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开国皇帝 死后仅有一乐器陪葬 沙石镇时光打遍天下无敌手

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你能想象一个亲冒箭矢、驰骋沙场的马上天子面涂粉墨、穿上戏服在戏台上深吟浅唱的场景吗?想想就觉得这画面太美,不忍直视。

  然而,这一切都是真的,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位皇帝是资深的戏剧爱好者,还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啧啧,帝王就是帝王,连艺名都取得这么威武霸气。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被后世史学家称作“五代诸帝武功最盛的皇帝”的后唐庄宗李存勖。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很熟悉吧,正是语文课本里欧阳修老先生写的《伶官传序》里面的内容,而这段文字里所描写的正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生平事迹,辉煌时,打遍天下无敌手,落魄时,数十伶人灭其身,如此人生,岂不是比戏剧更加精彩纷呈、更加耐人寻味?或者说,他的人生,就是一出慷慨悲歌、高潮迭起、黯然谢幕的戏剧。

  (一)

  这一切还要从那个血染刀锋、礼崩乐坏的五代十国说起,那个时代不冷清,黄巢起义给了已经摇摇欲坠、风采不再的大唐王朝重重一击,天下失其鹿,英雄共逐之。

  乱世到来,各路英雄粉墨登场,狡诈过人的奸雄朱温、耿直豪迈的沙陀骄子李克用、仁义无双的“再世刘玄德”杨行密、奋起于草莽的“贼王八”王建等等。

  他们或虎踞中原、或割据一方、或相互攻伐、或尔虞我诈,上演了一出出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好戏。

  而本文主人公李存勖正是李克用的长子,等到他出生时,他的父亲已经在河东打下了一片很大的基业,被唐朝廷封为“晋王”,当然,数十年的漫长岁月,他们父子的主要敌人都是当时天下的第一号强藩——占据汴州的朱温。

  他的小名叫做亚子,此名由来还有一个典故,十一岁的李存勖随父亲去长安朝见唐昭宗,打量完这个少年,唐昭宗不由的拉过李存勖的手,扶着他的背,赞道:“这少年相貌不凡、长大后必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不要忘了为我大唐尽忠尽孝啊!”

  说完他又对李克用道:“此子可亚其父啊!”意思是以后你儿子肯定超过你。这话呢,肯定有政治作秀的成分,作为少数几个对大唐王朝忠诚有嘉的藩镇节度使,唐昭宗自然对李克用器重不已,顺带着夸夸他的儿子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不管怎么说,能得到天子的赞赏,也是一件非常有光彩的事情,虽然这个天子的成色已经大打折扣,因此李克用就给这个寄予厚望的儿子小名起做“亚子”。

  公元908年,父亲李克用病逝之后,二十四岁的李存勖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他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和基业之后,一段时间内,表现的异常低调,让那些跟随他父亲南征北战的众多义子和功勋宿将对他颇为不以为然,甚至有人暗暗勾结他的叔父李克宁筹划政变夺位。

  结果却是这些阴谋夺位的异己分子被李存勖设计捕杀、一网打尽一鸣惊人的李存勖迅速的震慑住了那些野心勃勃之辈,也让那些企图建功立业的一众文武大臣意识到他是一个值得辅佐的青年主君。

  紧接着不久,柏乡之战,在大将周德威的协助下,李存勖率军打败了已经覆灭唐朝、建立后梁的朱温,此次战役,后梁军队被消灭数万人,实力被大大削弱,表现出色、用兵老到的李存勖得到了戎马大半生的大奸雄朱温的赞赏:“生儿子就要像李亚子一样啊,李克用后继有人啊!至于我那些儿子,跟猪狗一样啊!”同时越发觉得属于他们的时代即将要谢幕了,是啊,所有的英雄豪杰,最后都会被岁月这个无情的敌人所打败!

  初战告捷后,李存勖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一边巩固已有的地盘,一边马不停蹄征伐四方,幽州的刘仁恭、北边的契丹人,都相继成了他的手下败将,骁勇善战的契丹铁骑被他赶回了草原,资源丰富、民风彪悍的的河北之地尽数落入他手。

  自己的父亲李克用死前给了他三支箭,嘱托了三件事:讨伐刘仁恭,攻灭幽州;征伐契丹,解除边境的警报;消灭宿敌朱温。

  平时,他把这三支箭供奉在自己家的家庙里,每次出征,都带着对应的任务之箭,现在,两件事情已经完成,宿敌朱温已经被打的元气大伤,老奸雄朱温于公元912年病逝。

  公元923年,四月,经过多年的征讨和奋斗,实力已经今非昔比的李存勖有感于父亲一生忠于大唐(他们的李姓都是唐朝皇帝赐予的,李氏父子是沙陀人,本姓朱邪),他在魏州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唐,史称后唐,建都洛阳,延续唐朝国祚,尊唐高祖、唐太宗为祖先。

  同年十二月,他亲率大军攻取了后梁的首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梁灭亡,中原之地宣告统一。经过十五年的浴血奋战,他达到了事业的巅峰。

  著名企业家、伟大的“心灵鸡汤大师”马云说(如果不信,打开你的微信,统计下马云说过的话就明白了),我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

  这句话正是说出了公元924年以后的李存勖的心里话,所有的对手不是被摧古拉朽的消灭、就是已经俯首称臣。试问天下,谁还是我李存勖的对手?

  好吧,雄图霸业已经到手,不代表人家的人生就没有方向了,平时喜好编曲看戏的李存勖终于有了大把的时间投入到了艺术工作中来,而且人家真的不是玩票,是真真正正的深度参与其中,并且达到了专家的水准。

  李存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看戏编戏、表演上面,一个人的精力自然是有限的,身为偌大王朝的皇帝,他的本职工作自然受到了很大的干扰,“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没关系,他身边正好聚集了一大批伶人(宫廷里有编制的演戏艺人)。

  在李存勖的纵容和宠幸下,这些伶人自戏台走上了朝堂,他们以对待演戏事业的无限热情和丰富创意对待国家大事,甚至随意轻慢和侮辱朝中文武大臣。戏台上不就是这样么,一言不合,就打昏君(昏君对于他们来说是保护伞,肯定是不能打的),斩奸臣。趋炎附势之辈纷纷来攀附这些伶人,他们一起勾结起来干预朝政、残害忠良、鱼肉百姓,整个朝堂乌烟瘴气,好不容易恢复的盛世光景才几年功夫就大不如前了。

  李存勖同志还下旨召集原先唐王朝散落在各地的宦官,什么?他有人道主义情怀,不忍让这些人下岗,好吧,你要这么说,也没什么不可以。

  他将这些召集回来的宦官派到各路军镇中担任监军,去监视那些带兵的将领。真怀疑李存勖同志平时看不看史书,李唐王朝中、晚期朝政如此混乱、局势如此不堪,一多半要拜这些宦官所赐,公元903年,朱温将这些死宦官诛灭殆尽之后,在李存勖的手中,这些人又死灰复燃

  天子沉迷于戏、伶人把持朝堂、宦官祸乱地方,这就是当时后唐王朝的现状,一大批受到打压和排挤的文武大臣郁闷着、失望着、忍受着,他们不明白,原先的英明神武、睿智大度的皇帝去那儿了?是啊,爸爸去哪儿了呢?不是,皇帝去哪儿了呢?

  公元926年,听信宦官谗言,李存勖诛杀了灭亡后蜀、功勋卓著的大将郭崇韬,紧接着,又准备对自己的义兄、另一位战功显赫的大将李嗣源下手。

  早就对他失望透顶的各路将领纷纷起兵造反,其中以大将石敬瑭最为积极(出卖“幽云十六州”给契丹的那位),他们推举李嗣源为主帅,一路打进了汴京,身在洛阳的李存勖这时候才想起来平叛,面对着军心涣散的士兵,他只得拿出宫中的财帛,好言相劝,让他们上阵杀敌,士兵们不情不愿,不过看在财帛的份上,他们缓慢的在洛阳城外集结,皇帝当到这种份上,也是够悲催的,李存勖也不敢逼迫这帮士兵过甚,本来已经烽烟四起了,这时候再来个兵变,那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了。

  谁知道,怕什么来什么,胸中藏着一团复仇火焰的马直(皇帝亲卫军)指挥使郭从谦(伶人)无时无刻不在找机会为自己的叔父郭崇韬(不是亲的,但是感情非常好)报仇。

  他乘着大军外调、城内空虚的机会,率军火烧兴教门,发动武装叛乱,叛军借助火势,一路杀入宫内。唐庄宗李存勖在乱军中为箭矢所伤,不久毙命。为了避免他的尸体受到侮辱,他以前宠幸的一个伶人将李存勖生前爱好的乐器堆放在他的尸体上,纵火焚烧,李存勖生前所有的功业也在熊熊火焰中化为灰烬。史称“兴教门之变”。

  帝王宝座的背后,从来不是浪漫主义的霞光满天、风花雪月和率性而为,而是血与火的锤炼、刀与剑的冰冷、生与死的抉择,更是如履薄冰的谨慎和善始善终的坚韧。只有真正的政治家,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