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项羽与亚历山大大帝到底有什么差距 西楚霸王项羽与刘邦的故事

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比较西楚霸王项羽与亚历山大大帝,发现两者具有相当多的共同点。他们同样是弱冠为将,同样喜爱身先士卒,同样善于捕捉战机,同样能够以少胜多。笔者研读史料,通过比较项羽和亚历山大各自的战场经历,却发现前者要比后者略逊一筹

  本人并不喜欢“关公战秦琼”式的比较,所以无意于讨论“若项羽与亚历山大对战,谁能得胜”这样不切实际的话题。同样,我也拒绝讨论“江东剑士与马其顿长矛手谁更强,楚国骑兵与伙伴骑兵谁更厉害”这样的课题。因为两者并没有交过手,所以无从比较,很容易陷于非理性、非客观的臆想之中。

  本文中,笔者所要比较的,仅仅是亚历山大与项羽在“为将之道”上的区别。

  每一位名将都有自己的将道,而“将道”也就是指作为一个名将所需要的一切素质。从功业上看,亚历山大无疑远胜于项羽。一个是震铄古今的大帝,而另一个却连一个鲁公也做不了,最后横死于乌江之畔。两者之所以会这样的落差,完全在于亚历山大在“为将之道”上,胜过了项羽。

  从战术的角度看,亚历山大和项羽的将道都无可挑剔。在战场上,两人都精于战阵,勇于搏杀,能够一眼看出敌人潜在的弱点。并且抓住瞬息之间的战机,身先士卒,率领强大而快速的机动兵力攻击敌人的弱点,造成对方的总崩溃。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机动兵力攻破秦军的弱点——甬道,从而击破了远多于自己的秦军;在高加米拉之战中,亚历山大抓住波斯骑兵倾巢而出的时期,运用强大的禁卫骑兵直扑波斯人的中军,吓跑了波斯王大流士三世,最终获得全胜。

  可以说,在战术方面,或者具体于某一场战役,两人旗鼓相当。那么,项羽与亚历山大在将道上的差距,到底表现在哪呢?

  一:亚历山大比项羽更懂政治

  相比于项羽,亚历山大显然具有更理性的将道。亚历山大和项羽一样,都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做了军队的主将。但是很明显,亚历山大的思想较之于项羽,要更加早熟,也更懂政治。

  项羽和亚历山大都曾在陡然之间,失去了自己的长辈和依靠。项羽的叔父项梁因为轻敌,战死于定陶。随即,牧童出身,被项氏叔侄作为傀儡扶植起来的楚怀王,很快就夺走了项羽的兵权。相比之下,亚历山大在突发事件的处理方面,就要强很多。当自己父亲腓力二世被人刺杀后,他很快就铲除了身边的图谋不轨者。同时出兵南下,以军事和政治双重手段,解决了希腊诸城邦的叛乱。

  由此可以看出,亚历山大相比于项羽,更具有政治敏锐度。对于一个帝王,或者对一个将军来说,绝对不能不懂政治。所谓懂政治,就是要保证自己不可动摇的政治地位,防止被人剥夺统帅军队的权力。一个没有军队的将领,即使具有再高的军事造诣,也不过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项羽虽然精于战阵,甫一出道就屡胜秦军。但是他的政治觉悟过于幼稚,甚至敌不过牧童出身的楚怀王,惨遭剥夺兵权。如果楚怀王有心杀他,项羽也只能引颈就戮,也就不会有项羽未来的活跃表现。

  相比之下,亚历山大在父亲遇刺后,能用雷霆万钧的手段毁灭政敌。同时又用软硬两种手段,迫使希腊两个叛乱的强邦——底比斯和雅典投降,巩固了马其顿--希腊联合体,为其征讨波斯建立了坚实的基础。而项羽呢?只能暂居于“空降”的上将军宋义之下,筹划如何用暴力夺取兵权。项羽在政治上的幼稚,无疑为其后面的帝王之路埋下了阴影。

  二:亚历山大比项羽更具有理性

  亚历山大和项羽在战争中,都曾凭借过一种强大的精神武器——仇恨。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哀兵必胜”,也就是受到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更容易取得胜利。一个充满了仇恨的军队,必然有着超越其他军队的斗志,也必然更有死战到底的勇气、

  对于项羽的楚军来说,他们最仇恨的对象就是“暴秦”。楚人一直认为“秦灭六国,楚最无辜”,发誓要“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况且在秦朝时,楚人也感受到了朝廷的暴政。所以在反秦斗争中,数楚人最为积极,抵抗也最为激烈。

  对于项羽来说,秦不仅对自己有国仇,同时也有家恨。他的父亲项燕,就是死于王翦率领的秦军手上。后来,叔父项梁又死在了章邯手中。所以在灭秦方面,仇恨满满的项羽和楚军是绝对不遗余力的。项羽能够带领诸侯联军击败秦军主力,也绝不是没有缘由的。

  在另一边,亚历山大同样对自己的对手波斯充满了仇恨。公元前五世纪,波斯曾经征服并奴役了马其顿,并且攻击他们的远亲——希腊人。自小接受希腊教育的亚历山大,对于希腊有很强的认同感。他时常愤恨于波斯对希腊的入侵,以及波斯人对神圣庙宇的亵渎。更何况,其父腓力二世被刺,与波斯有着扯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在国仇家恨地驱使下,亚历山大把马其顿人和希腊人联合起来,士气高涨地对波斯发动进攻。项羽能灭秦,亚历山大能灭波斯,“仇恨”这种强大的精神武器居功至伟。

  然而,项羽在强烈的仇恨中被冲昏了头脑。在战场上,仇恨是一种利器;但离开了战场,如果专恃仇恨,无疑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

  巨鹿之战获胜后,项羽率领诸侯联军进入已经毫无抵抗力的秦地。在仇恨的驱使下,项羽向手无寸铁的秦地人民挥舞起屠刀。他在咸阳大肆烧杀,大肆抢掠,最终丧尽了民心。如果项羽能够控制自己的仇恨,以怀柔的手段对待关中人民,说不准可以获得当地人的真心投靠。毕竟在当时的中国,关中地区是最富庶,地理环境最好的地区,是不可多得天府之国

  项羽的任意妄为,很显然断了自己称王于关中的根基。除了针对秦国,项羽针对除自己领地外的其他地区,也是肆意地放纵仇恨。例如项羽攻打齐国,本已将齐国主力击败。如果稍加镇抚,齐国未必不能平定。然而项羽放兵大掠,坑杀战俘,所经之处无不残破。最终导致了齐人的群起反抗,使楚国主力受困于齐地。而汉王刘邦趁机出关,率领56万大军攻陷了楚都彭城,陷项羽于绝境。

  亚历山大与项羽不同,他能够用理性支配自己的情感,包括愤怒与仇恨。历史上,项羽不怎么读书,自然不懂王道的要义。只懂得放纵情绪,如同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而亚历山大受学于大学者亚里士多德,经过了严格的理性与逻辑训练,可以控制自己的愤怒。当然亚历山大也是血性男儿,也曾因为情绪犯过错误,杀过不该杀的人。例如他曾无意间杀死了自己乳母的儿子,为此他曾后悔了很多天。但是亚历山大能够自省,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作为一代帝王,这是难能可贵的。

  在对付敌人方面,亚历山大也并非没有使用屠杀的手段。所谓“慈不掌兵“,血洗、屠城本来就是战争的一种手段。到了现代,战略性轰炸仍扮演着以前“屠城”的角色。但亚历山大和项羽不一样,他绝不会乱行诛杀。屠城是他的一种手段,而非一种习惯。

  亚历山大会摧毁叛乱的底比斯,但是对同样叛乱的雅典却网开一面,从而得到了希腊诸国的支持。对于曾经的仇敌波斯人,亚历山大也尽量以怀柔的手段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习俗,并提出希腊人与波斯人平等的观念。

  作为一个征服者,这个观念是超前的,甚至胜过了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波斯人不过是征服者的奴隶。而亚历山大将波斯人,看做是和马其顿人同等的臣民。虽然亚历山大会搜刮波斯的国库,但不会轻易抢掠波斯平民。

  在所有臣民一律平等的观念下,亚历山大每征服一地,都会遵从其习俗。在埃及他是天神,在波斯他是王中之王,在希腊他是盟主,在印度他是封建领主。因此亚历山大能够控制,从亚得里亚海到旁遮普的广大领土,从而开启了希腊化的时代。在平等的观念下,希腊人与当地人和谐共处,一些王国甚至存在了数百年。例如西汉边境的大夏(巴特克里亚),就曾是个典型的希腊化国度。

  由于理性,亚历山大能够称霸当时大半个文明世界;由于没有理性,项羽只能偏距江东,做一个小小的诸侯。

  三:亚历山大比项羽更有领袖之器

  相比于项羽,亚历山大更有领袖的气质。将领是军队的头脑,而军队是将领的手足;将领能够控制军队,必须有领袖之器。

  项羽无疑具有一定领袖气质,他善养士卒,能够亲自去了解士兵们的疾苦。看到士兵受伤时,甚至会悲伤流泪,并且赐予他们以饮食。在巨鹿之战前,主将宋义在营寨内置酒高会,士兵们却在冷雨中挨饿受冻。而项羽愤而冲入营寨,为士卒仗义执言。可以说,项羽此人具有相当的魅力,能让士兵们为其效死力。无论是巨鹿之战还是彭城之战,都说明了这一点。即使到了最后一刻,项羽身边仍有忠心耿耿的士兵跟随。

  然而项羽却有个重大的缺点,那就是缺乏驭将之道。士兵们、普通将领可以通过“一箪食一瓢饮”来收买。然而对于盟友、出色的将领以及谋士,却不能用小恩小惠来满足。他们之所以帮助你披坚执锐出谋划策,为的就是获取实际利益,如裂土封侯、光宗耀祖。如果不能满足这一点,这些人自然会舍你而去。

  但项羽却很难意识到这一点,像个守财奴一样,吝于给他们以更高的报酬。最终将韩信、英布、彭越、陈平这样的能人,推向了出价更高的刘邦一边。而项羽在孤立无援中,也迎来了四面楚歌。这也充分说明,项羽虽然有一定领袖之才,但仍不是一个好领袖。

  而亚历山大则不同,他是一个天生的领袖。无论是治兵还是“将将”,亚历山大做得都十分完美。亚历山大能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吃一样的饭,睡一样的床。士兵们并不仅将亚历山大看成自己国王,更看成自己的战友。在印度征战时,亚历山大的军队面临缺水的困难。一位士兵用自己的头盔打了一捧水,献给亚历山大喝。干渴的亚历山大在感谢了士兵后,毅然将水倒在地上。士兵们不喝,自己也绝对不喝。因此,亚历山大获得了士兵们的一致拥戴。

  亚历山大更拥有“将将”之才。马其顿是蛮族,其国王更类似于军事领袖,并非专制君主。亚历山大在一开始,并不具备绝对的专制。他手下的部将,例如塞琉古、托勒密、卡桑德等人,各个不是省油的灯,都是充满了野心的将领。他们对亚历山大既佩服,又妒忌。同时他们对亚历山大的“亲波斯”政策十分不满,有时甚至还酝酿哗变。

  对于这些野心家,亚历山大用他的领袖气质,将他们压制的服服帖帖。无论自己的部将多么有野心,亚历山大都是以诚相待,也绝对不会吝惜赏赐,因此也换来了这些将领的合作。但是亚历山大的怀柔不是没有原则的,一旦这些将领触犯了自己的专制权力,他会使用骇人的专制手段。

  一次,将领卡桑德看见波斯人向亚历山大行跪拜礼,不禁笑出了声。亚历山大立即察举这是对他独尊地位的挑战,他抓起卡桑德的头发,将他的头往墙壁上狠狠地磕了几下。从此以后,卡桑德怕极了亚历山大。即使后来他成为马其顿的统治者,也对亚历山大的一尊雕像战栗不已。

  对于盟友,亚历山大更是极尽笼络。例如印度的波鲁斯,亚历山大在将其杀得全军覆没后,反而对被俘的波鲁斯国王以礼相待。亚历山大不仅释放了波鲁斯,还赠与了他比以前更大的领土。亚历山大的怀柔手段,换来了帝国各个地区的臣服。一直到亚历山大死前,其帝国都很少有大规模反抗。

  与亚历山大相比,项羽显得赏罚不明,且专横暴戾。这使得项羽,不仅失去了人才,而且还失去了盟友,最终失去了一统天下的能力。

  总之,从将道上看,项羽与亚历山大有着很大的差距。而这,也造成了两人不同的人生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