王有智有谋,为曹丕夺嫡出谋划策,以至于得到"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的高度评价。"后有谋"表明了郭女王的政治才能是非常了不起的。
然而,大多数了解一点三国知识的人知道的也就是诸葛亮刘备曹操周瑜孙权等大鳄们。知道她的人并不多,不是说郭女王不够美,否则她也不会因为美貌而被主人铜鞮侯献给曹丕。她不像甄洛那样有着辗转丰富的感情史。对于很多喜欢风流的文人来说,只有过一位丈夫的郭女王感情不够"艳"。
自古文人爱美人,尤其是感情经历多波折的美人,所以三国美女中文人提及最多的是甄洛。战胜者掳掠战败者的妻子为自己的妻妾在古代很多,而且最为古人所津津乐道,最为文人所喜。甄洛就和后世的花蕊夫人等众多战败者的妻子的命运一样,成为了曹丕的妻子,给了文人极大的发挥空间。
不得不说的是郭女王很不讨古代文人的喜。在古代文人的眼里女人就应该是娇娇弱弱的,在家做女工相夫教子的,大家闺秀再通通琴棋书画,就是完美的女人。例如,甄宓这样出生大家的闺秀,有着令人赞叹的美貌,有着古代女子都具备的妇德,和大家闺秀所具备的文采。而郭女王太强了,作为一个女人,她的理智冷静,她拥有堪比男人甚至可能比男人更强的远见和谋略,郭女王屡出奇谋,为曹丕通往帝王之路铺了一条广阔的道路。这让古代的文人无法接受。你一个女人干着男人该干的事,这像什么话!
两厢对比,文人更是爱甄洛,于是编故事时就把一切的美好都编到了甄洛身上,而贬低郭女王。不得不说,有时候男人就是嫉妒女人太有才能了,无法容忍比自己强的女人。
当然也有作为女子却干着男人事的孙尚香,但是孙尚香一生高贵,从未沦落底层,面对孙尚香的庞大势力,文人敬而远之了。郭女王即使出生不错,父亲是南郡太守,但是因为黄巾战乱而颠沛流离失去双亲和兄弟,自己也沦为铜鞮侯家的婢女,这就让文人觉得出身卑贱了。古代文人都是自命清高而且阶级门阀思想非常严重。
网络配图
历史上曹丕为何偏爱郭女王,这应该和年轻貌美无关。甄洛是曹丕的正妻,比曹丕长5岁,郭女王是曹丕的姬妾,比曹丕长3岁。郭女王只比甄洛小2岁,也就是说她们的拥有美貌的青春时期是差不多的。甄洛的才能是文采,郭女王的才能是谋略。曹丕作为一个乱世争雄且有实力的男人,拥有着众多出身高贵的美貌姬妾,其中就有汉献帝的两个女儿,这两位从小作为公主教养,文采肯定也是有的。说白了甄洛其实和那些姬妾是一样的,而郭女王能够为曹丕出谋划策,对曹丕有着巨大的助益,在曹丕的心目中自然就有着与众不同的地位。曹丕为何偏爱郭女王就可以理解了。
曹丕是一个能坐上皇帝位置的人,除了谋士们的出谋划策外,自己的决断也是很重要的,所以他绝对是一个有主见的人;而从他鸠杀发妻甄洛来看,他也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这样一个人,如果在他面前耍心机,绝对会死的很惨。
关于曹丕鸠杀发妻到底和郭女王有没有关系,实在是不好说。曹丕登基后,并没立刻册封皇后,而甄洛被封为"夫人",郭女王被封为"贵嫔","贵嫔"在那时仅次于皇后,也就是说郭女王当时的地位在后宫中是最尊贵的,甄洛"夫人"的地位只可能比郭女王低,不可能比郭女王高,而曹丕那时似乎对甄洛已经没有多少感情了。按照常理来说,郭女王的地位远比甄洛稳固,依照她的智慧完全没必要给自己找麻烦,去害一个已经威胁不到自己的人。
《三国演义》,大家也知道是根据史书《三国志》编撰的,既然是编故事,那么为了让故事更精彩,很多史实被张冠李戴也就不可避免了。例如"草船借箭",干这事的其实不是诸葛亮和曹操,而是孙权和曹操。《三国演义》中说郭女王与人合谋陷害甄洛。而《三国志》中说甄洛因为不能立刻当皇后有怨言,导致曹丕大怒,令人鸠杀。
我们不知道,郭女王到底参与此事没有。因为历来后宫斗争严酷,除了郭女王、甄洛、汉献帝的两个女儿外,这后宫里还有很多曹丕的妃子。到底是曹丕对甄洛厌烦了,还是众多的妃嫔中有人从中作梗,我们都不得而知。有人说甄洛性格温柔机警,不可能形诸颜色,但是我们要考虑到人性的变化。一个年近四十的女人作为正妻长期受到丈夫的冷落,而丈夫身边年轻貌美的姬妾如云,甚至丈夫可能要将正宫的位置给予别人,那么她还有可能像年轻时那么温柔和蔼吗?
《塘上行》正是甄洛的怨言之作,希望以此诗挽回丈夫曹丕的心,却没想到导致曹丕大怒,赐下毒酒。作为一个帝王,曹丕不会允许任何人质疑他,而《塘上行》有些句子触怒了曹丕。这是甄洛想不到的。
人都是会变的,郭女王、甄洛和曹丕随着经历和地位、环境的变化,肯定也会产生变化。郭女王产生了什么样的具体变化我们不知道。她在成为皇后之后,日子更是小心谨慎谦恭,约束亲戚朋友的行为,善待婆母和继子曹叡,维护后宫妃嫔免遭曹丕的责罚。
郭女王维护后宫妃嫔,估计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曾经沦落为婢女姬妾,深知处于下位人的痛苦,故而宽容善待;另一方也是因为后宫妃嫔众多,争宠夺利事多,为了减少自己被攻击的可能,而尽力向后宫妃嫔施以善举。
网络配图
青龙三年(235年)春,即曹叡即位八年之后。郭太后在许昌驾崩,时年51岁。关于郭女王之死,有两种说法,有说自然死亡,有说被曹叡逼迫自杀。
郭女王,节俭不事享乐,严格约束亲戚朋友,成为皇后之后,立刻淡出政局,尽力不干政。但还不不可避免地在曹丕死后第八年,因甄洛之死而被继子逼迫自杀。这件事里曹丕的妃嫔李夫人"功不可没"。可见这个人,你就是做的再好,也有连你自己也不知道为啥原因得罪人的时候。
不论郭女王的死因是什么,曹叡为郭女王服孝举殡,按养母生平功过,追封其为德皇后。因曹丕谥号文皇帝,故称郭女王为文德皇后。并且对郭女王的亲族诸人进行晋封。
郭女王辅佐曹丕使曹魏走向强盛,因为她曾经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在皇宫内外声望极高,生前风评极好。没有史料中记载她有任何过失。作为一个有智谋的女人,她肯定会洁身自好、不授人话柄。故而就算是曹叡逼死了她,曹叡也不敢对外公开,以免遭到众人反噬,还要对她的亲族进行晋封以示安抚。
纵观郭女王的一生,为人聪慧冷静,政治能力强,风评极好,声望极高,除了被人猜测和甄洛的死可能有点关系外(毕竟甄洛死后九个月她就被封为皇后,这让很多文人有了大肆编撰的空间),没有任何污点。
不论是郭女王之死,还是甄洛之死,不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谜团太多,而是历代文人太过"多愁善感"、太过喜欢迷离曲折的故事,而后人太喜欢"合理"想象,太喜欢编造精彩绝伦、阴谋倍出的故事,反而导致原本可能清晰明确的历史,反而变得不清不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