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为危险的军队,揭秘“飞虎手”的出现与没落

日期:2023-10-1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现代军队中,为了适应不同气候、地形、敌情等复杂情况,往往会设置相应的兵种。从作战地域划分,可以分为海军、陆军、空军,从作战职能划分,可以分为战斗兵种、战斗支援兵种、战斗支援勤务兵种、特殊兵种。基于相同的需求,古代军队同样也划分了复杂多变的兵种,各个兵种负责相应的作战范畴与任务。

  按照中国古代军队的主流划分体系,一般可分为步兵、骑兵、战车兵、水师等。有些朝代还设置过一些非常特殊的兵种,比如五代十国时期,位于闽粤一带的南汉国设立的“媚川都”兵种,从水师部队中挑选水性精熟的水手,潜入到海底捕捞珍珠蚌,为皇帝采集珍珠。赵匡胤大军攻破南汉皇宫时,一次就发现精致奢华的大珍珠40多坛子。

  清朝军队也设置了很多兵种。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清朝正好处于世界范围内冷兵器向热兵器时代的过渡期,因此兵种设置有着极为鲜明的新老交汇的特色,既有传统的弓箭手、骑兵、老式水师,又有新兴的火铳手、炮手、新式海军,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杂烩。清朝军队曾经设立过一个独特兵种“飞虎手”,堪称清军中最为危险的兵种。

  “飞虎手”的设立,与乾隆时期的2次大型战役有关。乾隆十二年和乾隆三十六年,西南川藏交界地带的大金川土司、小金川土司不服清廷管束,悍然起兵造反。乾隆两次派出大军进行平叛之战。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清朝军队在数量、装备、后勤方面都占据了绝对优势,平叛战争却打得极为艰难,不仅进展缓慢,而且连吃败仗,伤亡惨重。

  不利战况让乾隆焦灼万分,他百般了解前线作战情况,了解到一个重要细节:大小金川地区山岭纵横,地势险峻。叛军在险要隘口之处,建筑了很多高插云天的碉楼。碉楼通体由青石垒砌而成,“累石为室,高十丈”,最高者甚至达到50米。碉楼上开设射击口,守军可以凭坚固守,从内向外打枪射箭,让进攻方无计可施。一座碉楼可以俯瞰数里范围,几座甚至十余座碉楼群落组成火力网,当真是万夫莫敌,让清军吃尽苦头。

  乾隆召集大臣几经研讨,最终决定,实行“云梯攻碉”战术。乾隆认为,“开国之初,我旗人蹑云梯肉搏而登城者,不可屈指数,以此攻碉,何碉弗克!”他下达圣旨,在京郊西山设立“云梯健锐营”,专门培养云梯攻城部队,想以此作为平定金川的妙招。

  “云梯健锐营”的建制中,就设立了“飞虎手”这个兵种。“飞虎手”听起来神气活现,但却是清军中危险度最高的兵种。开始攻打碉楼时,云梯手推着十余米高的云梯车飞速冲向碉楼,在云梯车逼近碉楼过程中,十余个“飞虎手”背上背着兵器,手脚并用快速攀爬到云梯顶端。等到云梯顶端一靠上碉楼,“飞虎手”立即从云梯飞身而下跳到碉楼顶端,格杀守军。

  可以看出,整个云梯攻城过程中,“飞虎手”始终处于高度危险中。他们要在云梯行进过程中快速攀爬到云梯顶端,如果路面坎坷不平,很容易跌落下来,一旦云梯车倾覆,“飞虎手”更是会从高空全部掉落。在跳上碉楼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失足坠落,而且也是守军最为关注的攻击目标,因此伤亡率极高。

  和平时期,“飞虎手”还要额外承担救火队的使命。一旦某座建筑物燃起大火,难以扑灭,为了防止火势延烧到旁边临近房舍,“飞虎手”就会利用云梯车跳上房顶,在浓烟烈焰中用大斧头拼命砍剁房梁,使得房顶坍塌压灭火势。而在房顶坍塌之前,“飞虎手”必须要眼疾手快及时跳回云梯车上,不然就会与房顶一起塌落,就此殒命。“云梯健锐营”建制一直沿袭到清朝灭亡才被取消,“飞虎手”这一兵种也就此退出历史舞台。