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0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灭韩、十九年(前228年)灭赵、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二十五年(前222年)灭燕、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在他登上秦国王位的第26个年头,终于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这也是中国封建制王朝的开始。
天下初定,39岁的秦始皇第一件急着想做的事,就是要重新给自己确定一个称号。
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通行,已经一统天下的秦王政,以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他下令左右大臣们议称号。
经过一番商议,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认为,秦始皇“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采用“泰皇”头衔,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一个“皇”字,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 “皇帝”这个新头衔授予自己。
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皇帝”称谓的出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号变更,还反映了一种新的观念的产生。
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对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时就称“皇”。“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将 “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第一,说明了他想表示自己这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君权神授”;第二,反映了他觉得仅仅是做人间的统治者还不满足,还要当神。
可见,“皇帝”的称号,乃是秦始皇神化君权的一个产物,由于是第一个将中国基本统一的帝王,秦始皇当时也很自命不凡,自认功德超过了古代的圣贤——三皇五帝,对皇后的要求自然也就非常高了,高到连自己也说不清楚,于是左看右看,后宫佳丽中竟没有一个人能符合他的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