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要砍张昭的脑袋 烧张昭家的房子 孙权气得烧死张昭

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对于张昭,孙权始终有一种复杂的感情,这不仅是因为那句“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这句话是《三国演义》的虚构,但并非没有历史依据。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五六月间,26岁的孙策被刺客刺杀,气绝身亡之前,确实把孙权托付给张昭,“召张昭等谓曰:‘中国方乱,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

  眼见哥哥撒手人寰的18岁孙权,悲痛万分,根本无法接掌众事,“权悲号,未视事”。这时又是张昭给孙权“黄袍加身”,陪他阅兵显示威严,发布檄文,昭告四方:扛把子已经换人了,赶紧表忠心呐!

  孙权能够顺利坐断江东,张昭功不可没,其功劳不在周瑜之下。但周瑜之比孙权大七岁左右,本质上还算一代人,能玩到一块。可张昭比孙权大了二十六岁,将近三十岁,不知有多少个代沟。时间长了,君臣之间难免有些隔阂摩擦。只是这次摩擦力太大,孙权几乎要剁掉张昭老匹夫的脑袋,烧掉张昭老头家的房子。

  那是在东吴大帝嘉禾二年,公元233年春二月,本来属于曹魏罩着的辽东(即今天东北一带)地区割据政权的领导人公孙渊派遣使臣到建业(今天江苏南京)觐见孙权,纳贡称臣

  为表彰公孙渊弃暗投明,彰显东吴帝国的大国气派,孙权要派万名水军,满载金银珠宝,从海路出发,册封公孙渊为“燕王”。

  此诏一出,几乎满朝文武都表示反对,尤其以张子布言辞尤为激烈,他警告孙权:公孙渊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如果他朝秦暮楚,用我们使臣的人头去向曹魏纳下投名状,那我大吴就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孙权文的说不过张昭,就来武的,拔出佩剑,直指张昭:大吴的子民入宫拜我,出门就拜你,这大吴天下是姓孙还是姓张?我平素对你不薄吧,可你屡次三番大庭广众之下顶撞我,我真怕有一天会压不住心里的满腔怒火!

  面对白发苍苍的张子布,孙权杀心已起。

  张昭死死的盯住孙权:你长大了(废话,孙权都51了,还没长大吗),不会再听我这个老不死的话,但我仍要说,死都要说。不为别的,就因为当年你妈老太后咽气之前,嘱咐我要好好照看你,辅佐你。现在想起太后的话,好像就在耳边一样。

  得,孙权也是个孝子。张昭把娘亲都搬出来了,孙权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哦不,是不禁泪流满面。把天子剑一扔,抱住张昭,君臣俩抱头痛哭

  哭归哭,不着调的事干归干。孙权终归没有接受张昭的意见。张昭见反对无效,耍起老小孩的脾气。整天闲在家里,也不去上朝,罢工撂挑子不干。

  孙权下旨让人用泥土封死张昭家的大门,既然老小子不来上班,就别出家门了。

  张昭更绝,在门内又垒了一堵土墙,从里面把大门封死。你孙权小崽子封住我大门外面,我就封住里面。你不见老子,老子也不想见你。

  和自己的柱国重臣斗气到这种程度,孙权仍然执意要结交公孙渊这个千里之外的好基友。可惜公孙渊实在是辜负了孙权的一片痴情,金银财宝如数笑纳,孙权派出的使节尽数被斩首送给曹魏输诚。

  东吴外交战线遭遇重大挫折,挂不住面子的孙权虽然一时鸡血上涌要发兵和公孙渊干仗,但毕竟实力不足,最终也只能接受被涮的现实。

  只接受现实还不够,还得把因这件事被自己堵在家里的张昭请出来。孙权多次派人去看望张昭,向他致歉,希望他不要再罢工,差不多意思意思得了,回来帮朕料理朝堂上的一大堆事吧。

  可张昭老小孩脾气犯起来就是没玩没了,坚决声称自己有病,病的马上就要咽气。

  孙权道,老小子你犯浑,朕也不是省油的灯。就派人把张昭家的大门给点了,想一把火把张昭烧出来。

  可张昭就像孙权执意要册封公孙渊一样,也是铁了心就是不出来,躺在床上,烈火焚烧若等闲。

  孙权还真怕把老小子给烧死了,赶紧吩咐人灭火。然后坐在张昭家门口,放火没把你烧出来,朕就在你家门口等,看你老小子到底出不出来。

  孙权就这样在张昭家门口等着,从晓星满天等到太阳西沉。张昭的几个儿子实在是没办法,硬生生的把老爷子从床上架起来去见孙权。毕竟老子要罢工,可儿子还得继续给孙家打工,事情不能做得太绝。

  终于见到张昭,孙权又是作揖又是打拱,和声和气的把老头请到车上,一起回宫,张昭这才算恢复工作。

  张昭和孙权,算得上古代君臣相得的一段佳话,拔剑相向、抱头痛哭、火攻土掩的闹剧背后,是君臣水乳交融的温馨与真挚。这种领导与下属的关系,在古代少见,当代官场更是几乎成为绝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