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皇帝:饮食的北方化和平民化 明朝的饮食

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身着锦衣,口品玉食。大明的皇帝究竟享用怎样的“玉食”呢?我们不妨在三个皇帝的膳食记录中寻找一些蛛丝马迹

  第一份膳食记录讲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七年(1384)六月的午膳:胡椒醋鲜虾、烧鹅、烧羊头蹄、鹅肉巴子、咸鼓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元汁羊骨头、糊辣醋腰子、蒸鲜鱼、五味蒸面、羊肉水晶角儿、丝鹅粉汤、三鲜汤、绿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米饭、蒜酪、豆汤、泡茶。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所以明朝最初的几位皇帝的膳食有很浓重的南方色彩:主食以米饭为主,烹饪方法讲究清蒸,味清淡,不喜咸。

  第二份膳食记录记载的是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元年(1403)十月的御膳内容,计有:酒四品,烧羊肉、清蒸鸡、椒醋鹅、烧猪肉、猪肉撺汤、香油烧饼、沙馅小馒头。

  相比明太祖二十道菜的午餐,明成祖的膳食简单了很多,这与他崇尚节约的作风有关。同时,北方的特色食物开始出现在皇帝的餐桌上:香油烧饼、沙馅小馒头等面食,以及红烧烹饪的佳肴。

  此外,在万历年间面世的《事物绀珠》一书中,记录了明神宗喜爱的主食,这些主食包括:捻尖馒头、八宝馒头、攒馅馒头、蒸卷、海清卷子、蝴蝶卷子;大蒸饼、椒盐饼、豆饼、澄沙饼、夹糖饼、芝麻烧饼、奶皮烧饼、薄脆饼、梅花烧饼、金花饼、宝妆饼、银锭饼、方胜饼、菊花饼、葵花饼、芙蓉花饼、古老钱饼、石榴花饼、金砖饼、灵芝饼、犀角饼、如意饼、荷花饼、红玛瑙等一系列茶食(茶食是一种面制的点心),以及鸡蛋面、剪刀面(面片汤)等。

  细心的读者可能一眼就发现了,在明神宗的主食中,北方的面食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包括各种馒头卷子、面条面片以及面制点心;而南方的米饭几乎在御膳中完全失去了一席之地

  由此可见,明朝史上,皇帝所食用的“玉食”有非常明显的北方化趋势,不论是在御膳材料上,还是在烹饪方法上,这一趋势都显得尤其突出。

  此外,在明朝末年,膳食平民化的趋势也日益凸现出来。明思宗崇祯皇帝便喜食“粗菜”,即民间的一些野菜,比如苜蓿、苦菜、蒲公英、苦瓜、枣芽、杂豆等等。明朝初年的膳食记录上,记载的都是大鱼大肉,以及各种点心,基本上没有水果和蔬菜;而崇祯帝的饮食则加大蔬菜的比重,这种膳食结构应该说更健康了。

  同时,为了教育子孙后代,崇祯帝把吃“粗菜”当做一种制度推行下去,让皇子皇孙懂得吃苦的道理。所以作为末代皇帝,崇祯帝应该算是尽心尽责,有一定眼光的。

  当然,虽然餐桌上的饭菜有趋于平民化的趋势,但是吃饭的礼节却繁琐而严格。

  即使是在末代,崇祯帝依然坚持早膳要奏乐的习俗。每天崇祯起床洗漱完之后,会换上便服,前去用膳。用膳时,会演奏音乐,这时殿堂上下所有侍者都大气不敢出一声,生怕不小心搞出一点动静,破坏了皇帝用膳的环境,招来杀身之祸

  而且,侍奉崇祯皇帝用膳的太监和宫女同样非常讲究。上菜的时候,每个盘子都要用纱布遮好,不能染上任何不洁之物;同时端菜的太监和宫女都要戴上纱布做的“口包”(即口罩),脸要侧向一旁,以防自己的呼吸污染了皇帝的饭菜。

  崇祯帝吃完饭后,会点一到两个宫殿的名字,这些剩菜剩饭会被送到该宫殿。该宫殿的下人们要行大礼,拜谢皇帝的恩赐。皇帝吃剩的食物一般会“赏赐”给太监和宫女们。

  不难看出,明朝皇帝的饮食习惯日趋北方化和平民化,但是礼节方面却没有放松。明朝皇帝维持封建威严的作风,由此可见一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